王滬寧
中圖分類號:D64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10-076-01
摘 要 作為思想政治工作學理論基礎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政工工作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本質和規律提供了最堅實最有效的理論支持。筆者在此就哲學的現實啟示與建設智慧政工的實踐探索談談自己的若干思考。
關鍵詞 政工工作 哲學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的現實啟示
啟示一,培育哲學能力是做好政工工作的最高層次。哲學能力也就是科學的思維能力,它是人的智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是人們正確看待世界和從事其他一切活動的基本功。它提供給我們的一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唯物辯證法的三大規律,即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馬克思主義這些哲學觀點,其終極目的就是讓思考者運用科學理論的武器,完善并提高自己的世界觀,找到認識客觀世界的方法論,培育厚實的哲學能力。對所面臨的問題,能綜合理解和掌握并增強解決問題的正確思路的能力。
啟示二,學習哲學必須反對教條主義和實用主義。恩格斯說過:“馬克思主義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條,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
啟示三,學習哲學要堅持全面論、重點論和發展論,破除哲學“過時論”、“環境宿命論”和“教育萬能論”。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嚴密而全面的思想體系,中國共產黨重要思想和理論就是馬克思主義在革命和建設時期的新創造、新發展、新成果,和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淵源相連、一脈相承的。
二、新形勢下政工工作的新特點及面臨的挑戰
(一)新形勢下政工工作呈現出新特點
1.政工工作內容科學化和豐富性。政工工作集政治、人事、組織、思想于一體,具有常規性,更包含創造性。
2.政工工作體系社會化和群眾性。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必然導致單一的社會組織體系和人際交往方式被打破,社會的橫向聯系迅速發展,社會的自動組織程度不斷提高。使得一個單位,一個部門獨立封閉的政工工作從總量上會逐步減少,政工工作體系社會化和群體性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或者基本常態。
3.政工工作手段現代化和多樣性。形象、快捷、傳播面廣的互聯網、新型自媒體等信息化手段為做好政工工作提供了思維新智慧、服務新空間、認知新體驗、實踐新天地。
4.政工工作方式多樣化針對性。在現代社會,人們生產、社會更加個性化、分散化,環境復雜化,價值觀多元化,各種矛盾多樣化。
5.政工工作人員素質高級化和服務性。由于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物質利益、就業方式日益多樣化,信息傳播技術、各種文化思想相互激蕩等因素,給政工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提出了更多的挑戰。
(二)政工工作面臨的三大挑戰
1.在社會經濟生活日益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尤其是在體制改革,市場開放程度進一步深化的社會轉型時期,每位職場人,特別是青年的思想、心理、價值觀念等方面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2.網絡信息文化的影響沖擊。網絡技術的無地域性和無民族性、便捷性、交互性、多媒體性及超大容量性,為社會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時空變化。
3.社會轉型期條件下的政工工作從內容到形式,從手段到方法都相對滯后,急需順時而變,因勢而為,整合創新。
三、用哲學的世界觀方法論探索政工工作的新路徑
1.從對立統一規律和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原理出發,要做好政工工作,必須培養和樹立辨證思維。
2.從意識的能動性和規律的客觀性出發,培育認識的辨證過程和主體的認識能力,健全現代人的科學人格。認識是人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一種反映;情感是人對外界事物與人的需要、態度、信念、觀念、習慣等已有思想意識之間關系的一種體驗;意志是人根據主觀客觀條件確定目標并支配行動,實現預期目標的一種心理過程。政工工作行為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以人為本,或者說是人本激勵,正向激勵。政工工作的動力來自于科學理論的實踐指導性。通過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培育人對世界的科學觀和方法論,即科學的思維能力、現代人格及被廣泛認可并行之有效的履職理念。具體體現就是進一步提升現代公民意識,提高社會成員的公共道德,優化人的生存狀態,增強職業人的價值認知、判斷、選擇、自我調整能力和自律精神。
3.從意識形態的統攝功能出發,進一步強化政工工作參與因素的綜合作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上層建筑的科學,在整個社會的精神生活中必然地起著統攝的作用,并以此更充分地為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服務。文化、知識、科技、情感因素的參與,是做好政工工作的客觀要求和現實條件。可以說,文化建設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最重要的參與要素和靈魂工程;知識是政工工作的儲備硬件與履職內涵;科技是政工工作的創新載體與實踐依托;情感是政工工作者的熱能動力。
4.從哲學依賴于實踐的觀點出發,開辟政工工作網上新天地,努力建設健康、開放、實用和具有吸引力的政工網絡體。在堅持“充分利用,積極建設,加強管理”的指導思想下,須重點抓好三個環節的工作。一是強化“網絡意識”,積極占領網絡思想政治工作制高點。二是堅持先進性、引導性、實用性的原則,通過去偽存真的信息“蒸餾”和“過濾”,在信息網絡高速路上建設系統內政工工作網絡。三是突出行業網絡的特色性,科學策劃和設計,努力提高系統內聯網的吸引力和親切感。在堅持弘揚主旋律的正向激勵基礎上,及時于內聯網上廣泛宣傳工作新實踐,履職新貢獻,文化新主題,身邊新榜樣,點贊真善美,營造新氣象。同時逐步完善網上思想教育、網上思想交流、網上培訓、網上調研、網上政工電子刊物等多項功能,使系統網絡成為員工雅俗共賞、喜聞樂見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超市”和“精神家園”,切實把網絡優勢轉化為政工工作的持續有效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