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曹玉玲
中圖分類號:R19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10-189-02
摘 要 黨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深化醫療體制改革的重要決定,決定指出需要取消公立醫院的藥品加成,打破以藥養醫的局面,推動我國醫療健康戰略順利實施。面對這些要求,醫院取消藥品加成成為必然趨勢,但是取消藥品加成也是一把雙刃劍,會極大影響醫院的整體收入,從而影響醫院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必須客觀深入地分析取消藥品加成對于醫院的整體影響,采取積極措施推進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探索醫藥管理新制度的建立健全等,都是國家健康發展戰略的重要途徑,希望相關研究人員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 藥品加成 醫院收入 實際影響
取消公立醫院的藥品加成有助于打破以藥養醫的局面,推動中國醫療發展戰略進入新的時代,取消藥品加成走出了由局部到整體的落地模式,這一項政策是惠及民生的重要舉措,能夠有效降低醫療費用,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面對這一形勢,公立醫院應該及時分析取消藥品加成對于收入的整體影響,積極探索解決策略,避開雙刃劍的危害,有效促進醫院走向加強自我管控、合理調整收入結構的健康發展模式。
一、取消藥品加成對于公立醫院的積極影響
(一)改變收入結構,推動醫院精細化管理
取消藥品加成對于醫院來說是具有戰略意義的大事,符合現代醫療制度改革的政策,這一政策將使得公立醫院收費渠道變得更加透明化,原有的收費渠道主要包括三個部分,第一是服務收費,第二是財政補貼,第三是藥品加成,取消藥品加成之后,公立醫院收費渠道只剩下補貼和服務兩個部分,能夠徹底改變醫院以藥養醫的局面,同時還能夠幫助公立醫院正視自身發展的弱點和缺陷,主動調整收入結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制定正確的戰略規劃,符合國家層面對醫院轉型發展的指導要求。
(二)努力實現公立醫院的公益性
取消公立醫院藥品加成能夠斬斷公立醫院與藥企之間的利益相關鏈條,使得公立醫院逐步朝向重公益性輕盈利的模式上,改變傳統的錯誤做法,同時能以公益性向患者銷售藥品,徹底解決醫院以藥養醫的消極局面,改變用藥過量的現象。取消公立醫院藥品加成能夠使得醫院逐步回歸公益性,并且增大自身承擔的社會職能。這一政策實施之后,必然會配套實施相關策略,能夠為公立醫院的良性循環發展有效保駕護航,規范公立醫院的藥品銷售。從2017年開始,公立醫院基本上開始實施藥品的兩票制,這種方法能夠規避醫院的尋租空間,避免藥企肆意擾亂市場價格,保障藥品供應秩序,同時也能夠保證患者的服藥安全;從另一個意義上來說,兩票制能夠極大的減少藥品流通的中間環節,實現藥品生產商到醫院的藥品直接配送服務,降低公立醫院儲存藥品的成本,同時降低藥企配送的成本,為節省公立醫院成本和增加醫療服務收入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取消藥品加成能夠倒逼醫院提升自身服務質量
取消藥品加成改變了公立醫院過去以藥養醫的觀點和局面,將創收的主要精力集中于自身服務上,通過提升自身服務質量以及醫療的水平來增加醫院的整體收入。衛計委部門在取消藥品加成的基礎上,同時建立了公立醫院的相關補償機制。以遼寧省醫改為例,此次醫改為取消藥品加成、取消掛號費,降低大型醫用設備檢查和檢驗價格。共調整醫療收費項目3145項,其中綜合診療類58項,醫技診療類549項,臨床診療類2521項,中醫診療類17項。檢查收入、化驗收入分別下降20%和10%;診察收入、護理收入、手術收入分別提高91%、71%、57%。到2017年底前,公立醫院藥占比(不含中藥飲片)總體降到30%以下,百元醫療收入(不含藥品收入)中消耗的衛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從方案上看,此次醫改更加注重提高手術護理等醫務人員的勞務價值,盡可能降低設備檢查以及檢驗服務項目向患者的收費。以藥養醫局面的打破不但能夠改變醫院目前的運營模式,同時還能夠促進醫療技術人員服務觀念的提升,醫生工作積極性得到了快速的提高。最終的結果是利用醫院醫療技術的服務來吸引患者,也能夠提高醫院的整體收入。取消藥品加成會使得公立醫院服務收費提高,導致公立醫院整體病患數量減少,病患中疑難重癥比例增加,也能夠減輕醫生負擔,同時增加與患者之間的交流時間,有利于公立醫院實現精準的醫療服務和有特色化的運營,最終將會提升醫院自身的醫療效率,將醫院自身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完美結合,并且提供可持續發展的相關動力。
二、取消藥品加成對于公立醫院運營的消極影響
(一)在短時間內必然會使公立醫院的收入面臨巨大缺口
從多方數據調查顯示,藥品加成收入約占整個公立醫院收入的40%以上,基本上占據了醫院總體收入的半壁江山。但是如果取消比例為15%的藥品加成,必然會使得公立醫院收入大規模縮減。以大連市某藥占比在40%以上的公立醫院為例,取消藥品加成收入約損失2.77億元,彌補比例僅為67%,因此如果沒有相關的政府補貼,公立醫院運營勢必面臨巨大的資金缺口。
(二)公立醫院收入渠道變得更為狹窄
我國的公立醫院運營和發展具有鮮明的政府性,在公立醫院的收入來源中,主要是由政府的財政補貼以及服務和藥品的加成三部分組成。如果直接取消公立醫院的藥品加成,則會直接導致公立醫院整體收入陡然下降。一種藥品從開始生產到最終銷售到消費者的手中,價格增長了數十倍,甚至上百倍,因此,藥品加成收入是整個公立醫院營利的重要支柱產業。如果取消藥品加成,必然會使得公立醫院收入渠道變得更為狹窄。
三、取消藥品加成政策后公立醫院的應對對策
(一)公立醫院要實現收入結構的合理調整,并且采取控制成本的策略
面對醫療改革這一形勢,公立醫院應該充分研究政策,利用政策來支持醫院收入結構的合理調整,并且實現最終的盈利。醫院可以根據醫療改革的實際情況,實施醫療聯合體建設以及醫療的分級診療制度,能夠有效改善醫院的收支結構。在醫院的收入體系改革中,還需要與醫保政策相互結合,并且采用集中采購的方式,落實相應的藥品流通兩票制,提升控本增效的力度,加強聯合控費。主要目的是將醫院取消藥品加成的補償比重盡快消化。如果醫院的聯合控費制度能夠有效進展,必然會使得公立醫院的收入結構得到合理性的優化,最終會使醫院的總體收入上升。以大連市醫改測算為例,收費標準允許在基準價格基礎上加價8%,29家公立醫院測算總損失額為9.5億,彌補額為8.7億,彌補比例為91.4%。醫改試行一年以后經測算彌補比例已經超過110%,這是醫院壓縮藥品比例、減少大檢查等調整收入結構的良性變化,也說明醫改的成功導向,醫院自發進行了合理管控的結果。
(二)加強醫院內部監督機制
公立醫院要抓住醫療改革的機遇,對于醫院內部加強監督和管理,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能力,增強面對取消藥品加成所帶來的風險防控能力。無論有沒有加強信息化建設,打破目前的信息誤導局面,加速信息在醫院之間的流通,實施一體化管理制度。藥房的藥品實施條碼化管理,并且做到實時進行管控,有效解決藥品算不清管不住的局面。對于藥品銷售差率的方法要盡快落地,從而能夠提升醫院成本控制的效率,完善醫院內部的監督管理機構,對于藥品的采購以及銷售要嚴格進行控制,要加強問責制度的建設,將醫藥采購和銷售職責落實到個人,并且對于中間商虛臺價格或者是偷稅漏稅等現象進行根本性打擊,從而能夠有效提升全民醫療的質量,利用優化的醫療服務來有效提升,取消藥品加成對于醫院整體受到的影響。
四、結語
我市目前取消藥品加成的制度已經實施了2年,根據試點的改革實踐來看,取消藥品加成是一項惠及民生的工程,它能夠有效提升全民醫療保障水平,但是由于取消藥品加成是一把雙刃劍,用好這把劍的同時也需要防止其對自身的傷害。公立醫院應該妥善彌補自身的收入缺口,并且實現轉型和升級。醫院應該及時調整自身的收入結構,并且加強內部管理制度,真正從改善人民群眾看病就醫感受為出發點,努力提升自身的服務質量和水平,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優化診療環境和服務流程,以迎接新的挑戰。
參考文獻:
[1]王玉霞.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政策后的影響及對策[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7(38):49.
[2]翟潤平.市級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綜合改革效果分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7(11):131-132.
[3]余磊.公立醫院全面取消藥品加成的對策和建議[J].會計師,2017(23):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