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瑜 林偉文
中圖分類號:G25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10-096-02
摘 要 如何在新時期發展好農業專業圖書館。本文闡述了農業科研圖書館的現狀,剖析了當前圖書館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的對策,為農業科研生產提供信息資源,同時也為省級農業專業類圖書館提供一些發展思路。
關鍵詞 農科院 圖書館 現狀及對策
一、省級農業科學院圖書館現狀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圖書館是農業專業圖書館,館舍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館內設有電子閱覽室,期刊閱覽室,書庫等。主要任務是收集、整理、保存農業科技文獻,并為全省農業科研人員提供文獻信息。和全國省級農科院圖書館大致一樣,館藏文獻信息資源的類型與單位從事的學科對口,重點突出農業特色資源,和公共圖書館相比較在農業學科體系的文獻可能比較系統、完整,但服務對象比較單一,主要是服務本單位的科研人員,承擔著為農業生產與科研提供信息資源的重要任務。我館現擁有藏書10萬余冊,藏書重點主要以生物科學、農業科學、食品科學為主,占館藏總量80%以上,其它學科為輔。采用金盤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已實現圖書館自動化,提供館藏目錄檢索,圖書預約和續借服務,基本形成了農業專業數字化圖書館。
二、廣東省農科院圖書館存在的問題
目前,隨著計算機的技術和網絡的飛速發展,近而出現了數字圖書館的概論。在21世紀以來,我國的數字圖書館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圖書館又迎來了一個新的熱潮,改變了原來的陳舊的圖書館借借還還的性質,但對農業專業圖書館來說,農業數字圖書館的發展不太平衡,對我們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一)資金緊缺,館藏建設受到一定影響
近幾年來,無論是中文還是外文圖書及期刊雜志的價格都在不斷上漲,平均每年漲幅都有30-50%左右,有的甚至上漲100%,由于購書經費并未增加,所以在數量上不斷減少。以我館為例:2005年購書經費為5萬元,當時可購買新書300冊,外文圖書20冊,中文期刊 490種,外文期刊3種。2013年購置專業類中文圖書23冊,外文0冊,期刊437冊,到2014年至今基本不購置專業類書籍,期刊只訂購301冊,面對未來,這種局面很難做好館藏建設。
在數字資源方面,訂購的資源的種類雖然越來越多,但是由于數字資源方面的價格比較貴,特別是外文數據庫,都以美元和歐元計算,每年也是以10%的漲幅不斷上升,廣東省農科院圖書館是本單位科技人員獲取科技資料的主要途徑,大量的圖書資源都是過時的紙質載體,數字化資源缺乏,尤其是外文資源不足,不利于我院科技人員檢索、查閱、參考。
(二)服務比較單一,資源利用率不高
廣東省農科院圖書館2008年以前未訂購數據資源,近幾年根據需要每年逐漸增加數字資源,一直以來,圖書館辦館理念較守舊,做著借借還還,收收藏藏的基本工作,服務比較單一,一味的等著讀者上門,提供一些讀者借閱服務功能。而且在學科方面也只有農業專業學科的書籍及期刊,不能很好地滿足全院在職職工及退休人員的需求。
隨后數字化的發展,也相繼訂購了較多的數字資源,但館員也只是負責維護數字資源的日常的正常運行工作,缺乏主動服務科技人員的精神,不能完全滿足科研服務。
三、探討省級農科院圖書館的發展及有效途徑
(一)大力加強館藏建設,完善館舍環境
如今圖書館的事業正處在于一個快帶發展及轉型的時代,數字化建設將成為各圖書館發展趨勢。我們應大力加強領導,改善館舍和各電子設備條件,將軟硬件的建設都起步邁進。另外,圖書館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也需要跟上時代的步伐,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先進圖書館的服務業務水平,多參加新業務培養。只有館員的不斷進步,圖書館的工作才能得到有力可靠的保障。
(二)豐富館藏內容,打造多樣化、有館藏特色的嶄新圖書館
廣東省農科院圖書館目前的館藏只限于與各下屬研究所有關的農業專業學科種類,只能為科研人員提供專業性幫助。而我院現在職職工約2000多人,單一的學科館藏已無法滿足全院職工的需要。可探討與院工會或婦委等組織聯系的途徑,在館內新增職工讀書之家、愛心捐贈的功能,同時在經費上給予支持,新訂閱一些社科類書刊,并且可在開館時間上作適當調整,比如增設晚上和周末的開館時間,讓職工在休息時間可進館閱讀,豐富職工業余時間及增加新社科知識。
其次,打造特色館藏,開創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特色。例如可收藏我院專家擔任全國各大院校導師其學生發表的畢業論文;院內科技人員每年出版的專著、新書,各研究所、協會的會刊、簡訊等;全院各產業技術體系的數據及相關資料。另我館收藏許多民國時期的文章及資料,可重新將其轉化為數字資源,作為永久性保存資源,建立獨有的數據庫,這些如能收藏齊全,將對以后的農業科研工作發揮至大作用。
(三)開發服務新平臺,增加服務模式,挖掘新數字資源,提高服務質量
整合我院各類中外文文獻資源的元數據,建成跨庫統一檢索界面,滿足無障礙獲取文獻資源需求,提供一站式獲取各種文獻服務和專題服務,拓寬平臺受眾領域。
打破傳統的圖書館功能,在保留圖書館基本的服務功能上,新增各項服務模式,比如:專業訂制推送服務、學科發展跟蹤服務、農業科技數據共享服務等。另外,由于受經費及其它因素影響,購買的數字資源不能完全滿足科研人員需要。我們應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廣東省各大公共科技圖書館、大學院校圖書館聯系,開發合作或以加入聯盟的方式途徑,從中獲取更多更全面的農業科研數字資源,為全院科科研人員開通原文傳遞服務,這樣大大提高了文獻服務質量。
(四)做好圖書館宣傳工作,與全院科技人員多交流
目前已建立了QQ群,為服務更全面可建立微信服務群、微信公眾號等。定期發布全院每年電子文獻下載量和編印文獻資源指南,指南可發布相關的全國免費開放的期刊鏈接,更好地為全院科研人員做好科研創新提供了有力的文獻資源支撐。
四、結語
從以上各項分析得出,傳統的圖書館服務已經無法滿足信息飛速發展的當今科研機構的需求。首先需要各級政府及領導大力支持,配合圖書館館員自身業務能力及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才能使廣東省農科院圖書館向更高一個層次發展,做為農業生產、科研開發等堅實的科技信息堡壘。
★【省科技廳項目:科技基礎條件建設領域項目(2016A030303034)
通訊作者:林偉文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生物基因研究中心】
參考文獻:
[1]文紅霞.省級農科院圖書館現代化建設[J].圖書館,2000,(2):25-27.
[2]張巖.農業專業圖書館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農業網絡信息,2007,(10):131-133.
[3]張亞君.農業高校圖書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2009,(6):162-164.
[4]趙海弘.關于省級農科院圖書館建設數字圖書館的探討[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4,(2):11-13.
[5]孫桂琴.公共圖書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內蒙古電大學刊,2008,(4):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