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淑恒
摘要:在電子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歷史條件下,電子招投標已成為優化公共資源交易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通過認真分析電子招投標的優勢和存在問題,進一步提出改進建議,讓其更好地發揮積極作用,有利于推進我國公共資源交易管理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電子招投標 優勢 問題 改進建議
電子招投標活動是指招標人、招標代理機構、投標人、評標專家、行政監督部門等各方交易主體參與的,以數據電文形式開展的,依托電子招標投標系統在線完成的全部或部分招標投標交易、公共服務和行政監督活動。近年來,隨著電子招投標的廣泛應用,在提升公共資源交易的質量效率和有效杜絕發生腐敗問題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制度規范還有漏洞,操作流于形式,管理人員的素質等均會影響到實際效果。為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對電子招投標再優化。
一、電子招投標的優勢
(一)較好地保證了公開公平公正
1. 增強了招投標信息的透明度。公開是公平公正的前提和基礎,在公共資源交易過程中利用電子招投標,可以使招投標信息在網絡平臺上公開發布,便于市場主體、行政監督部門和社會公眾了解相關情況,透明度得以提升,有效減少了各種違法違規行為。
2. 提升了招投標程序的規范化水平。程序的規范是公平公正的一道重要制度防線,電子招投標從技術上嚴格限定了操作流程的程序化和規范化,每個操作步驟和操作時間的設定均須滿足國家的相關法律規定,操作人員無法改變程序設定,有效地減少了人為因素對招投標活動的影響,從而更好地促進了招投標活動的規范性。
3. 更有效地保證了評標過程的公正性。在電子招投標的評標系統中,各位評標專家根據系統的每一步提示進行評議,專家每一步操作都有痕跡,監督人員可以通過在線監督系統看到每位專家的評標過程,把評標專家、代理機構人員、監督人員隔離開來,相對于傳統的會議桌式評標,專家的獨立性更強,不容易受到人為干擾,能夠更為有效地保證評標的公正性。
(二)有效地提升了工作質量和效率
1. 操作更加方便快捷。在電子招投標過程中,通過電子化操作系統,招投標活動變得更為簡單快捷,參與各方可以快速進行信息交換、資源共享和有效監督,交易過程實現網絡化、無紙化,市場主體無需制作大量紙質文件和上門報名,節約了時間和成本,各個工作環節更具有時效性。
2.整個流程更加嚴謹細致。電子化操作系統還可以對投標文件的大量數據進行分析和整合,極大地減輕了評標專家的工作量,便于降低出錯率。在大數據的支持下,還能夠準確地幫助招標人計算出投標人的商務、技術和價格的綜合得分,提高了工作的精準度。
3. 便于實施檔案管理。電子招投標過程中,所有資料存檔電子化,招標項目的相關信息資料都可以進行電子文件歸檔,項目結束后可以隨時進行搜索查詢,既有利于檔案管理和保護環境,也便于對企業今后的招投標管理和審查。
(三)更好地促進了各方職能的規范化
1. 人員分工更加精細。電子招投標減少了招投標工作中大量的人工環節,通過對操作人員的權限設置,使操作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分工更為明確,對應使用與自己職責相關的功能模塊,操作人員能更好地完成本職工作,管理人員也可以通過對招標進度的實時查看來對招投標項目的全過程進行監控和把握,對于一些隱患事前進行妥善處理,更好地實施管理職能。
2. 評標專家管理更加規范。評標前,由招標人(招標代理機構)按項目所需專業在公共資源交易電子服務系統提出專家抽取申請,經行政主管部門審核,交易中心可以在統一建成的綜合評標專家庫內隨機抽取專家,這就彌補了傳統方式中市、縣兩級專家資源分布不均、種類不全、易被操控等問題,實現專家資源“一庫”管理,共享共用。行政主管部門可對評標專家進行多元化的評標考核,實現專家信息管理、專家抽取、專家考核的規范化和制度化。
3. 行政監督職能更好發揮。電子招投標系統實現了整個流程的電子化,行政監督人員可以全過程方便快捷地了解掌握電子招投標活動情況,有利于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更好地行使監督職能。還可以應用大數據手段對以往發現問題進行匯總分析,及時提出預警,提升監督效果。
二、電子招投標存在的問題
(一)電子招投標的安全性缺乏保障
電子招投標系統平臺的技術開發水平有待提高,全國沒有一個具體統一的技術規范標準,制度保障還需完善,在使用過程中,上傳投標文件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難以得到有效保障,當發生泄密事件時,無法準確追查相關責任,責任追究難以有效實施,導致很多人員產生僥幸心理。
(二)電子招投標信息共享方面還不夠完善
由于招投標行政管理的區域化,全國招投標信息數據沒有統一規范的接口和交互共享服務平臺,在招標工作涉及到廣泛的信息時,各個地方和行業之間存在信息壁壘,因此評標人員無法獲取準確的競標信息,這樣就會影響到評標的科學性。
(三)電子招投標的系統設置有待優化
目前國家對各類招投標項目的電子化招投標系統缺乏統一的規劃、開發建設和使用模塊設置,各個地方在內容、流程、功能、標準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大差異,規范化、科學化、標準化程度低,無法實現在全國范圍統一協調和開放共享。交易程序、招標文件、評標辦法等不夠科學合理,不能實現國家對公共資源交易管理的目標。
(四)電子招投標監督機制尚不健全
由于電子招投標具有網絡化無紙化等特點,這就要求行政監督部門采取相應的網絡監督手段進行監督,但目前我國缺乏完善的監督制度和監督機構,監督技術手段還不配套,監督工作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追責制度也不完善,難以進行有效監督。
(五)行業人員素質有待提升
隨著電子招投標的全面推廣,必然對參與其中的相關各方人員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交易平臺、公共服務平臺和行政監督平臺的操作人員、評標專家、行政監督人員的專業素質都需要不斷提升,特別是在非面對面操作的情況下,關鍵環節的責任人員的履職責任心更需要強化。
三、改進電子招投標的建議
(一)加強規劃引領,建立全國統一的電子招投標系統平臺
根據《電子招標投標辦法》精神,加快制定全國統一的電子招投標系統規劃,加快相關技術研發,加大專項資金保障力度,創新建設和投融資模式,建立激勵機制,充分應用互聯網和大數據基礎設施,建立在全國范圍統一協調和開放共享的電子招投標系統平臺,加強信息集成,消除系統壁壘,全面推行辦事服務“不見面”,實現電子招投標各環節提交、核驗、辦理等全國一網通辦,各類市場主體信息和所有材料“一次提交、長期使用”。
(二)加強制度建設,統一電子招投標的規則和標準
圍繞交易平臺、公共服務平臺和行政監督平臺三個關鍵載體,制定全國統一的電子招投標系統規則和標準,統一設置系統模塊內容、流程、功能和標準,在交易程序、代理資質、招標文件、評標辦法、辦理時限等方面進行統一規范,打破“地方保護主義”,實現一套制度規范、一本證書通用、一庫專家共享、全國數據匯聚,強化系統安全保障,提升電子招投標系統的規范化、科學化、標準化水平。
(三)加強教育培訓,全面提升行業人員素質
堅持統一標準、分級組織原則,對交易平臺、公共服務平臺和行政監督平臺的操作人員、評標專家、行政監督人員等有計劃地開展政治教育和政策法規、專業技能、職業道德素質培訓,不斷提升管理服務監督能力和履職責任心。
(四)完善監督機制,提升監督水平
以電子招投標全流程為主線,按照“網上全留痕、異常有預警、責任可追溯”的要求,建立全國統一、統分結合的行政監督平臺,暢通監管、監察、審計等部門電子監管渠道,實現行政監管一個系統監督和縱向逐級有把控、橫向處處有制約的網格化風險防控體系,防止監督流于形式。根據項目種類和級別,實行評標專家逐級抽取和有序推行遠程異地評標,高效整合共享優質專家資源,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秩序。
四、結束語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快速發展,公共資源交易各方參與主體都應加強對電子招投標的重視和推廣,最大限度地利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幫助招標人高效、便捷、規范地實現招標項目的采購目標,滿足不同參與主體在電子招投標全過程中的功能需求,同時也加快實現國家對公共資源交易管理的目標要求,希望通過各方共同努力,推動電子招投標的快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
[2]《電子招標投標辦法》.
[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整合建立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工作方案的通知》.
[4]云南省打造公共資源電子化交易“一網三平臺”“六個一”模式.
[5]業內專家深度解讀中央深改委關于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指導意見[J].建筑市場與招標投標,2019(02):19-20.
[6]王大鵬·公共資源交易系統的網絡安全及防范策略[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9(06):191-192.
(作者單位:宣威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