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紅

[摘要] 目的 討論研究婦科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的管理與監(jiān)督辦法。 方法 該院婦科于2018年7月開始實行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管理與監(jiān)督工作,選擇2018年7—12月60例接受婦科手術患者作為觀察組,對其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情況進行分析;同時選擇2018年1—6月行婦科手術患者60例作為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在干預前后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情況及相關指標變化。結果 對抗菌藥物實行監(jiān)督與管理后,觀察組預防用藥時機、品種選擇、用藥療程、住院時間、藥物費用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且干預后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不合理情況減少(P<0.05)。結論 通過對婦科圍手術期抗菌藥物實施監(jiān)督與管理,從而提高抗菌藥物使用的合理性,使抗感染用藥向著安全、有效、經濟的方向發(fā)展。
[關鍵詞] 婦科;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監(jiān)督;管理
[中圖分類號] R9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11(a)-0172-02
為不斷規(guī)范婦科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的應用并進一步規(guī)避不合理用藥的發(fā)生。該院分管院長、醫(yī)務科、臨床、感染科、藥劑科等多方協(xié)作,制定了相對完善且臨床可操作性強的藥物管理制度與實施細則,并進行了積極、有效的監(jiān)督與落實工作。藥事管理委員會下設的抗菌藥物管理辦公室,負責日常抗菌藥物管理工作。經過半年的干預和持續(xù)改進,該科室圍術期抗菌藥物使用合理性顯著提高。2018年1—12月間對該院婦科圍術期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在干預前后的不同進行總結、分析和評價,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依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2018年7—12月婦科接受手術患者60例作為觀察組。年齡21~51歲,平均(36.3±15.1)歲。同時選擇2018年1—6月接受婦科手術患者60例作為對照組。年齡22~50歲,平均(36.1±15.2)歲。
1.2 ?干預方法
①藥師參與制定該院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的各項制度、實施細則。臨床藥師可根據實際情況除常規(guī)進行查房外,可增加每周或每月1次行政查房,及時發(fā)現用藥過程中不合理或不規(guī)范的用藥行為,及時與臨床醫(yī)生進行溝通,指出用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供合理的改善用藥意見,幫助臨床用藥進一步規(guī)范化。②將每周或每月應用的抗菌藥物使用情況進行詳細記錄與統(tǒng)計后將結果反饋至臨床,不僅有助于促進其進一步落實合理用藥的規(guī)范與事項,更可為進行相關合理用藥的培訓提供理論依據;同時將統(tǒng)計結果提交醫(yī)務科、感染科等相關管理科室有助于利用數據分析更好地落實合理用藥的管理與干預計劃。③將臨床不合理用藥情況進行匯總與記錄,對臨床醫(yī)護人員不斷加強各類抗菌藥物合理使用宣傳教育與培訓。臨床藥師應不斷將各類抗菌藥物的知識、藥物學特點及配伍禁忌等提供給臨床醫(yī)師,幫助其更加合理規(guī)范地應用藥物。定期組織醫(yī)護人員學習并考核,將考核結果納入績效考核中,提高醫(yī)護人員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1]。④規(guī)范開展圍手術期各類抗菌藥物預防使用,嚴格控制術前預防用藥。著重無菌技術,嚴格遵守術中無菌原則,不提倡使用抗菌藥物溶液沖洗創(chuàng)腔或傷口。⑤重視病原學檢查及藥敏試驗,對各項檢驗標本進行正確采集并使用藥敏結果指導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2]。⑥加強對臨床藥學指導工作及各類藥品的管理工作,尤其對于部分限制性藥品及特殊使用級的藥物應嚴格控制使用并嚴把審批關。使用過程中只需藥物抗菌譜能覆蓋手術部位可能的污染菌即可,不宜使用亞胺培南/西司他丁及萬古霉素[3-4]。
1.3 ?評價標準
婦科圍手術期抗菌藥物應用合理性評價,參照《江蘇省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外科手術部位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等相關文件,結合該院具體情況制定。(1)有無預防使用抗菌藥物的指證。 I類切口,手術野無污染,通常不需預防使用抗菌藥物,僅在下列情況時用藥:①手術范圍大、時間長、污染機會大;②手術涉及重要臟器,一旦感染將造成嚴重后果;③患者具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齡、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營養(yǎng)不良等;④II類、III類切口。(2)品種選擇。視預防目的而定,常選頭孢菌素,以一代、二代頭孢為主;依據手術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種類選用,嚴格掌握適應證并根據污染情況使用,避免選用超廣譜抗菌藥和喹諾酮類藥物。(3)給藥方法。抗菌藥物預防性給藥時間在手術開始前0.5~2 h內,或麻醉開始時給藥。手術時間超過3 h,或出血量大于1 500 mL時應根據藥物半衰期,追加第二劑。I類切口術后用藥應不超過24 h或不用抗菌藥物;II類切口術后用藥時間應在48 h內;III類切口術后用藥時間應在3~7 d。(4)聯合用藥。必須要有明確的聯用指征,選用有協(xié)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藥聯用,以兩聯為宜。忌毒性大的藥物聯用。
1.4 ?療效觀察
比較兩組患者干預與監(jiān)督前后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情況及相關指標變化。
1.5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管理監(jiān)督前后相關指標變化情況
對抗菌藥物實行監(jiān)督與管理后觀察組用藥時間與住院時間、藥物費用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干預前后藥物使用不合理原因分析
干預后不合理用藥情況發(fā)生次數顯著少于干預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圍手術期使用抗菌藥物可顯著降低患者手術部位發(fā)生感染的概率,對提高手術治療效率,促進患者術后康復具有重要意義[5]。但隨著抗菌藥物種類的增多,抗菌藥物的濫用情況不斷加重,而由此所導致了細菌耐藥菌群的不斷增加及患者治療費用不斷攀升等各類問題。
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對抗菌藥物應用規(guī)范等文件的解析、新進展及藥代動力學、細菌耐藥性等也很擅長,加強抗菌藥物的監(jiān)督管理并促進合理應用也是藥師的重要任務之一。該次研究中藥師參與臨床抗菌藥物的監(jiān)督與管理的干預、監(jiān)測工作,一方面促進藥師更加注重專科臨床診療知識的學習,有利于更好地協(xié)助臨床醫(yī)生開展工作和與之交流,有助于醫(yī)師制定出合理用藥方案;另一方面,通過藥師深入臨床宣傳與培訓干預可填補臨床醫(yī)師對圍手術期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知識不足,杜絕使用誤區(qū),避免不合理用藥。該次研究發(fā)現,抗菌藥物使用不合理主要表現在用藥時機不正確、藥品種類選擇不合理及用藥療程長等,造成這些的原因較為復雜,主要與臨床醫(yī)師對藥物缺乏全面的認識、無法正確判斷藥物使用的指征及預防用藥的目的有關。尤其在婦科圍手術期用藥時由于用藥指征較為寬泛,可能存在使用抗菌藥物預防切口感染的情況,長時間用藥及用藥時機不合理是臨床存在的較為嚴重的問題之一。研究人員指出[6],抗菌藥物在麻醉期間給藥是較為安全的,可在手術切開時獲得足夠的血清及組織藥物濃度。術后給予抗菌藥無法有效地抑制或殺滅已侵入組織并已進行繁殖的細菌。已有各類文獻證實,預防性使用抗菌藥在手術結束后是沒有必要的,多次較單次的預防給藥并未獲得更多益處。在抗菌藥使用劑量、種類選擇問題也較多,預防用藥一般要足量使用才能達到抑制細菌繁殖的目的。品種選擇不當,預防手術感染需依據手術野污染菌種選用,從感染學角度分,手術切口感染主要由G+球菌引起,故應選用對G+球菌作用強的一代頭孢和對G-桿菌兼有作用的二代頭孢。三代頭孢是對G-桿菌作用強的廣譜抗生素,個別情況才能選用。選用原則必須是療效肯定、安全及相對價廉的品種。盡量避免多藥聯用。
該次研究發(fā)現,觀察組經監(jiān)督與指導后患者用藥時間、住院時間及治療費用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用藥合理性顯著提高。證明對婦科圍手術期的抗菌藥物干預措施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有助于提高婦科抗菌藥使用的合理性、安全性及經濟性。
[參考文獻]
[1] ?車敏,陳麗平,林炫,等.婦科圍手術期患者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的調查分析[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9,37(6):140-141.
[2] ?仇雅芬.婦科圍手術期抗菌藥物合理應用情況及效果評價[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8,5(29):120-121.
[3] ?永雪薇,木拉塔力·克力木.婦科圍手術期患者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的調查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16(61):303-311.
[4] ?周乙.婦科圍手術期抗菌藥物合理應用情況及干預方式分析[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7,4(1):89-91.
[5] ?羅紅,盧婉琪.婦科圍手術期抗菌藥物應用的調查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7,20(16):146-147.
[6] ?雷東蘭,李慧柳,衛(wèi)奕榮.婦科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調查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7,22(15):3334-3336.
(收稿日期:2019-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