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金生

【摘 要】 目的:分析腫瘤標記物對原發性及繼發性肝癌患者診斷的價值。方法:所選研究對象為本院在2014年3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550例患者,根據患者的臨床情況對患者的病情按照良惡性分為三組,分別為良性腫瘤組185例,惡性腫瘤組254例,正常組111例。對所有研究對象的臨床資料進行評價,調查患者腫瘤標記物對患者的診斷價值。結果:良性腫瘤組以及惡性腫瘤組患者在上述4種腫瘤標記物方面的水平都明顯比正常組要高,P<0.0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結論:對原發性和繼發性肝癌患者進行檢驗需要結合多種腫瘤標記物進行聯合檢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檢測準確率,同時能夠對患者是否存在乙肝病史的狀況加以考慮,可進一步提升檢測準確率。
【關鍵詞】 腫瘤標記物;原發性肝癌;繼發性肝癌
臨床上常見的腫瘤標記物主要包括甲胎蛋白、糖類抗原199、癌胚抗原、糖類抗原125等,腫瘤標記物主要用于對腫瘤患者的發現和篩查,能有效篩查高危人群,判斷腫瘤對患者的影響,提升對患者腫瘤復發的檢驗效率[1]。既往相關研究表明,各個腫瘤標記物的單獨檢測效果不及聯合檢驗敏感度高,而且特異性相對較強,在進行應用的過程中存在難以消除的局限性,所以很難加以推廣[2]。本文作者主要研究腫瘤標記物應用在原發性和繼發性肝癌患者診斷當中的效果,并且選擇本院收治的患者進行分析和總結,同時將主要研究情況進行如下的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所選的研究對象為2014年3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肝臟良性腫瘤、原發性及繼發性肝癌、化膿性膽管炎、肝內結石、膽總管結石患者共計550例。將所有患者分為三個組別,分別為良性腫瘤組185例,惡性腫瘤組254例,正常組111例。良性腫瘤組當中男性92例,女性93例,平均年齡(52.4±11.5)歲;惡性腫瘤組當中男性123例,女性131例,平均年齡(51.7±10.8)歲;正常組當中男性56例,女性55例,平均年齡為(52.7±11.6)歲。所有研究對象臨床資料及本研究均符合倫理委員會的標準,研究對象簽署知情同意書。經統計學軟件對三組研究對象的臨床資料進行檢驗,無統計學差異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均在空腹狀態下晨起抽取靜脈血,抽取的血液樣本用抗凝劑進行處理,并且要進行低溫冷藏。對所有的樣本濃度和對應的軟件配置所需標本濃度進行分析,做好抗原抗體特異性識別,對腫瘤標記物甲胎蛋白、糖類抗原199、癌胚抗原、糖類抗原125分別進行相關的識別和檢驗。通過將各個標本血液樣本和放光物質標記生物抗體控溫培育,在反應充分以后進行標記抗體的去除,通過特定的生物檢測光儀對結合物的發光值進行測量,同時將數據進行記錄。使樣本等待檢測,將相關的標準樣品放置在不同的微型反應器當中,并且將其加入不同腫瘤標記物的發光性生物抗體中,選擇40μL,同時要混合均勻。在37℃的恒溫箱中反應1h,去除微型反應器多余的液體并分別放入200μL的洗液,去除未反應完全的發光性生物抗體,靜止處理大約1min,重復上述操作3次,確保多余抗體得到洗凈。將發光底物液放置在測光儀當中,對發光底物的值進行確定,并將數據存入到測光儀控制計算機中。
1.3 判斷標準
腫瘤標記物甲胎蛋白(AFP)、糖類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125(CA125)的臨界值分別為25UmL、38UmL、4.8UmL、34UmL,如果檢測值超過臨界值,則說明結果為陽性。多腫瘤標記物結合檢驗的時候主要以正常值的RLI值判斷是否為陽性,如果高于此值則表現為陽性。
2 結果
良性腫瘤組以及惡性腫瘤(原發性和繼發性肝癌)組患者在上述4種腫瘤標記物方面的水平都明顯比正常組要高,P<0.0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而且通過多種腫瘤標記物加以檢測,能夠提升檢測的靈敏度,4種腫瘤標記物聯合檢驗良性腫瘤敏感度可達到61.4%,特異性為25.8%,惡性腫瘤組患者敏感度為64.7%,特異度為80.2%,正常組的敏感度為40.8%,特異度為18.7%。550例患者當中存在乙肝的患者220例,其余的330例患者均不存在乙肝,存在乙肝患者的AFP檢測平均值達到(400.5±100.2)UmL,無乙肝組則為(343.5±154.5)UmL,P<0.0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三組研究對象的4種標記物檢驗結果比較詳見表1。
3 討論
腫瘤標記物一般是腫瘤細胞在侵染宿主以后細胞分泌出來的一種物質,這種物質大部分都是一種抗原、酶類物質或是激素物質。通常而言,宿主細胞存在過激反應而分泌成的物質屬于標記物,這類物質主要是腫瘤細胞良惡性病變轉化過程當中的一種特應性,同時也是腫瘤擴散速度和發展狀況的一種直觀的反映[35]。本文主要分析腫瘤標記物對原發性和繼發性肝癌的診斷價值,從結果當中可看出甲胎蛋白(AFP)、糖類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125(CA125)等腫瘤標記物在不同組別當中存在差異,能對原發性和繼發性患者進行有效的識別。綜上所述,對原發性和繼發性肝癌患者進行檢驗,需要結合多種腫瘤標記物進行聯合檢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檢測準確率,同時能夠對患者是否存在乙肝病史的狀況加以考慮,可進一步提升檢測準確率。
參考文獻
[1] 楊坤,任建強.乳腺癌腫瘤標志物的研究現狀及展望[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11(21):17111713.
[2] 張華,項明潔,毛順露,等.三項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在乳腺癌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5,22(01):22.
[3] 朱海龍.CEA、AFP、CA125、CA153、CA199檢測對惡性腫瘤的診斷價值探討[J].現代醫藥衛生,2016,22(22):34223423.
[4] 李鳳巧.PSA、CYFRA211、CA153、CEA的聯合檢測在乳腺癌中的臨床價值[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3,06(02):156157.
[5] 呂蕾,馮雪.血清CEA、AFP、CA125、CA153聯合檢測在乳腺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3,03(08):121122.文章編號:WHR2019094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