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雅潔 石紅



摘要? 以普洱市16個最具代表性的景區為研究對象,對該地區的旅游環境承載力包括生態環境承載力、空間環境承載力、設施環境承載力和旅游者和居民心理環境承載力分別進行量測與分析。結果表明,普洱市旅游資源利用率較低,景區建設不夠完善,宣傳力度有待加強,對此提出一些開發性建議。
關鍵詞? 旅游環境;承載力;普洱市
中圖分類號? F59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9)24-0078-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24.025
Study on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Tourism Environment in Puer City
DONG Ya-jie,SHI Hong? (School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Puer University, Puer, Yunnan 665000)
Abstract? Based on 16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scenic area in Puer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tourism environmental bearing capacities includ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earing capacity,space environmental capacity,facilities environmental capacity and tourists and residents 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 bearing capacity were measured and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ourism resources utilization rate is low,the scenic area construction is imperfect, the publicity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it puts forward som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Tourism environment;Carrying capacity;Puer City
基金項目? 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2016ZDX154)。
作者簡介? 董雅潔(1985—),女,拉祜族,云南普洱人,副教授,博士,從事低碳經濟、生態環境、資源經濟研究。
收稿日期? 2019-06-25
隨著旅游業的迅速發展,對自然、經濟、社會環境系統產生的影響也越來越深刻,旅游環境承載力的研究已成為旅游研究的重點。作為描述自然、經濟、社會環境系統能夠承受旅游活動強度的量值,旅游環境承載力是基于旅游開發規劃與管理的基礎上,促進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指標。如何權衡經濟的發展、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等課題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核心。近年來雖然我國旅游業發展迅速,但旅游產品、旅游環境、產業結構增長方式和運行質量總的來說都呈下滑趨勢[1]。旅游環境存在著資源利用、環境保護和旅游發展的多重矛盾。旅游環境承載力研究正是在人們對旅游環境問題的逐步關注、對資源保護和生態環境建設的呼聲持續高漲的背景下產生[2]。
普洱是“世界茶源”“中國茶城”和“中國咖啡之都”,在世界范圍來說都是氣候適宜指數最高、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空氣質量清潔度度最好、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地區之一。“一帶一路”宏大戰略思想,為中國茶文化的國際化傳播帶來新
的發展機遇,體驗經濟時代的到來[3]。目前,旅游發展規劃
項目,
主要研究集中在經濟和社會方向,而環境因素往往被忽略。要想最終保持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旅游發展規劃應全方面、科學的、理性地對各種影響環境的因素進行研究和分析,才更能判斷旅游開發是否合理。目前普洱市旅游市場還尚未完整規范,游客管理還處于不成熟階段,面臨著開發和保護的雙重問題。因此,研究普洱市旅游環境承載力具有重要意義。
1?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1? 研究區概況? 普洱市位于我國云南省的西南部,轄1區9縣。普洱市內有國家、省、縣3級文物單位近60項,還有眾多奇特的自然景觀、珍貴的花草樹木和稀有的動植物。2018年普洱市總人口為263.0萬。普洱境內居住著哈尼族、彝族、拉祜族、佤族、傣族等13個世居民族,當地總人口的61%。各民族風情、習俗和文化仍保留歷史模樣,它們相互交織又各自保持獨立特色,使得普洱市的文化絢麗多彩。且民風淳樸,民族氣息濃厚,風格各異。2013—2017年普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見表1。
1.2? 數據來源? 據普洱市旅游局發布數據顯示,2018年1—6月,普洱市接待海外旅游者共5.6萬人次,同比增長為21%;國內游客共接待1 729萬人次,同比增長24%;實現總收入約156億元,同比增長21%。該研究共選取16個普洱市市區及九縣最具代表性的景點作為旅游空間承載力研究的區域。研究內容為主要景點以及當地特色節日活動,具體見表2。
1.2? 研究方法? 旅游環境承載力是國內外學者研究的熱點問題,但還沒有形成科學的系統體系,只是從點或幾個點而成的小范圍地區方面研究旅游承載力的準確預測[4]。一般認為,旅游環境承載力是指在某一時期、某種狀態或條件下,旅游區環境所能承受的旅游活動經濟量的閾值[5]。也有學者將旅游環境承載力定義為:“在某一旅游地環境的現存狀態和結構組合不發生對當代人及未來人有害變化的前提下,在一定時期內旅游地所能承受的旅游活動強度”[6]。
在區域性和地區性旅游規劃中,旅游環境容量的測算方法通過包括旅游環境的空間最大容量(空間極限容量)、旅游設施極限容量、旅游環境空間與旅游設施的最大可容量和空間容量與心理感應結合容量[7]。
一般來說,城市的旅游環境承載力系統屬于城市風景名勝公園環境系統,屬于具人工生態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雙重特征的復合生態系統。根據城市風景名勝公園旅游環境承載力評估研究,環境影響指標體系應包括自然環境要素、社會環境要素、經濟環境要素和歷史文化因素等4個方面的主要內容[8],旅游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及評價方法見表3、4。
2? 結果與分析
2.1? 旅游生態環境承載力
(1)水體環境承載力:WECC=日水體環境污染物凈化承載力/日人均污水生產量[9]。該研究選取生化需氧量(BOD)作為水體環境承載力的指標,普洱市水域面積28 km2,水資源總量約58億m3。人均每人每天產生的BOD為 40 g,大約降解周期為30 d,而水環境質量標準為BOD≤4 mg/L。因此普洱市水體承載力為480萬(人次/d)。
(2)大氣環境承載力:AECC=日區域大氣環境自凈承載力/日人均廢氣生產量[10]。據測定,每個成年人每天消耗氧氣約0.75 kg,每人平均每天需有10 m2的森林綠地面積(或40平米的草坪)。再考慮到其他因素(如汽車尾氣、各時間段餐飲店)排放的氮氧化合物等有害氣體的總和影響,要求每人至少平均擁有30~40 m2的綠地,取35 m2,以維持空氣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正常比例,保持空氣質量達標。普洱市區森林綠地面積為23.20萬hm2。根據公式得出大氣環境承載力為6 635萬人次/d。
(3)固體垃圾環境承載力:GECC=日人工處理固體垃圾總量+每日固體垃圾自然凈化總量)/人均固體垃圾生產量[10]。
普洱市在城內主街道,每隔20 m左右設有垃圾桶,景區垃圾站則相對于城區數量有所減少,但每個片區都有環衛工人隨時清理定期收集、分類并運出再進行適當處理,且人員數量增多,工作效率較高。景區水面污物也要定期處理,嚴禁垃圾入水。
根據旅游生態環境承載力的計算方法,普洱市旅游生態環境承載力為480萬人次/d。
2.2? 旅游空間環境承載力? 根據普洱市旅游局統計數據以及實地調查數據整理,普洱市主要景點概況見表5。
根據旅游空間的環境承載力,16個景點的最大承載游客量計算結果列入表4最右列。
2.3? 旅游設施環境承載力? 旅游設施環境承載力包括基礎設施環境和服務設施環境的承載力[11]。包括供排水、電量以及網絡信號覆蓋率、酒店環境質量及數量、餐飲環境、交通環境等方面的基礎服務設施所能承載的游客數量。
旅游設施環境承載力受供排水、電量以及網絡信號覆蓋率、酒店環境質量及數量、餐飲環境、交通環境、酒店數量的因素影響[12],其計算公式:
FECC=Min(FECC1,FECC2,…,FECCi)
式中,FECC為設施環境承載力(人/日);FECCi為第i種基本要素供給量形成的環境承載力。取決于最小分量,因此可以用限制性分量取代。
通常對城市名勝風景區而言,住宿設施和交通設施成為限制性因素的可能性較大。因為普洱市是云南省版圖面積最大的市,地廣人稀。室內外停車場大小諸多,旅游景區內規劃時也未規劃旅游覽車,因此可忽略。由于普洱市區建筑、商圈、行政區、學校等分布較為集中,城市周邊與市中心距離一般,且交通便利,目前共享單車的流行,使更多市民更愿意綠色出行,對于環境質量的維護起到很大作用。移動、電信、聯通信號順暢且高效,手機普及率較高,且電力直接與城中相連接,各大小街道、廣場等都設有臨時供電服務設施、應急避難場所等供給充足,所以電力電訊不是其環境承載力研究的必要因素,不必考慮。
根據普洱市旅游局統計,普洱市有五星級酒店2個,四星級酒店17個,三星級酒店23個。其他賓館及其客棧共2 536家,床位數量118 342個。普洱市隨著旅游業的逐漸發展,市區及其各大旅游景區內及其附近的餐飲設施業蓬勃發展,基本形成特色美食區域,具備衛生許可和營業執照。因此餐飲設施不會成為環境承載力研究的限制因子,因此可以理解為餐飲設施環境承載力為無限大。普洱市水源水量充足,因此供水對旅游設施環境承載力基本沒有影響。
根據旅游生態環境承載力的計算方法,普洱市旅游生態環境承載力為118 342人/d。
2.4? 旅游者和居民心理環境承載力? 旅游心理環境承載力包括旅游目的地居民的心理承載量和旅游者心理承載量。風景區當地居民在于民風、文化習慣、宗教信仰以及生活方式方面的包容性程度高低和居民心理承載能力的各方面在原本生活不受壞影響的因素下所能承受的游客人數及游客活動[13]。
普洱市主要景區與居民住宅區距離較遠,且景區大多屬于自然風景區,未造成開發建設的破壞,并不相互影響。因此居民心理承載力認為是無窮大。而游客的心理承載因此力通常小于等于空間環境承載力。由于普洱市景區建設程度完成良好,旅游環境質量較優,則取其最大值為空間環境承載力,為108 900人/d。
普洱市總面積45 385.34 /各景區總面積2 474.55=18,因此旅游空間環境承載力值擴大18倍,則為196.2萬人次。而2018年上半年共接待游客1 729+5.6=1 734.6萬人次,平均每天接待9.6萬人次,均在各項承載力值范圍內。且旅游分為淡、旺季,游客量不一定全年相等。
3? 結論與建議
以普洱市16個最具代表性的景區為研究對象,對該地區的旅游環境承載力包括生態環境承載力、空間環境承載力、設施環境承載力和旅游者和居民心理環境承載力分別進行量測與分析,結果表明普洱市的旅游業尚未超過其承載能力,旅游資源利用率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