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洋 周裔 張羽

【摘要】 目的 探究微創經皮腎鏡療法在高齡泌尿系結石患者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
方法 72例高齡泌尿系結石患者, 按照入院順序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 每組36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開放手術治療, 觀察組患者采用微創經皮腎鏡療法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結石取凈率、手術情況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結石取凈率為94.4%, 高于對照組的77.8%;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首次下床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分別為(110.6±5.4)min、(98.5±10.6)ml、(26.3±3.2)h和(11.7±1.7)d,
少于對照組的(145.9±8.7)min、(119.6±12.4)ml、(34.6±3.8)h、(18.3±2.2)d;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1.1%,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6.1%,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微創經皮腎鏡療法的臨床應用效果好, 結石取凈率高, 患者預后好, 在高齡泌尿系結石患者中非常適用。
【關鍵詞】 微創經皮腎鏡療法;泌尿系結石;結石取凈率;并發癥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3.027
泌尿系結石是常見的病癥, 一般采用開腹手術治療, 但是高齡患者的身體機能比較差, 開腹手術會對患者造成較大的創傷, 導致患者的術后恢復慢[1]。近年來由于醫學技術不斷進步, 微創手術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2]。本院以
72例高齡泌尿系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探究微創經皮腎鏡療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在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72例高齡泌尿系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按照入院順序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 每組36例。對照組患者中女14例, 男22例;年齡65~79歲, 平均年齡(70.5±3.3)歲;輸尿管結石12例, 腎結石13例, 腎盂結石6例, 腎結石合并輸尿管結石5例。觀察組患者中女15例, 男21例;年齡65~
80歲, 平均年齡(71.1±3.0)歲;輸尿管結石13例, 腎結石13例, 腎盂結石5例, 腎結石合并輸尿管結石5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結石位置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所有的患者都經過臨床上的全面檢查確診為泌尿系結石, 并且不存在重要臟器官功能障礙以及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
1. 2 方法 患者術前經靜脈腎盂造影、泌尿系彩超以及逆行插管造影檢查結石的分布和大小, 對于泌尿系感染的患者在術前都結合患者的藥敏試驗結果應用抗生素治療, 復查尿常規正常后行手術治療。
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開放手術治療, 術前進行彩超檢查, 確定患者結石病灶, 在持續性硬膜外麻醉下進行手術, 選擇手術切口斜向切開, 切口的長度應該控制在6 cm左右, 然后逐層分離組織, 將腹膜后間隙充分暴露出來, 探查結石病灶, 明確病灶后切開取結石。完成結石取石之后采用生理鹽水對患者的結石病灶進行沖洗, 避免結石殘留。常規留置引流管對患者的切口逐層縫合, 并給予常規抗菌藥物, 避免切口發生感染。
觀察組患者采用微創經皮腎鏡療法治療, 患者取截石位, 麻醉方式采用持續硬膜外麻醉, 在患者的患側逆行插入F5~6的輸尿管導管, 然后患者變換體位采用俯臥位, 在腎區腹部下面墊一個小枕頭, 使患者腰背成低拱型。采用B超機進行定位, 在定位下于患者的10~12肋下腋后線和肩胛下角線范圍內選擇穿刺點和穿刺腎盞, 結合實際的結石分布情況進行選擇。經皮腎通道擴張到F24, 建立經皮腎取石通道, 采用微創腎鏡, 應用EMS三代超聲碎石系統將結石吸出, 對于一部分體積過大的結石可以采用取石鉗鉗夾的方法取出。完成手術后常規留置雙J管和腎造瘺管。術后2~3 d采用泌尿系CT或者腹部平片對患者進行復查, 了解結石殘留的情況, 如果結石已經完全取凈則1周后將腎造瘺管拔除。如果復查發現患者的結石沒有取凈則結合殘留結石的大小在1周后進行下一次手術。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結石取凈率、手術情況(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首次下床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及術后并發癥(出血、高熱、術后感染、留置管脫落)發生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的結石取凈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結石取凈率為94.4%, 高于對照組的77.8%,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的手術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首次下床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分別為(110.6±
5.4)min、(98.5±10.6)ml、(26.3±3.2)h和(11.7±1.7)d, 均明顯少于對照組的(145.9±8.7)min、(119.6±12.4)ml、(34.6±3.8)h、(18.3±2.2)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1.1%,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6.1%,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泌尿系統結石在臨床上比較常見, 以往一般采用開腹手術、體外碎石以及中藥治療, 但是效果不理想[3]。微創經皮腎鏡療法是一種微創手術, 在微創技術的支持下對結石進行碎石清石, 其對患者的損傷比較小, 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能夠有效縮短手術時間, 減少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的出血量, 并且結石清除率高, 能夠有效降低患者再次手術的幾率, 這對于老年人來說能夠有效緩解其痛苦, 改善其預后[4-6]。
在本次研究中, 觀察組患者的結石取凈率為94.4%, 高于對照組的77.8%,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首次下床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分別為(110.6±5.4)min、(98.5±10.6)ml、(26.3±3.2)h和(11.7±
1.7)d, 均明顯少于對照組的(145.9±8.7)min、(119.6±12.4)ml、
(34.6±3.8)h、(18.3±2.2)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1.1%,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6.1%,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符遠迪等[7]在相關的研究中也得出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在泌尿系統結石治療中具有較好的效果, 結石的清除率高, 術后并發癥少, 并且患者手術出血量少, 術后下床時間早, 患者恢復快, 預后好。這和本研究得到的結果以及結論具有一致性, 說明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是一種安全可靠的治療方案。
綜上所述, 高齡泌尿系統結石患者的身體耐受性和身體機能比較差, 采用微創經皮腎鏡取石療法能夠提高結石的一次取凈率, 避免患者再行手術, 并且其預后良好, 術后并發癥少, 能夠有效減緩患者的痛苦,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勇. 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在復雜性泌尿系統結石治療中的應用.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8, 18(38):143.
[2] Mishra DK, Agrawal MS. Use of a Novel Flexible Mini-nephroscope in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Urology, 2017(103):59-62.
[3] Karthikeyan VS, Manohar CMS, Mallya A, et al. Clinical profile and successful outcomes of conservative and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of emphysematous pyelonephritis. Central European Journal of Urology, 2018, 71(2):228-233.
[4] 房雨. 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復雜性泌尿系統結石價值評價. 黑龍江醫藥, 2018, 25(3):112-113.
[5] Varabei A, Arlouski Y, Lagodich N, et al.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of intrahepatic ?cholangiolithiasis after stricture of hepaticojejunal anastomosis. Wideochir Inne Tech Maloinwazyjne, 2018, 13(1):111-115.
[6] Shah K, Agrawal MS, Mishra DK. Superperc: A new technique in minimally-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Indian Journal of Urology Iju Journal of the Urological ?Society of India, 2017, 33(1):48-52.
[7] 符遠迪, 廖志武, 鄭偉. 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在復雜性泌尿系統結石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中國臨床新醫學, 2017, 10(3):250-252.
[收稿日期:2019-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