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建新
差異教學與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教育理念相契合,被教師靈活運用。初中數學需要圍繞創意性教學積極研究課堂教學構思、數學目標落實、具體教學細節以及學生核心素養的落實等問題,不斷創新教學思路,努力改變教學思想,嘗試新的授課方式,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水平,達到“輕負荷、高質量”的課堂目標。筆者以《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應用》為例,聚焦初中數學課堂的差異教學,進行實踐探索。
一、教學環節層層遞進的配題設計
在一些日常的教學設計中,教師會按照教學環節創設題型,從而體現出層層遞進,不斷助推學生從簡單理解的基礎一層一層上升到拓展與創新。但也有教師對于環節設計平淡如水,始終是基礎的題型,沒有考慮到學生的發展。因此,在備課階段,教師不僅要備教學內容,還要備學生,認真研究學生個體差異,才能夠推進不同學生的能力培養和拓展訓練,由此,才能夠體現出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適切性,也能夠保證課堂教學效果。
但是,也有教師自認為自己的配題是邏輯分明,層層遞進,按此教學步驟,則能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促進教學效果的有效性。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應用》的各環節配題,教師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環節:以提問導入新課,并出示題型,讓學生解二元一次方程組,問題:父親26歲結的婚,第二年生了個兒子,等過了幾年,父親的年齡是兒子年齡的3倍,現在,父親的年齡究竟多大?學生經過思考后,列出了兩種解法:一種是設經過x年后,父親的年齡是兒子年齡的3倍,根據題意可得方程式26+x=3x;另一種解法是:設父親的年齡為x歲,可得方程式x=3(x-26)。
第二環節:教師精選講課題型,引導學生探求新知。題為:六年級一班有45名學生,現有班費2400元錢,教師準備給每位學生訂一份適應兒童閱讀的報紙。《文摘報》的訂費為一年60元,《作文報》的訂費為一年50元,那么,訂閱這兩種報紙各有多少人?為了能夠繼續鞏固這一題型的深化認知,教師設計了一個問題進行鞏固練習:王華和陳晨兩人比賽投籃,王華投3分球,陳晨投2分球,兩人一共投中了20次,而經過計算他們兩人的得分相等,請問,王華和陳晨各投中了幾個球?
第三環節:通過進行變式訓練,旨在激活學生的思維。第一個問題是這樣設計的:王華和陳晨兩人比賽投籃,王華投3分球,陳晨投2分球,兩人一共投中了100次,王華的投中率是40%,陳晨的投中率是40%,而經過計算他們兩人的得分相等,請問,王華和陳晨各投中了幾個球?第二個問題:已知光華公司有甲、乙、丙三種型號儀器,其價格分別為甲型6000元/臺、乙型4000元/臺、丙型2500元/臺,民生公司計劃將100500元錢全部用于從光華公司購進其中兩種不同型號的儀器共36臺,現在請你設計一下,看有幾種不同購買方案可供民生公司采用。預算處小王給出的方案是:公司可以購進甲型和乙型儀器,那么,這一方案是否合理,你能不能做出判斷并用計算加以說明。
第四環節:通過開展課堂練習、設計問題進行對新知的理解與鞏固。其中一個練習題為:五年級一班從圖書館借來一批圖書,并分借給班里學生閱覽,按照每人借6本分借,會有1名學生沒有書可借,按照每人借5本分借,則還剩5本書沒人借,那么,五年級一班究竟有多少人,一共借來多少本圖書?
在第五個拓展環節,就變式訓練設計中的一問題繼續提問:若民生公司要購買甲、乙、丙3種型號的儀器,又該設計怎樣的購買方案才算合理?
二、配題設計的弊端分析
為不斷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從五個環節配置的題型來看,量大,且環環相扣,不得不說也是費盡教師心力,這一節課的配題設計注重學生的親身經歷,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進行了各種不同的選題,有基礎題,也有開放型題,還有變式題和拓展題,整個數學思想的滲透,是潛移默化式的,由淺入深,從易到難,這樣的配題設計可以說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對激活學生數學思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這究竟適不適合每一名學生,可否促進學生的同步進步與發展。細細分析,我們發現,這五個環節的題型設計不僅容量很大,而且一些選題有一定難度,就算是基礎好的學生在有限課堂時間里,也無法完整的、較為順利的、從容地完成全部的學習任務,更別說基礎差的學生,一則題量大,二則難度大,越往后越難,學生的興趣被澆滅,也白白浪費時間。教師擠壓時間,使得學生無法有充足時間和空間去思考,也無法了解透徹數學知識和數學方法,題海戰術的出現,實際上消減了習題功能的發揮。
三、科學合理配題的策略
要做到教學的有效,需要從客觀存在的學生的差異出發,結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實際情況,進行有計劃、有目的地分層次配題,對于基礎差的學生降低難度,對其要求是:會用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最基本問題;基礎好的學生,可以省略精選的題型,引導和鞏固學生進行探求新知的課堂練習,留出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投入到問題探究中。采取合作學習方式,學生優劣搭配,組合成不同的學習小組,以優帶劣,互幫互助,互促共進。對五個環節的配題進行“瘦身”,選擇易激發學生數學興趣、適合學生探究的習題,從而能夠真真切切發揮習題功能,讓學生從積極思考、主動學習,不斷探究學習的過程中習得數學知識,培養數學能力,建構數學知識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