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方

【摘要】 目的 探究采用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對脊柱骨折患者的臨床效果及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方法 70例脊柱骨折患者, 按入院先后順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35例。對照組患者單純采取內固定術進行治療, 觀察組患者采取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1.43%(32/35), 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65.71%(23/35),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5.71%(2/35), 對照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8.57%(10/35), 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對脊柱骨折患者治療中采取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治療的效果顯著, 且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 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關鍵詞】 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脊柱骨折;并發癥;臨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3.035
脊柱骨折在臨床上多見于男性青壯年或老年人群, 主要因外力作用下, 如在高處下落的時候以臀部或腳著地, 沖擊性的外力向上傳至胸腰段而發生的骨折現象, 少數由其他一些外力原因, 如砸、壓、撞擊等情況導致[1]。骨折嚴重者可能會導致截癱, 甚至會對生命造成威脅。如果不慎發生脊柱骨折, 必須及時送往醫院進行治療。在脊柱骨折的患者中, 得到有效的治療至關重要。此次分析本院骨科收治的70例脊柱骨折患者的資料, 在對其治療中采取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和單純采取固定術, 觀察比較兩種方法的臨床效果及對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 詳情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骨科收治的70例脊柱骨折患者進行探究分析, 按入院先后順序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每組35例。對照組患者中男19例, 女16例;年齡36~71歲, 平均年齡(48.2±7.6)歲。觀察組患者中男18例, 女17例;年齡32~70歲, 平均年齡(45.3±8.9)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 2. 1 納入標準 ①經臨床診斷均為脊柱骨折患者;②入院后進行病歷資料記錄且資料完全患者;③沒有重大臟器疾病, 如心臟病、肝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腎衰竭等疾病患者;④無青霉素過敏等藥物過敏史患者。
1. 2. 2 排除標準 ①入院后病歷資料記錄不完全患者;②伴
隨有其他臟器的疾病, 如心臟病、肝癌、慢阻肺、腎衰竭等患者;③有精神病史或者青霉素過敏的患者。
1. 3 方法 對照組患者單純采取內固定術進行治療, 方法如下:取適宜長度的椎弓根螺釘在透視情況下擰入并撐開, 對椎體骨折處進行復位, 并確認復位效果[2]。
觀察組患者采取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進行治療, 方法如下:在對照組方法基礎之上, 用空心穿刺針、導絲穿至骨折處, 利用推桿套管注射準備好的骨水泥, 在透視下注意觀察效果[3]。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 4. 1 治療效果 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析。治療效果判定標準:顯效:術后患者椎管狹窄情況明顯降低, 椎體高度完全恢復;有效:術后患者椎管狹窄情況有所變化, 椎體高度有所恢復;無效:椎管狹窄情況與椎體高度均無變化。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4. 2 術后并發癥 對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統計對比較。術后并發癥包括松動、斷棒。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松動+斷棒)/總例數×100%。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1.43%(32/35), 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65.71%
(23/35),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5.71%(2/35), 對照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8.57%(10/35), 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隨著社會發展醫學水平不斷提高, 人們的健康觀念及健康需求日益增長, 人們對于臨床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在一些重大疾病的治療中, 有效的臨床治療對患者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能夠提高患者的康復速度、減少患者痛苦, 改善患者預后情況。
骨折是指人體骨結構的連續性出現完全或部分斷裂的一種情況[4]。而脊柱骨折在一些外力作用下更容易發生, 據臨床調查顯示, 脊柱骨折一般在男性青壯年或老年人群身上發生率居高不下, 多數由于工作原因等接觸外力較多, 如撞擊、砸、壓等情況, 因此此類骨折發生率目前無法進行控制。
目前臨床上對于脊柱骨折的治療方式有很多, 但一般情況下手術形式比較常見, 內固定術是治療脊柱骨折的常用治療方式, 術中取適宜長度的椎弓根螺釘在透視情況下擰入并撐開, 對椎體骨折處進行復位, 并確認復位效果即可, 手術簡單耗時短, 但是術后并發癥方面控制較差, 影響患者預后情況。而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彌補了單純內固定術的不足, 且能有效的改善患者脊柱支撐作用, 促進患者康復改善患者預后情況[5-7]。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一方面繼承了內固定術所有的優點, 而且在生物力學方面情況相同;另一方面在具體設計上有所創新, 有令固定更有效、對患者創傷較小等諸多優點。據相關文獻記載, 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在臨床上效果顯著, 且能有減少并發癥發生情況[8-10]。本文研究結果表明,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再一次驗證了此治療方式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 采用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治療脊柱骨折患者的療效確切, 且能夠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鐘鳴亮, 郭朝陽, 陳勤, 等. 經皮椎弓根釘內固定聯合椎體成形術治療單椎體骨質疏松性脊柱壓縮骨折的臨床效果. 中國當代醫藥, 2018, 25(28):91-93.
[2] 丁學文. 后路椎弓根內固定聯合椎體成形術治療老年脊柱骨折療效觀察. 中國老年保健醫學, 2018, 16(1):54-55, 59.
[3] 鞏晉生. 單純內固定與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治療脊柱骨折的臨床療效.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8, 3(5):62-63.
[4] 鄭鵬, 魯厚根, 孫之煜, 等. 單純內固定與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對脊柱骨折的治療作用研究. 心理醫生, 2018, 24(3):76-77.
[5] 舒象成. 單純內固定與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治療脊柱骨折療效觀察. 當代醫學, 2017, 23(3):118-119.
[6] 聶晶鑫, 尚靜波, 姜麗. 后路經椎弓根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對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療價值觀察. 中國醫藥指南, 2017, 15(4):106-107.
[7] 曲小雨. 后路經椎弓根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治療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臨床分析. 當代醫學, 2013(17):96-97.
[8] 錢定軍. 后路椎弓根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治療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臨床觀察. 現代醫學, 2012, 40(1):60-62.
[9] 劉軍明. 后路經椎弓根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治療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臨床分析. 中國實用醫藥, 2011, 6(26):71-72.
[10] 張偉, 趙晗柯, 徐誠, 等. 脊柱骨折行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治療的效果與臨床優勢分析. 創傷外科雜志, 2017(7):488-491.
[收稿日期:2019-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