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倬

【摘要】 目的 分析左旋多巴(L-dopa)治療帕金森病(PD)對患者血漿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響。方法 選取45例帕金森病患者作為觀察組, 另選取同期體檢的45例健康者作為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給予左旋多巴治療, 檢測對照組及觀察組治療前和治療后6個月的同型半胱氨酸、維生素B12、葉酸水平, 并作比較, 分析帕金森病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與維生素B12的關系。結果 對照組的同型半胱氨酸、維生素B12、葉酸水平分別為(12.62±3.85)μmol/L、(652.2±200.4)pg/ml、(11.2±5.8)ng/ml;觀察組治療前的同型半胱氨酸、維生素B12、葉酸水平分別為(12.51±3.76)μmol/L、(640.5±198.2)pg/ml、(10.8±
5.0)ng/ml, 治療后分別為(19.20±6.34)μmol/L、(516.5±189.7)pg/ml、(10.6±5.2)ng/ml。對照組和觀察組治療前的同型半胱氨酸、維生素B12、葉酸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前后葉酸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顯著高于本組治療前及對照組, 維生素B12水平顯著低于本組治療前及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Pearson相關性分析, 帕金森病患者治療后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維生素B12呈負相關(r=-0.328, P<0.05)。結論 左旋多巴治療帕金森病患者能提高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用藥期間必須加強對同型半胱氨酸、維生素B12、葉酸水平的檢測, 并適當補充葉酸、維生素B12以降低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關鍵詞】 帕金森病;左旋多巴;同型半胱氨酸;葉酸;維生素B12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3.073
帕金森病以四聯癥為主要表現, 臨床主要應用左旋多巴對患者進行治療, 一定程度上可以明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臨床癥狀。近年來研究發現, 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心腦血管系統疾病的高危因素。而長期使用左旋多巴者的兒茶酚胺-O-甲基轉移酶(COMT)參與著體內藥物的降解, 一旦基因突變會對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謝產生影響。因此,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左旋多巴治療帕金森病的相關性分析成為臨床研究的重點。本研究旨在探討左旋多巴治療對帕金森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45例作為觀察組, 其中男27例, 女18例;年齡51~80歲, 平均年齡(61.8±6.1)歲, 平均病程(5.2±1.9)年;
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制定的相關標準[1], 并排除患有多系統嚴重疾病、帕金森疊加癥的患者。另選取同期健康體檢者45例作為對照組, 其中男25例, 女20例;年齡50~80歲, 平均年齡(62.0±6.0)歲。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觀察組口服左旋多巴(上海福達制藥有限公司, 批準文號H31020888)治療, 初始劑量為250 mg/次, 3次/d;間隔3~5 d增加250 mg, 逐步增加至3000 mg/d, 之后不再變動進行維持治療。觀察組治療前、治療后6個月及對照組均于清晨空腹狀態下抽取靜脈血2 ml, 測定同型半胱氨酸、維生素B12、葉酸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譜(HPLC)測定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采用放免方法測定維生素B12、葉酸水平。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對照組及觀察組治療前和治療后6個月的同型半胱氨酸、維生素B12、葉酸水平, 分析帕金森病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與葉酸、維生素B12的關系。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同型半胱氨酸、維生素B12、葉酸水平比較 對照組和觀察組治療前的同型半胱氨酸、維生素B12、葉酸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前后葉酸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顯著高于本組治療前及對照組, 維生素B12水平顯著低于本組治療前及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Pearson相關性分析 經Pearson相關性分析, 帕金森病患者治療后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維生素B12呈負相關(r=-0.328, P<0.05)。
3 討論
帕金森病是由黑質-紋狀體病變引起的多巴胺減少引起的神經退行性疾病, 其主要特征是靜止性震顫, 運動遲緩, 肌強直和姿勢步態異常;臨床上一般分為三種類型:原發性、繼發性和變性。目前, 帕金森病的發病機制在醫學界尚不清楚。研究表明[2], 帕金森病可能與許多因素有關, 如遺傳和環境。帕金森病主要表現為肌肉僵硬, 多處震顫, 運動開始變得遲鈍, 便秘和嚴重抑郁, 會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質量。鑒于此, 臨床一直在尋求一種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療帕金森病的方法。左旋多巴是帕金森病的常用藥物, 對原發性震顫麻痹和非藥物性震顫麻痹綜合征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其用于治療帕金森病可促使患者強直、少動、震顫等核心運動障礙癥狀得以有效改善, 從而能夠提高生活質量, 延長生存期。但臨床長期使用左旋多巴會導致患者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 一般情況下人體內2%的同型半胱氨酸為還原型, 可以通過葉酸循環途徑得到轉化。研究發現[3], 同型半胱氨酸與胎兒生長發育缺陷、心腦血管疾病等密切相關;同時, 高同型半胱氨酸狀態會進一步增加左旋多巴應用者的運動并發癥(晨僵少動、劑末現象等)。對于使用左旋多巴治療的帕金森病患者,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的機制主要為左旋多巴在體內甲基化, 形成的3-O-甲基多巴經兒茶酚-O-甲基轉移酶(COMT)催化后, 以S-腺苷甲硫氨酸為甲基供體, 在S-腺苷高半胱氨酸水解酶作用下, 反應產物s-腺苷高半胱氨酸會轉化為同型半胱氨酸, 導致其水平異常升高。
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種含硫氨基酸, 是人體必需氨基酸蛋氨酸代謝的重要中間體。它可以直接引起血管內皮損傷, 并可促進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形成, 血小板聚集。另外, 同型半胱氨酸也是帕金森疾病的高風險因素, 并且參與疾病的進展, 其水平增加會進一步增加患者的死亡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是國內外公認的帕金森病患者的危險因素[4], 故加強對左旋多巴治療帕金森病患者時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變化的分析, 可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對帕金森病患者的不良風險。本研究中, 觀察組治療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顯著高于本組治療前及對照組, 維生素B12水平顯著低于本組治療前及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左旋多巴治療可使帕金森病患者維生素B12水平顯著降低,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顯著升高。一般認為,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升高與維生素B12、葉酸水平缺乏有關, 本次研究結果證實, 帕金森病患者治療后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維生素B12呈負相關(r=-0.328, P<0.05)。鑒于體內同型半胱氨酸、葉酸水平的動態平衡是防治神經障礙的有效方法, 對左旋多巴治療的帕金森病患者補充維生素B12可以緩解左旋多巴引發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5]。因此, 左旋多巴治療的帕金森病患者應注意定期測定同型半胱氨酸、維生素B12、葉酸水平, 同時加強維生素B12、葉酸等營養支持治療, 以此控制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的發生。
綜上所述, 帕金森病患者左旋多巴治療會促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顯著上升, 維生素B12水平顯著下降, 鑒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神經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 故帕金森病患者左旋多巴治療時需監測同型半胱氨酸、維生素B12、葉酸水平, 并適當補充維生素B12、葉酸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從而確保帕金森病患者臨床治療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李樹臣. 左旋多巴對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響.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6, 19(11):109-110.
[2] 張素愛. 測定血漿同型半胱氨酸對左旋多巴治療帕金森病的臨床意義. 白求恩醫學雜志, 2015, 13(6):48-49.
[3] 曹立平, 徐青, 洪麗萍, 等. 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動脈病變及左心室肥厚關系的臨床研究. 中國循環雜志,
2015(2):133-135.
[4] Hui-yong PENG, Chang-feng MAN, Juan XU, et al. Elevated homocysteine levels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and all-cause mortality:a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2015, 16(1):78-86.
[5] 晏晶晶, 褚俊, 黃文勝, 等. 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頸動脈斑塊與血壓及血漿同型半胱氨酸的相關性. 中國老年學, 2016, 36(11):2656-2658.
[收稿日期:2019-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