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楊
文章從小學數學教師的角度出發,以建設高效的小數復習課堂為目的,以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加減法、乘法及除法運算為切入點,分別提出了符合小學生特點的復習策略,以期可以在某些方面給其他教師以啟發,為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幫助。
復習課的作用主要是系統整理、查缺補漏、綜合應用。因此,教師要想建設高效復習課堂,首先需要引導學生對自己存在的問題加以明確,再幫助學生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最后對學生的整理能力進行培養。一般情況下,小數復習課所適用的教學模式有三種,分別是“以理帶練”“邊理邊練”和“先練后理”。
從整體的角度來看,小數計法屬于整數計法的反向延伸,其目的是使無理數在近似計算方面所提出需要得到滿足。小學生并未接觸過無理數的相關知識,而教材中涉及小數性質、大小變化等知識點的闡述,多以現實情境為基礎,這并不利于學生將小數和整數計數相對接,對小數的認知自然會因此而受到制約。在對本單元內容進行復習時,教師可以對數位順序表加以利用,幫助學生理清所學內容,獲得相應的數學思考。
首先,教師可以在數位順序表的輔助下,同學生一起對十進制思想進行感悟。對小學生而言,單純對計數方法進行探討較為抽象,數位順序表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學生可以通過數位順序表,準確了解小數和整數存在的內在聯系,為后續復習任務的高效完成奠定基礎;其次,通過在數位順序表上對數字進行書寫的方式,理清小數、分數和整數間的關系,三者均可以用來對量的多少進行表示,其中,小數和整數的計數方式更加“親密”,具體來說,就是二者都可以在數位順序表的輔助下進行讀寫;接下來,對小數、整數大小的比較方法進行勾連,二者具有相同的比較大小的方式,均需要以位值和十進思想為基礎,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當明確一點,如果僅僅依靠理性分析獲得結果,會導致復習課生澀、枯燥,這并不利于學生興趣的激發;最后,再次理解小數的規律和性質,完成復習任務。小數四則運算所依托的基礎,主要是小數性質、小數點引導所引起的大小變化,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涉及相關知識點的呈現,均以跳遠長度等現實素材為基礎,雖然這樣做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對知識進行深入理解,但是也會導致部分學生出現疏于深入思考小數性質本質的情況,在復習課上,教師可以脫離現實背景,利用十進制計數法,對小數性質、意義、大小比較等知識進行解釋并連接,在建立知識聯系的前提下,深入剖析小數本質,為后續更高難度的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復習的效率,往往會給教學質量帶來直接影響,隨著認知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人開始意識到復習課的重要性,研究表明。可能給復習課帶來影響的因素較多,例如,知識點復雜,部分教師會出現設計欠新、組織乏力的情況,只有兼具精心的設計和良好的素材,才能激發學生興趣,為所建設復習課堂的高效性提供保證。以小數加減法為例,多數教師在對相關內容進行復習時,所選擇模式均為“以理帶練”,但是,這樣做無法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得到凸顯,所建設復習課堂的效率也會受到影響。因此,在對小數加減法進行復習時,教師可以利用數字卡片,開展寫數游戲,以此來達到激發學生興趣的目的,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圍繞所創作小數,完成后續教學任務,例如:對小數進行分類——復習小數意義;對小數進行排列——復習大小變化與比較;計算不同小數的差——復習運算方法。實踐證明,只有通過環環相扣的方式進行復習,才能有效解決課堂乏味、枯燥的問題,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教師可以在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的基礎上,向學生傳授有效的復習方法,以此來達到提高學生整理、概括知識的能力的目的。
復習課是最基本的教學課型,但是,部分教師并未認識到復習課的重要性,在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時,缺少合理、高效的復習模式。以小數乘法為例,要想建設高效復習課堂,關鍵是對以下內容引起重視:第一,確定切入點,喚醒學生認知情感,將復習基礎夯實。復習課較易給學生帶來乏味、枯燥之感,基于此,在復習課正式開始前,教師可以根據所復習內容,對生動、有趣的問題進行創設,以此來達到將學生認知情感喚醒的目的。例如,教師可以提出如下問題:3年A班學生給遭受水災的地區捐款,已知,小陳捐款13.5元,小黃捐款金額為小陳的1.5倍,小鄭捐款金額為小陳的0.5倍,將小陳所捐錢數的小數點左移1位,再右移2位,即為小陸的捐款金額,請問,小黃和小陸誰捐的錢更多?第二,準確把握關鍵點,完成知識梳理任務。復習課的目的主要是幫助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因此,教師應具備準確把握關鍵點的能力,從多個角度梳理關鍵知識點,聯系新舊知識,通過總結和提煉的方式,使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提升。這一階段,教師仍舊可以利用上文所創設的情境,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出與小數乘法相關的知識點,例如,小數點移動、運算規律等,鼓勵學生自行討論并展開交流,完成對知識結構圖進行整理的任務,用更加清晰的方式,將知識的本質呈現在學生眼前。第三,通過優化知識結構的方式,為知識網絡的構建提供便利。復習的目的還包括幫助學生構建系統的知識網絡,因此,教師應仔細分析備課、上課時存在的不足,結合學生思維特點,確定復習的著力點,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以教學目標為核心,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完成檢測練習題的設計工作,保證學生能夠以更全面、更準確的方式,理解所學知識點,真正做到查缺補漏。第四,對延伸點引起重視,對知識結構進行拓展,提高復習的有效性。復習課的內容,除了常規的弱點強化、重難點復習外,還包括計算高難度習題,這樣做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對知識間存在的聯系加以掌握,以知識結構的貫通為基礎,提高學習能力,例如,教師可以設計對學生思路具有拓展作用的題目,即答案不唯一、解題方法多樣的題目,為學生提供創新的機會和平臺,使學生求異思維得到充分激發。
復習課的第一個環節,就是回憶梳理。教師應帶領學生對小數除法的知識點進行回憶,提煉需要重點復習的內容,例如,循環小數、商的近似值。復習課的第二個環節,應當是整理概括。教師先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小組,要求各小組,圍繞課前導學案的內容展開交流,再鼓勵各小組對交流所得出結論進行匯報。例如,循環小數的概念,小數除法的法則、步驟,商的近似值的計算等。第三個環節,則是綜合檢測,根據檢測結果查缺補漏。通過實際教學教師可以發現,要想建立高效復習課堂,關鍵是對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加以明確,在保證教師主導的前提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教師的工作,主要是幫助、促進和催生,具體來說,就是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探究所需的平臺。小數除法的復習重點是計算方法,只有準確掌握計算方法,學生才能對各章節知識的聯系具有清晰的認知,自主建構知識和學習的能力也會有所提升。小學生由新課學習所得到的知識,通常是零碎的、模糊的,復習課的作用是將知識點進行整合,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加深學生印象,使其掌握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在復習課最后一個環節,教師需要再次提煉重點知識,引導學生就所收集易錯題與他人展開交流,在此過程中,教師所具有的協助引導作用和學生所具有的主體作用,均可以得到充分的體現。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建設高效復習課堂的決定性因素,主要是教師是否對課堂、教材和學生進行了深入了解,只有從實際出發,合理選擇教學內容,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才能避免課堂出現冗余的情況,學生興趣自然可以得到激發,復習質效的提高也會成為必然。
(作者單位:河北省滄州市教育局石油分局華北油田一處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