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布和優缺點
太湖豬是我國優良的豬品種,主產于太湖流域。太湖豬主要分為7個類群,以二花臉豬為主,其次為楓涇豬、嘉興黑豬、梅山豬、橫涇豬、米豬、沙烏頭豬等。
太湖豬具有如下優良特性:耐熱、抗寒,是目前肉豬生產中發情最早的豬品種;母性好,利用其雜交的二元、三元商品豬,生長速度極快;是世界豬種中繁殖力最強、產仔量最多的豬品種之一,尤以二花臉豬、梅山豬為高;雜交優勢強,與瘦肉型豬種的雜交優勢更強;耐粗飼料,易喂養,可充分利用農副產品飼喂;早熟易肥,肉色鮮紅,肌內脂肪較多,肉質鮮美。缺點是太湖豬育肥時生長速度慢,胴體中皮的比例較高。
二、體型外貌
該品種體型中等,各類群間有差異,以梅山豬較大,骨骼較粗壯;米豬的骨骼較細致;二花臉豬、楓涇豬、橫涇豬和嘉興黑豬則介于二者之間;沙烏頭豬則體型較緊湊。
該品種頭大額寬,額部皺褶多、深,耳特大、軟而下垂,耳尖齊或超過嘴角,形似大蒲扇。全身被毛黑色或青灰色,毛稀疏,毛叢密,毛叢間距離大。腹部皮膚多為紫紅色,也有鼻吻白色或尾尖白色的,梅山豬的四肢末端為白色,俗稱“四白腳”。乳頭數多為16~18個。
三、繁殖性能
太湖豬以繁殖力高著稱于世。母豬頭胎產仔數平均為12.14頭,二胎為14.48頭,三胎及三胎以上為15.83頭。各類群之間的產仔數差異不顯著。
仔豬60日齡斷乳仔數和窩重隨各地飼養管理條件不同而有一定差異。如上海嘉定區的梅山豬平均斷乳仔數為12.54頭、窩重為189.39 公斤,上海金山區的楓涇豬分別為12.88頭和149.87公斤,浙江的嘉定黑豬則分別為12.08頭和108.68公斤。
四、肥育性能
太湖豬屠宰率為65%~70%,胴體瘦肉率不高,皮、骨和花板油所占的比例較大,瘦肉中的脂肪含量較高。各類群之間情況略有差異,楓涇豬和梅山豬的皮所占比例較高,二花臉豬和米豬的脂肪含量較高。
(南京農業大學人文學院 ?李妍 ?郵編:21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