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歷史課堂上滲透德育有助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識,能夠構建學生良好的學習認知,并且促進學生形成積極、正面的歷史價值觀。將德育融入歷史課堂的方法多種多樣,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方式。同時,教師要避免對學生進行理論說教,可以通過組織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強化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
教師應為德育的教學滲透創設良好的情境,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充分融入各種學習活動中。為了讓歷史知識更好地引起學生的共鳴,并且加深學生的學習感受,教師可以豐富課堂上的知識呈現形式,為學生理解這些內容提供很好的依托。這能夠消除這些學習內容帶給學生的距離感,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形成良好的教學開端。學生會對學習主題有更加深刻的學習印象,自身的綜合學科能力也會得到很好的鍛煉。
比如在教學“偉大的抗日戰爭”時,當學生對于理論知識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再現歷史情境。教師首先將學生進行合理分組,然后讓每個小組再現抗日救亡活動的情境。隨著活動的推進,學生可以很好地進入具體的學習情境中,對于當時的形勢也會有更深刻的感受。在這樣的學習背景下,學生內心的愛國主義情感會油然而生。
在歷史課程的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創設開放多元的學習探究活動,以優化教學過程,并且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視角。教師在設計探究活動時,要從具體的學習內容出發,根據教學知識點的特點有針對性地組織活動。同時,教師要盡可能給學生提供參與學習探究活動的空間,加深學生的學習感受。這能夠為德育的滲透提供有效教學依托,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收獲更多。
比如在“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這個教學主題設計辯論題——“張謇投入實業是否值得”,引導學生領悟個人在國家復興中做出努力的意義,思考怎么在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之間作出衡量和選擇,這是公民意識培養的關鍵一環。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自選持方,然后自主搜集和辯論主題相關的素材和背景知識。在辯論的過程中,學生會越來越深入地對這個問題進行挖掘探析,展開對問題的剖析。學生也會在這個過程中獲得很多啟發,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教師可以從具體的學習主題出發,創設具備探究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從多角度展開對問題的探析。在高中階段的歷史課堂上,教師要加強對學生歷史思辨能力的培養,要讓學生對問題有獨立分析與判斷的能力。這樣學生才會更加深入地理解學習主題,獨立剖析歷史問題,并基于這個學習過程獲得思維能力上的提升。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表達觀點,要讓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更加多元。
比如在教學“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再現“毛澤東答記者問”的情境,讓學生更深入地認識當時的歷史情形,幫助學生加深印象的同時,引導學生體會歷史人物的心理,在學習歷史知識的同時也能夠領悟為人處世的道理。這對于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會帶來積極正面的影響。在歷史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多設計這種問題的探究學習活動,讓學生有更強的學習自主性,讓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知識,以多樣化的視角分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