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小學低段數學課程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合理選擇教學方法,采取易于被學生接受和喜愛的教學方法,并且關注學生思維的發展。教師可以嘗試將繪本引入數學課堂中,通過各種輕松有趣的繪本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從多方面鍛煉學生的學科能力,并且通過繪本的合理利用化解學生知識理解上的障礙。
繪本的融入可以發揮很多實際效果,首先,合理使用繪本素材可以很大程度提升數學知識學習的趣味性。低年級學生在課程的學習中很大程度上會受到興趣的驅使,學生如果能夠感受到數學知識學習的趣味性,會對課堂學習更加積極,教學的參與程度會更高。繪本故事能夠很好地發揮這一效果。教師結合教學知識點合理引入一些故事范本,可以讓學生通過不一樣的角度和方式學習新課內容。學生會跟隨故事的引導循序漸進地探究知識點,并在生動有趣的故事背景下更快地掌握所學知識內容的實質。這種教學方法貼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可以給課堂注入更多活力,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落實素質教育的一種有效方式。
比如在教學了“角的初步認識”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引入《角的家族》這個繪本中的故事,故事中以家族舞會為主線,將“角的初步認識”中的知識串聯起來,共同續編了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一天,角的家族要開舞會,族長邀請各種角前去參加……教師可以給學生朗讀故事的開頭,隨后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和創意,將故事續編下去。在編故事的過程中,學生會對各種角更加熟悉,能夠通過這種方式加深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印象,讓課堂教學有更好的實施效果。
在對低年級學生展開理論知識的教學時,采取合適的指導方式極為重要,這是化解學生可能存在的認知障礙、提升課堂教學實效的過程。在講到一些學生并不熟悉,并且有一定學習難度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將繪本故事作為學習的輔助。繪本故事通常情節生動有趣,并且故事內容具備童趣,學生可以很快理解。教師可以利用故事情節來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印象,并在故事的氛圍中進一步強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認知。這種教學組織方式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可以強化學生的知識學習印象。
比如在學習“分米和毫米”時,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學生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沒有很直觀的了解。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繪本《多多少少談測量》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有趣的故事可以讓學生充分感知分米和毫米究竟有多長,能夠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學習印象,讓學生可以更好地實現對于這兩個單位的理解與辨識。有了繪本故事的引入,學生原本存在的學習認知障礙逐漸被消除,課堂教學效率也更高。
在低年級數學課程的教學中,學生接觸到的都是最為基本的數學知識,其中不乏大量的數學單位、數學表達方式等知識。部分學生在初次接觸這類知識要點時學習的效率并不高,并且很容易混淆知識點。對此,教師可以給予學生合適的指導方式,并通過繪本的靈活引入,幫助學生有效辨識這些學習內容,讓學生的學習印象更加深刻,提升知識教學的整體效率。通過這種教學融合,學生不僅可以更充分地認識數學知識,還能慢慢找到一些內在規律,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會獲得更多學科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講解“時、分、秒”時,教師可以引入繪本《我的一天》。該繪本主要講述了消防員一天的工作、生活,在繪本中出現了各種時間,學生在收聽和閱讀故事的過程中可以高效地認識了各種時間單位,并在輕松愉悅的故事情境中高效完成本堂課的學習任務。教師還可以請學生在聽完這個繪本故事后,使用故事中的表達方式來陳述自己的一天,要求合理使用各種時間計量單位。這樣的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了應用知識的空間,能夠及時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也可以給予學生一些適當的學習引導。這樣一來,不僅理論知識的教學有良好的落實,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率也有了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