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課改理念下,高中各個學科都迎來了巨大的改變,但目前高中物理教學中還存在少許問題,如部分教師的課堂缺少魅力,課堂過于嚴肅,導致一些學生對這一學科缺少重視,缺乏興趣,從而缺少學習的積極性。在新課改的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學的課堂不再是以教師為主導進行單純的知識講解,而是要求教師以所教知識為基礎發散思維,結合生活實際,豐富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興趣,從而提升物理教學水平。
部分教師對于物理學科的教學,仍然使用傳統的授課方式,重視知識的傳授和理論知識的講解,相對忽視了課堂教學的魅力,較難引起學生對該學科的興趣,從而降低了物理教學的效率。加上物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學科,知識專業性很強,概念、公式非常多,部分學生對物理學習興趣不高,沒有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不能將學科知識進行有效的歸納總結,形成完整的結構體系。
第一,利用探究實驗式教學,加強學生對物理學科的重視,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原有的單純授課模式,以提問的方式展開教學,讓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猜想、假設,然后制訂出相應的實驗設計方案,并開展實驗,最后分析論證、互相評價,并進行師生之間的交流。學生在這種探究實驗式的教學模式下,會加強對物理學科的重視,從而增強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
例如,在講解“力學”部分知識的時候,由于知識點過于繁雜,并且涉及多個力學概念,學生很難記憶。這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力的種類有哪些?它們是根據什么標準劃分的?”提出問題之后,要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做出全面的回答。回答完這一問題以后,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將各個不同的力進行細分和歸納,最后形成思維導圖形式的知識網絡,實現知識點的綜合運用。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提高學習成績。
第二,借助物理學科故事,創設良好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物理學習積極性。情境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也是教師常用的教學模式。在新課改標準下,教師需要改變單一的情境教學方式,從多個角度和層面入手,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結合學生學習需求,引入相應的教學內容,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探究欲望的同時,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在情境中,教師將文字、視頻、故事等各種資源結合在一起,呈現出趣味性的畫面,可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保證課堂教學質量。
例如,在“動量守恒定理”知識點的講授中,教師可以結合相應的故事創設情境:在某一天,一架飛機起飛不久后和一群鳥相撞,導致飛機因為失去平衡掉入附近湖中,飛機乘客和機組人員遇難。在講述整個故事之后,教師可以提出相應的問題:鳥群是否真的可以將起飛的飛機撞毀?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這些問題對于學生來說,是很難想到的事情,自然也會引起學生的疑問,促使學生主動去思考和探究其中的原因,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保證課堂教學有效性。
第三,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引入生活與教學相結合的模式,實現物理學科的魅力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的課堂中,要求教師具備靈活多變的思維、統籌全局的觀念、聯系實際的能力,以及盡可能幽默詼諧的講課風格。將物理知識與日常生活相結合,改變原有枯燥乏味、過于嚴肅的教學模式,將物理知識的魅力充分地展示給學生,幫助學生克服對物理學科的畏難情緒,有效地提高物理學習的效率。
例如,在講授“自由落體運動”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從家中多帶來幾個大小、質量都不相同的物體,讓學生將帶來的物品從高處扔下,讓其處于自由下降的狀態,觀察同樣大小不同質量的物體下落的規律,以及相同質量但不同大小的物體下落的規律。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中發現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從而自主地總結出知識點并加以記憶。通過這種聯系實際又動手操作的方式,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物理的樂趣,感受到物理學科的魅力,能夠有效地提高其物理學科的成績。
在新課改的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學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由原有的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變為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的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引進探究實驗式教學、結合生活實際式教學兩種方式,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使教師的教學方式更有魅力,最終實現高效的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物理學科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