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階段的體育教學是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課程。然而,近幾年,我國的體育課安全事故并不鮮見,因此需高度重視體育課的安全教育,保證學生身心健康,進而發展體育能力。在體育課堂教學之前,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充分的安全教育,保證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身心安全。教師應該掌握初中生好動這一特點,在課堂中制定相應的規定,避免學生在高強度的運動情況下發生安全事故。如果農村初中生在運動的過程中受傷,會導致學習效率下降、體育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第一,提高學生安全意識。在少部分農村的體育教學中,課堂環境存在安全隱患,如地面未經過處理、操場周邊存在落石、教學器材陳舊等,會對學生的課堂學習造成影響。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開始前,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充分的安全教育,制定安全規則,從而使安全意識深入學生內心,讓學生在運動的過程中能夠保證自身的安全。教師應該使安全教育落實到位,做到防范在先、制度明確、措施落實,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
第二,嚴加防范安全事故。在開始初中體育課堂教學前,首先,教師應該充分了解相關的體育器材以及運動場所,及時發現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而對存在隱患的部位進行及時處理。其次,教師應該對其制定的教學活動內容進行課前反思,如果發現不合理之處就進行修改,避免存在安全隱患,導致課堂教學中發生安全事故。最后,教師應該明確外界環境因素以及學生的身體狀態,結合實際為學生設計合適的運動項目與運動活動,如遇高溫天氣就避免進行高強度的劇烈運動,防止學生中暑。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前對所有因素進行全面的分析,保證課堂能夠正常開展后再開始課堂教學,以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教師在學生的熱身準備環節,應該對學生進行充分的安全教育。通過明確學生人數、了解學生身體狀態以及強調相關注意事項,保證學生以良好的狀態進行體育課堂學習。教師應該明確熱身的重要作用,從而在熱身環節督促學生進行充分的熱身。通過對身體各個關節的活動和對身體肌肉的煥活,達到整體機體的喚醒,從而使學生在運動的過程中更加投入,學生的運動注意力得到提高,減少了體育運動的安全風險,同時降低學生運動時受傷的概率,有效提高學生體育能力。
在課堂熱身環節結束后,就進入了實踐運動環節,在這一環節之初,教師應該向學生明確口號指令,防止學生在運動過程中不了解相關指令而造成安全事故。例如,在進行田徑跑步類運動項目前,教師應該讓學生準確了解,防止學生在跑步中出現搶跑現象,導致身體拉傷。教師要不斷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保證運動時各個動作的科學性,使學生的體育運動動作合理且正確,避免因長期使用錯誤的運動動作造成身體慢性損傷。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貫徹安全教育,防止學生運動動作不當而致拉傷、扭傷,甚至傷害到骨骼。在課堂進行的過程中,教師要具備察言觀色的能力,觀察學生在某一運動強度下的適應程度,觀察學生是否出現面紅耳赤等現象,避免學生的身體難以負荷高強度的運動量,以免發生安全事故。教師應通過課前對學生身體狀態的了解與課堂中的親自觀察,及時發現安全隱患,合理安排學生的運動量,及時制止宣泄型運動。
在課堂中后期,學生的運動熱情高漲,最容易出現安全事故,因此教師要在對學生的運動進行干預,為學生提供休息時間,保證學生安全。
在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安全知識的宣傳教育,讓安全意識深入人心,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與發展。
隨著農村初中體育的快速發展,安全教育成為重要的課堂要求,教師應該將安全教育放在首位,保證學生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