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市正余小學 姜 琴
作文的學習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文的批改更是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有效的作文批改可以幫助學生走出作文困境,提升寫作能力。本文以作文批改為研究對象,就如何優化批改策略展開了詳細的研究。
得作文者得語文,得語文者得天下。在作文訓練中,字、詞、句、段、篇,每一部分都需要認真學習。學生只有不斷增加語文知識的儲備量,才能提升作文能力,為提高寫作水平奠定基礎。作文批改則是在把握學生整體寫作能力的情況下,及時解決學生的問題。因此,優化小學作文評改策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亟需得到教師的重視。
教師在教學時大多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重視作文的訓練但并不重視作文的批改。教師會給學生布置大量的作文練習,讓學生接觸到各方面的作文題目,但并不重視作文的批改。大多數教師在收齊作文以后,大致看一下學生的寫作水平,了解一下學生共性的問題。如此,會導致學生無法直接了解到自己在作文中出現了哪些問題。但逐篇批改會增加教師的負擔,消耗教師大量精力。故而教師應該考慮到學生希望得到評價的這一情況,利用身邊的資源來創新批改方式。
例如,教師先應適當給作文上加批注,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自己的作文是被教師細細批閱過的,這樣,他們在寫作的時候會更加認真。考慮到教師精力有限,在批改作文的時候,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在每次批改作文時收取不同小組的作文,學生在面對不確定的情況時,也會認真對待每一次寫作。此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改或互改作文。學生在自改時會認真閱讀自己的作文,這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自我發現問題的能力;學生在互改的時候,能從他人的作文中學到長處或看到別人的問題,加以借鑒。多樣化的作文批改方式能夠激發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細節決定成敗。作文的批改應該包含方方面面,無論是字詞句還是段落、篇章,教師都應當重視。教師在批改作文時,不僅應當注重結構,也應該詳細關注批改的細節部分。同時,在指導自改和互改的同時,教師要讓學生明白應該重點關注哪些內容,批改哪個部分。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如果沒有教師適當的引導,直接上場批改作文,學生面對自己從未做過的事情,很容易陷入困惑,不知所措,所以,教師的引導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當在課堂上明確告知學生,注重作文中的字、詞、句、段落、結構,明確地知曉該改什么,如何改,才能將作文修改得越來越好。
要保證作文中沒有錯別字,書寫規范,字跡清晰,同時還要保持卷面的干凈整潔;關于詞,作文中的用詞要恰當合理,而好詞好句的運用更會為作文增添亮色;關于句,一篇作文中,首先要恰當地斷句。另外,也要避免出現語法錯誤或出現句子之間不協調的情況;作文中的段落,要做到每一段落字數不可過多,緊扣文章中心,同時要自然銜接;最后,關于結構,教師要教會學生恰當處理段落之間的關系。學生在明確作文修改的細節要求之后,在面對同學的作文時才能作出合理的修改。另外,教師以這樣的標準要求學生修改作文,一定程度上也會給學生的寫作增加壓力,使學生認真對待每一次寫作,提高寫作課堂的效率。
學生是作文教學的主體,教師應當重視學生在課堂的主體作用。雖然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一直是課堂的主要人物,學生的所有行動都以教師的行為準則為標準,然而批改并非是教師的單方行為,學生的寫作情況,寫作特色,面對批改會作出的反應等,也應當考慮在內,從而制定出有效的批改策略。如教師的引導作用,學生的寫作個性,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批改作文的時候要充分平衡這三者之間的關系,作出有針對性的改變,將作文批改的作用發揮到最大。
以處理“學生的寫作個性”為例: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表達方式,而一篇優秀的作文不需要過多華麗的辭藻,但一定是學生內心的真實反映。教師需要明白,有些學生擅長用簡潔的文字寫作,但有些學生更喜歡華麗的文字,有些學生更喜歡直接表達情感,有些學生喜歡渲染氣氛等。教師不能采用相同的批改規則來面對形形色色不同種類的學生,在批改的時候應當鼓勵不同風格的學生發揮自己的寫作長處,形成獨屬于自己的寫作特色。其次,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應當讓學生先評價自己的作文,學生處于相似的層面上,故而只有學生才更懂得彼此的想法,教師通過解學生內心的想法,從學生實際出發,制定出最合適的批改模式。
批改并不意味著此次作文結束了,后續的落實工作對批改這一環節也是極為重要的。教師批改完作文發放給學生之后,應該隔一段時間關注學生的修改情況。倘若教師批改完便宣布這次作文結束,學生便會徹底放下此次作文,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將會反復出現,那教師費盡心思做出的修改便也失去了意義。此外,學生在互相批改的時候一定程度上帶著完成任務的情緒,導致很多學生走馬觀花,草草批改,而被批改者也不會介意,反而覺得是互相幫助完成任務,對大家都好。在這種情況下,落實顯得尤為重要。
例如,教師可以將修改前的作文和修改后的作文收集起來貼在班級后面,并對做得好的同學提出表揚,以此來激勵學生認真對待每一次批改。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將批改好的作文帶回家在家長的監督下修改,使家長參與到教學中來,幫助教師進行相關的審閱工作。同時,教師也可以將全班同學分為不同的小組,每組選出一個小組長來落實作文的修改工作。多管齊下,讓作文的批改落到實處,滲透到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讓學生做到心中有作文。長期如此,學生的寫作能力定會提高。
總而言之,作文作為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應當被重視,教師的批改方式也應當不斷發展和變化,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獨有的身心特點,提升他們的寫作能力,激發其的寫作興趣,促進作文教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