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慶陽環縣環城小學 田元仁
作文評語和其他作業評價一樣,是教師對學生作文效果的反饋,師生也可以借助評語建立與學生溝通的橋梁。教師借助作文評語,讓學生了解自己作文的優點與問題,學習寫作的思路與方法,明確作文進一步努力的方向,不斷提高寫作水平。但是,受作文數量和教學功利性思想的影響,教師作文評語的撰寫存在諸多問題,或者內容簡單,或者標準過高,嚴重影響了學生的作文興趣,制約了學生作文水平的提升。本文圍繞作文評改問題展開探討,探究提升教師作文評語的策略,以更好地發揮教師評語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作用。
根據筆者教學實踐和觀察所見,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很多教師的評語內容簡單,往往呈格式化,翻開學生的作文本可見,所謂“語句通順”“結構合理”“中心明確”“前后照應”“細節描寫較好”等等,至于中心在哪里,哪兒和哪兒照應,哪些細節描寫較好,學生不得而知。從以如上的問題就可看出,部分教師不愿在作文評語上花費時間,采用簡單而空洞的評語評閱學生的作文,簡單而粗暴,草草了事。學生無心觀看,其實看也看不出名堂,這樣的作文評語不具備任何指導意義,不可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往往適得其反。
一篇作文,無論水平高低,總有學生的心血與付出,是學生的勞作成果,并且學生也希望看到教師的意見和建議。但是,作文評改中經常可見教師使用否定的語言,甚至有教師采用嘲諷的語氣給學生寫評語,如“抄作文還不如不抄”“作文內容混亂、東拉西扯”“你寫的是啥呢?上帝能讀懂你的文章嗎”等等,粗暴簡單,極易傷害學生的自尊心,這樣的評語打擊了學生的寫作信心,甚至因為不當評語,粗暴或戲謔性的評價而引發了學生的反感情緒,進而影響了師生關系,給作文教學帶來很大的障礙。小學生剛剛學習寫作,表意不清、語言平淡,是情理之中的事,教師切莫以諷刺或否定的評價傷害學生幼小而脆弱的心靈,這種評價方式往往會扼殺學生的寫作積極性,甚至給學生一生的寫作畫上了句號。
筆者認為,作文評語應以學生能夠理解為準,考慮到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應盡量簡潔易懂。當然,教師簡潔的評語應該飽含真情,以對學生的激勵為主,保護學生的上進心,帶給學生持續寫作的動力。寫在作文上的幾句簡單的評語,看似簡單,但要做到淺顯易懂,又能表現出教師對學生的肯定和關懷,需要教師認真閱讀學生文章,“用心”為學生寫下評語。
風趣幽默的評語,既是教師教學素養的表現,也是拉近師生關系的有效方式。因為幽默往往是個人智慧的體現,更是激發學生情趣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們要一改傳統的刻板僵化的評價模式,切忌千篇一律,多給學生寫一些幽默風趣的評語,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哪怕是要批評學生,也要注意運用幽默的語言,表現出教師的智慧,讓學生樂于接受。一句話,通過作文評語,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小學生看似稚嫩的作文,也飽含著他們的情感。而且,小學生對事物的觀察和認識中,往往有我們成人意想不到的內容,用心思考,會發現這些簡單的文字,往往是破譯學生心靈世界的密碼,通過閱讀小學生的作文,我們可以走進他們的心靈世界。如一留守兒童,在作文中寫她看不到父母的孤獨無助與苦惱。筆者于是這樣寫評語:“其實你的父母為了你們的生活能過得更好而外出打拼,他們希望你每天開心,快樂,老師也希望你能每天開心學習,用優異的成績迎接他們歸來。”簡單的話語,可以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和學生溝通交流,促進其健康成長,讓其在作文中真情流露。
對學生作文的評價,不應該是教師一人的專利,應該評價方式多元化,比如學生之間互評,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相互借鑒,達到交流提升的目的。學生在評閱中遇到拿捏不準的問題,可以向教師請教。教師可以在學生相互評價上的基礎再復評,通過多元化的評價,調動小學生作文的熱情,激發學生作文的興趣,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