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明
加強黨的政治文化建設是新時代黨的建設的重大課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正式提出“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1],既是對自十八大后黨的政治建設成果與實踐經驗透徹歸納之結果,也是對黨的政治建設在新時代提出的重要要求。黨的政治建設的地位是根本性的,而政治文化在黨的政治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要想搞好黨的政治建設,必須加強黨的政治文化建設,這就需要我們首先明白其戰略意義,并以現實狀況為依據,主動探求新時代相關方面的有效途徑。
在新時代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和把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首位的過程中,要更加自覺加強黨的政治文化建設,充分認識到做好這項工作的戰略意義。
一個政黨的根本特性為政治性,如果這方面的先進性不存在了,那么其整體的先進與純潔也將不復存在,而政治文化則是黨的政治先進性的集中體現。黨自誕生時起,其向來都看重在政治方面的工作。毛澤東在古田會議決議中整理了建軍建黨的經驗教訓,提出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觀念,又在之后不斷發展成熟;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其曾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2]。鄧小平指出:“到什么時候都得講政治”“黨的政治路線就是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3]江澤民提出“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命題,在政治、組織、作風、思想上全面加強改善工作。胡錦濤提出要“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4]。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政治建設被習近平總書記置于愈加突出的地位;在十九大報告中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在新的歷史方位下,將其置于首位。可見,新時代深入推進黨的政治建設尤其著力推進黨的政治文化建設無疑是對馬克思主義政黨自成立以來黨開展政治建設相關內容的歷史性繼承與創新性發展。
我國于新時代環境下面臨的國際挑戰愈加艱巨,貿易保護思想愈加增強了全球經濟之不穩定性,霸權主義及意識形態之爭此起彼伏給國際環境穩定帶來了新威脅。國內如何持續利用好市場經濟這把“雙刃劍”、如何打好“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升級戰、如何決勝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等實際問題依然擺在我們面前。黨依然面臨著嚴峻的“四大考驗”與尖銳的“四種危險”,還存在著威脅其先進性與純潔性的“七個有之”等各種破壞性因素。面對國際國內的種種難題,在新時代我們黨必須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堅持黨勇于自我革命的鮮明品格,把黨鍛煉成經得起各種風險考驗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從嚴治黨首先要從政治上來看”[5]。實踐也表明,如果不從政治上抓黨的建設,保持黨的政治文化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就是舍本逐末,是難以抓住黨的建設方向與效果的,最終黨的建設整體工程也將會難以取得其預期成效。
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人民謀幸福之歷史使命是我們黨始終堅持的,而黨的政治文化建設則對我們黨鞏固執政地位起到重要作用。從1949年初毛澤東提出“進京趕考”到如今習近平總書記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70年間,正是這份神圣的歷史使命給予了我們黨持續奮斗的動力源泉,帶領中華民族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的偉大進步。實踐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能夠帶領人民贏得偉大社會革命的勝利,其屹立于世將近百年之久,持續執政70余年,現在依然能夠煥發朝氣蓬勃的活力,關鍵就在于黨政治過硬,有著先進的政治文化,始終保持政治上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在當前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的特殊時間段,決勝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看黨,需要其繼續保持定力,堅持發揮核心領導力,拿出自我革命的志氣。新時代黨加強政治文化建設,不斷挖掘出其在政治方面的目標、屬性、追求、使命之內在力量,將其統領性地貫通到黨的建設系統工程之中,是其緊跟時代步伐,堅持使命,不忘職責,實現持久執政的必要抉擇。
在新時代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和把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首位的過程中,更加自覺加強黨的政治文化建設不僅需要從為什么角度充分認識到其戰略地位,還應該落實到怎么辦的維度探尋其建設的有效路徑。
馬克思、恩格斯曾強調共產主義同盟“應該使自己的每一個支部變成工人聯合會的中心和核心”[6],他們認為無產階級政黨應該成為相應階級的指導與組織核心。列寧曾明確指出:“黨是直接執政的無產階級先鋒隊,是領導者”[7],“黨的任務則是對所有國家機關的工作進行總的領導”[8]。他所說的領導就是指“靠它的政治戰略和策略正確”而實現政治領導。歷史上國共二次合作失敗,我們黨就吸取到了將領導權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經驗教訓。毛澤東曾說“槍桿子里面出政權”[9],就是說要把領導權緊緊地握在黨手中。處于新時代的中國,要加強黨的政治文化建設,就應繼續借鑒理論、歷史與事實留下的寶貴財富,以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最高政治領導力的根本。首先,應堅持強化黨政治領導力,應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其次,還應注重建立健全相關體制,堅持黨協調全局、統籌各方,以實現其全方位領導提供牢靠制度保證。最后,應不斷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增強黨員的綜合思維能力,堅持民主集中制的根本領導方式,最終將黨的領導活動盡快納入制度軌道。
政治方向決定著一個政黨政治文化的性質,如果方向在一開始就沒有把準,那么后期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費。加強黨的政治文化建設必須把準政治方向,堅定理想信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所要堅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就是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10]這一政治方向既著眼于遠大理想,又立足近期目標,使我們的奮斗前景擁有了實實在在的指向。如何把準政治方向,樹立堅實的理想信念,是關鍵所在。黨員干部要時刻保持“四個自信”,強化“四個意識”,堅信我國各項社會主義事業能夠不斷取得進步,堅信共產主義一定會到來,排除各種誘惑干擾,始終以嚴格的政治標準要求自身,練就過硬本領。當今有一些共產黨員在各種誘惑面前,迷失了自己,丟掉了信仰,出現了方向性的動搖。對此我們應該引以為戒,對于違規違紀的黨員按照黨規黨紀嚴肅處理,確保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也是政治文化的風向標。一直以來,黨始終站在人民的政治立場上,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贏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只有把人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盼作為黨的努力方向,才能為國家與黨的各項事業不斷走向勝利提供堅實后盾。我國各項事業建設取得偉大勝利需要人民一起參與進來,當前我們應繼續維持黨與人民群眾緊密交流,始終與人民群眾保持統一戰線。我們黨要牢牢樹立人民群眾的英雄史觀,由衷地認同群眾觀點,真真切切地執行群眾路線。一切為了人民群眾,就是要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把其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所有工作皆做到全身心地為其辦事;一切依靠人民群眾就是要相信群眾能夠自己解放自己,尊重和支持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從群眾中來,就是要高度關注其生活,關切其生活疾苦,及時得出解決之道;到群眾中去就是要將黨制定的方針、路線等積極應用到群眾中,并且加以檢驗,真真正正地為老百姓謀福利。
政治生態是強化黨的政治文化建設必須考慮的關鍵,其為考察黨是否具有良好的政治文化不可或缺之標準。首先,我們應認識到政治生態的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而是永久性的,堅持不放松、不懈怠,不可只做為維持個人利益或迎合上級檢查的短暫性的形式工作。其次,政治生態的建設工作在空間上需要做到全員覆蓋,既要“打虎”,又要“拍蠅”。建立健全黨內外相關規章條例,要求全體黨員嚴格遵守;建設清明的政治文化,在所有黨員尤其是干部之間切實營建“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圍。最后,全球化環境下,為了更好地發展,需要每個政黨采取開放式的建設方式。良好的政治生態也不應只局限于在黨內閉門建設,還依賴于與國內外其他政黨建設良好的關系,互尊互重,相互學習。這也是體現政治生態是否良好的一個重要維度。
加強黨政治文化建設,終歸要落到黨員干部能力提升上來。黨員干部應該把提升政治能力落實到具體行動上,練就過硬政治本領,最終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嚴格按照新形勢下黨內生活的準則嚴格要求自身,克己奉公,絕不為兩面派、兩面人。黨員干部應該注重提升自身的實干能力與組織能力,對于工作中的大小問題,一要注重運用集體力量,注重黨內外的團結奮斗,發揮集體智慧的作用;二要善于從政治上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增強自身風險預測能力,對于未發生或者萌芽之中的問題,及時預見其發展動態趨勢,防止其帶來不必要的影響,對于已經發生的問題,要在正確的政治原則下去處理,保持政治定力,以過硬能力博得出擊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