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魯迅在現代中國文學史上,不僅是著名的悲劇理論家,而且還是偉大的小說家。他用許多著名的小說豐富了悲劇理論,這些小說傳到后代,反映了悲劇的歷史榮耀和古典價值。根據理論,悲劇有三種類型:一是某個戲劇中的某個人是悲劇的肇事者,二是悲劇是由盲目命運或偶然的錯誤造成,三是悲劇是由苦難引起。劇中人的狀態不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由此誕生?!蹲8!氛沁@種“悲劇”,體現了魯迅對悲劇故事的特殊對待和對悲劇含義的獨特理解,反映了他對悲劇概念的理解和思考,還反映了魯迅作為小說家的出色敘事技巧。
關鍵詞:《祝福》;悲劇結構;藝術特征
魯迅是20世紀中國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當代中國文學史上的先驅。他一生中創作了許多作品,《祝?!肥瞧浯碜髦?。這部小說主要講述了祥林嫂的故事。小說表明,祥林嫂的悲慘命運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小說的悲劇性也反映了這一悲劇人物的生命價值和悲劇結構的藝術性。本文分析了小說《祝?!返谋瘎〗Y構藝術,從悲劇沖突、悲劇因素、悲劇結局和悲劇矛盾等幾個方面分析以《祝福》為代表的樂順悲劇小說的藝術特征,此外,對社會、精神和美學進行分析。
一、魯迅小說中的悲劇觀念解讀
中國美學家關注生命與悲劇的關系,其中,根據人類的存在得出結論“生命的命運與悲劇無異”,悲劇性的表現是理想的。生活是放在人造框架中的生活。這兩位學者的悲劇理論本質上是現代西方的悲劇理論。魯迅倡導“現實生活,捍衛正義”的悲劇觀,認為悲劇是真實人類的舞臺,面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和悲劇命運。從魯迅的角度來看,當時的社會人民就像稻草在一塊大石頭下,生活在麻木和無知之中。如果不喚醒他們,他們將不會抵抗,只能在沉默中被摧毀。魯迅認為,只有通過解釋生活的苦難和痛苦,才能找到苦難和指導人們思考根本原因。同時,魯迅將尼采的超人變成了當今社會的反叛者和敵對,并接受了尼采的美學思想。因此,他的小說人物分析了國籍,勾勒了人民的靈魂,并展現了社會的真實面貌。給大多數普通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傷逝》中的子君,《祝?!分械南榱稚?,《藥》中的華老栓,都體現了中國人民幾千年的眼淚、笑聲、痛苦和悲傷。最終,它成為當時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二、《祝?!返谋瘎〗Y構藝術分析
(一)《祝?!繁瘎⌒砸蛩胤治?/p>
悲劇人物的愿望、性格、其他有價值和理想的東西是悲劇因素,這些因素會阻止悲劇人物實現理想的事物、他的愿望、人和環境。簡而言之,其是角色的悲劇性和追求,以及角色所處的外部環境?!蹲8!返谋瘎∫蛩乜梢詮膬蓚€方面來概括:第一個是歷史環境所處的悲劇人物祥林嫂。祥林嫂是《祝?!繁瘎〉闹行娜宋锖椭匾M成部分。她的悲劇性因素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理解,一是她的個性,一方面,她善良,自重,熱愛家庭,樸實,熱愛生活,勤奮,有自尊心,工作努力,像大多數中國傳統女性一樣。另一方面,有相對落后的思想和消極的麻木無知心態,這些都被封建禮節深深地毒害了。當她不想再婚并想死時,她已經死于封建倫理所植入的“貞潔觀”。她接受了“神與鬼的地獄”的教義并將其付諸實踐,以帶來新的生活變化。第二個是祥林嫂的愿望。她是一個追求生活和充滿希望的人。她一再主張自己的價值觀,在婚姻問題上,叛逆行為中實踐并實現了自己的情感理想,為了實現自己的愿望并擺脫現實問題,她甚至采取了超越性的手段,例如“捐門檻”,這體現了她的無知,但這也表明了她竭盡全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愿望的決心。構成《祝?!繁瘎∫蛩氐牧硪粋€主要因素是歷史環境以及其中的個性和事件。文化、觀念、時代系統和概念的上層建筑是具體體現歷史時代環境的因素。《祝?!方⒃隰斞傅乃枷胍庾R基礎上,其基礎是特定的社會形式、文化觀念和制度環境。例如,魯四老爺為代表的地主階級管理生產資料,并處理以祥林嫂為代表的工人壓迫和剝削;另一個例子是特殊的倫理價值,其中人們被封建觀念、心理麻木、缺乏人力等所毒害。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外部環境,即祥林嫂周圍的人們。例如祥林嫂的婆婆、丈夫的叔叔、堂兄、中人衛的老媽子以及旁觀者都被封建倫理和教育所毒害,這種仇恨文化和地主階級的被壓迫人民使他們成為悲劇的原動力。
(二)《祝?!繁瘎⌒悦芊治?/p>
悲劇性矛盾的基礎是悲劇性因素在社會環境中的變化和移動。雙方之間持續不斷的沖突逐漸將悲劇推向了高潮,最終形成了悲劇性沖突。悲劇性矛盾在《祝?!分兄饕憩F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各種因素與祥林嫂人格的矛盾關系,另一個是祥林嫂的生活環境與生活存在的矛盾。在人格方面,祥林嫂的“善良、天真、堅強的人格”,“屈辱、屈服和意志喪失”,“出色的故意、愚蠢和麻木”,“信奉禮節,鄙視眾神”可以說“對世界的向往,對未來的向往”,這是矛盾的復雜復合體。其人格矛盾的一個典型而生動的標志是使用封建倫理來抵制封建倫理,使用封建神話來抵制封建神話。其所追求的正是封建倫理無法給予或原諒的東西,她與封建倫理本身的疾病作斗爭,并在追求和反抗的過程中依靠封建思想,她想逐步擺脫封建社會的毒藥,擺脫婚姻,“捐門檻”并折磨自己的靈魂,這就是她非常矛盾的地方。她清楚地表明受封建倫理的擺布,被仇恨的道德規范所毒害,因此相信“從一而終”的想法。再婚時,“促進”再婚的權力恰恰是一個封建社會將婦女視為事物的意識形態,她表現出非凡的抵抗力,低下頭。這種“影響”突顯了她遵守封建倫理和抵制封建倫理的矛盾性。祥林嫂的矛盾本質是社會存在決定著社會意識,時代環境與封建社會之間不可逆轉的矛盾表達。在階級沖突的兩個方面,祥林嫂和魯四老爺夫婦之間有著不可避免的矛盾關系。魯四老爺在道德上鄙視祥林嫂,以文化權利和制度權利,剝奪了她的犧牲權,以及直接剝奪了祥林嫂做人的權利。祥林嫂的婆婆、丈夫的叔叔、堂兄、中人衛的老媽子等人也是仇恨文化的受害者,成為導致祥林嫂人生悲劇的巨大力量。更可怕的是,整個鎮上的人群和祥林嫂構成了最后的矛盾。魯鎮社會十分淡泊和偷偷摸摸的民俗習俗使觀眾組成了一個“無名而無意識的殺人團伙”,這完全形成了歷史環境與祥林嫂之間的矛盾和張力。
(三)《祝?!繁瘎⌒詻_突分析
就悲劇性沖突與悲劇性矛盾之間的關系而言,筆者認為后者則是悲劇性的矛盾關系,而前者側重于悲劇性因素和靜態矛盾之間的對立關系,它是一個高潮,并且具有許多各種因素引起的運動。因此,悲劇性矛盾和悲劇性沖突有時統稱為悲劇性沖突。悲劇沖突是悲劇發展過程中悲劇矛盾的重要結果,也是悲劇含義最集中的體現。悲劇性沖突的首次出現是《祝?!分小芭c失去丈夫的逃亡婚姻”。不幸的是,她的第一任丈夫去世,但婆婆作為家庭的“權力”,獨斷地讓“祥林嫂”再婚,可以說是封建宗族制度所賦予的權力,這是外部環境與祥林嫂之間的沖突。結果,她勇敢地逃脫了。但是好景不長,她沒在魯四老爺家住多久,她的婆婆派了一群人把她趕出去,強迫她嫁給賀老六,這又是一個悲劇。這是典型沖突的第二次出現。可悲的是,婆婆認為祥林嫂是個人財產。作為鎮上的權威,魯四老爺也容忍了這一事實,并給予了配合。整個魯鎮人都認為這是合理和合法的,并以同樣的方式對待祥林嫂。祥林嫂辛辛苦苦掙來的三個半月的錢被送給了婆婆。祥林嫂在這場沖突中也表現出強烈的抵抗力——她拒絕追隨自己的生活,撞墻自殺。
(四)《祝?!繁瘎⌒越Y局分析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正如某些人所說,一個完美的布局需要一個單一的結局,而不是雙重的結局?!薄皢我唤Y局”主要是由于悲劇是迫害者壓倒了力量平衡中有價值的東西。小說《祝?!返慕Y局是主人公祥林嫂不幸去世,祥林嫂可以說是非常痛苦的,而且由此造成人們的憐憫也很深。小說故事的主題“我”最終在結局中陳述如下:“只覺得天地圣眾歆享了牲醴和香煙,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蹣跚,豫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濒斞戈P于祥林嫂命運和悲劇的悖論性揭示,進一步加深了舊社會中封建制度的倫理和共進性,使新結構更加完美,并強調了小說的悲劇性。
三、《祝?!返谋瘎∷囆g特征
(一)精神性特征
魯迅小說中的悲劇沖突在人類靈魂狀態、意識形態和社會意識的層面上展開。小說通常使用各種方法來削弱陰謀,增加角色的心理困擾,增加思想觀念之間的沖突,從而深刻地描述了悲劇的本質。這不同于通過連續而完整的悲劇情節不斷制造矛盾和沖突的一般悲劇。《祝?!吩谙榱稚┑纳钪羞x擇了一些要點,削弱了情節,并著重于英雄精神的破壞。通過這種結構和布局,與情節傳統相反,加劇了人物與社會之間的矛盾,表明了封建社會實際上是一個未命名的殺戮集團,并突出了人物及其悲劇。此外,重點在于展現角色精神的二重性。魯迅的悲劇小說不僅停留在生命毀滅的表面,而且更形象地再現了破壞者的精神狀態。祥林嫂在《祝?!防锏木袷请p重的。她遵循爭執的倫理和爭執的神話,相信,抗拒,抗爭,對人產生強烈的心理影響,并向讀者宣告“破壞人類精神是最大的悲傷”。
(二)審美性特征
魯迅的悲劇小說具有黑暗和悲慘的風格。祥林嫂的性格與現代西方悲劇的主角相比沒有崇高的審美品質,但是祥林嫂所反映的下層階級的苦難比他們深得多。祥林嫂不再認為西方悲劇英雄的痛苦是痛苦的,因為她在這些方面完全不敏感。然而,祥林嫂所忍受的靈魂之痛超出了想象中的西方悲劇英雄。《祝?!返莫毺孛缹W意義不是崇高而雄偉的美,而是樸素冷酷且令人沮喪的美,其現實比西方現代的悲傷更廣泛。此外,魯迅還注重將自己的審美欣賞和追求轉化為充滿活力和鼓舞人心的藝術形象,運用自己的審美判斷力和審美意識在塑造這些藝術形象。經過長期理性過濾的感情是魯迅給祥林嫂的感情,這種情感是深刻的、生動的和停滯的,在讀者的腦海中產生了長時間的共鳴,使人們感到悲傷、遺憾和激動。同樣,悲傷、憤怒和躁動導致祥林嫂的文化環境遭到破壞,這種悲憤形成了強大的動力,并鼓勵讀者將內在的思想轉化為行動。一方面,人們震驚于以家庭為基礎的集體主義父權文化的本質,這種文化吞噬了人們,并強烈希望摧毀它并改變其現實。另一方面,讀者對祥林嫂深表同情,對好的和有價值的東西被破壞感到沮喪,因此愿意為正義和光明而戰。它通過毀滅性的沖突在構建《祝福》悲劇的美麗,沖突表明了歷史發展的方向。真理、善與美必須戰勝虛假、邪惡和丑陋,這就是祥林嫂悲劇的獨特美學重要性。
(三)社會性特征
魯迅悲劇小說中的大多數人物都是寡婦,悲劇社會特征體現在其深刻的社會意蘊中。千年來的中國,占統治地位的文化、封建制度和意識形態滲透到每個社會生活的每個角落。在封建道德意識形態和家長制的控制下,人們的思想被牢牢地禁囚了。魯迅小說中婦女的命運,尤其是寡婦的命運更加悲慘。魯迅小說中的悲劇性矛盾大多數是明確而具體的,但是會使角色更加典型,選擇這種類型的人來揭示社會的黑暗,會更能從歷史和現實的深度概括社會意義。傷害他們的是“任何人”和“未知的虐待”。實際上,它吞沒了對整個社會及其受害者的主要意識形態和文化影響。這表明魯迅悲劇小說中悲劇矛盾的不對稱性。與傳統的悲劇不同,在傳統的悲劇中,雙方都是實體。在《祝?!分校芎φ呤窍榱稚?,魯鎮上的每個人都是幫兇,吞噬了祥林嫂。魯迅強調并再現了整個社會對人類的迫害、折磨。因此,祥林嫂的悲劇表明某些人與社會道德觀念之間的矛盾和沖突是不對稱的。
(四)典型環境的營造
只有當一部文學作品深刻地描繪了時代的復雜背景,并真正表達了社會環境在人物性格形成中的作用時,它所描繪的復雜性才有堅實的基礎。為了描繪人物的個性,描述影響人物命運并鑄造人物個性的復雜環境,作者巧妙地關注了在特殊環境下祥林嫂悲劇性格的一些重大變化。對“祝福”的兩種解釋,不僅顯示了祥林嫂悲劇的典型環境,而且還印證了其悲劇性生活的足跡。首先,將解釋在魯鎮準備“祝?!钡母鞣N家庭場景,并解釋角色活動的社會環境。《祝福》是“魯鎮的年終典禮”,這不僅僅是富人的問題,“每年,每個家庭……只要能負擔得起禮物?!边@樣的解釋是,在1911年的革命之后,風俗保持不變,人們的意識形態保持不變,農村對于婦女的仇恨和統治地位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了。這告訴人們,婦女低下的地位和精神束縛依然存在。這種對環境的描繪顯示了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性質,祥林嫂悲劇的必然性及其悲劇的典型性。其次,是對魯四老爺家“祝福”的解釋。在舊社會中,祝福本身是一種非常仇視和神話般的民間活動,而在這一活動中,也充分證明了肖林妻子的悲慘命運,他是一個悲劇人物。祥林嫂是第一個來到魯四家中的,他能夠“享受”準備祝福的艱巨任務,但即使后來這艱巨的任務也丟失了對特定環境的描述有助于情節的發展,同時增強角色的可信度和吸引力。
三、結語
《祝?!肥棺x者感到悲傷,但沒有沮喪,魯迅否認黑暗的現實,肯定了光明的理想。在通過否認畸形的生活中,肯定有著理想的生活。
參考文獻:
〔1〕何如意.魯迅《祝福》中的藝術特色及人生哲學[J].大眾文藝,2019(15):14-15.
〔2〕曾艷.從四種《祝福》看藝術的時代特征[J].嶺南師范學院學報,2019,40(03):65-72.
〔3〕孫一峰,張圓圓.魯迅小說《祝?!返谋瘎〗Y構藝術研究[J].名作欣賞,2015(11):46-47.
〔4〕張艷華.魯迅《祝福》的藝術特征[J].文學教育(中),2014(07):42.
〔5〕王淼.略論《祝?!返谋瘎〗Y構及藝術特征[J].名作欣賞,2010(20):85-87.
〔6〕白志堅.從《祝?!返臄⑹陆Y構談祥林嫂的悲劇意義[J].集寧師專學報,2007(03):27-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