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偉 付瀟灑(王偉,天津財經大學珠江學院;付瀟灑,河南省裕盛企業有限公司)
近年來,隨著國際分工的日益深化,越來越多的河南省企業參與到對外投資活動中。從流量上看,2006年,來自于河南省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僅為763萬美元,2017年該省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已猛增至20.25億美元,12年間增長達265倍。從表1中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在2006-2017年的12年間,僅有2008年和2010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河南省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此后,從2011年開始,河南省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規模又迅速恢復至2.6億美元,并一直保持著迅猛增長的態勢。從存量上看,河南省對外直接投資的存量從2006年開始一直保持著穩步增長,即使在金融危機期間,存量也在小幅增長著。這充分說明在過去的10多年間,河南省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意愿穩步增強,參與國際分工的能力不斷提升。
從投資市場看,河南省對外投資區域逐步多元化,但仍主要集中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和欠發達國家,如塔吉克斯坦、烏斯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西亞國家以及非洲的一些國家。其中河南省在非洲的投資比例遠高于全國其他省份在該地區的投資規模。此外,近幾年,一些發達國家也成為河南省企業對外投資的熱點地區,如在北美地區的美國和在歐洲的俄羅斯的投資規模逐步擴大。從投資領域來看,制造業、建筑業和采礦業是河南省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領域,其次是批發零售和第一產業中的農林牧副漁業,這非常符合河南省在分工鏈條中的地位。
在眾多的對外直接投資企業中,中小企業仍是河南省對外投資的主力軍,一方面是投資主體規模小,投資涉及領域少;另一方面是投資的資金量小,企業缺乏國際競爭力。據統計,在河南省企業的持續對外直接投資中,單筆資金規模低于五百萬美元超半數以上,整體實力不強,還不足以支撐大規模的海外投資,這直接導致河南省缺乏大型國際企業,缺乏研發能力和資金供給能力較強的國際大企業,因而也就喪失掉很多國際性的發展機會。
在全球的對外直接投資動因中,核心技術與核心產品是一直是驅動資金在全球范圍內不斷循環周轉的主要因素。相比之下,河南省是我國的農業大省,很多企業都還處在技術引進的發展階段,企業的發展缺少核心技術與設備,根本無法與世界各地區的企業相抗衡。這就直接導致企業缺乏國際競爭優勢,從根本上喪失競爭基礎。另外,從前文的論述中我們也不難發現,作為我國糧食大省,河南省一直在第一產業中具有比較優勢,而在第二產業以及第三產業中那些需要技術競爭、設備競爭力的領域競爭力都是非常小的,國際參與度更是很低,對外直接投資的規模也較小。
融資難一直是企業對外發展的主要瓶頸,對河南省企業而言這也不例外。據河南省商務廳的調查數據顯示,在受訪的企業中,50%以上的企業均認為阻礙企業發展的核心因素之一就是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眾所周知,長期以來,我國在融資方面的相關政策均是向大企業傾斜的,由于各行業中存在的大量中小企業內部管理不完善、經營缺乏穩定性、信用度低、財務嚴重缺乏透明度等因素長期存在,這導致鮮有中小企業能夠滿足傳統金融機構貸款的門檻,即使有些企業獲得了銀行貸款,貸款的成本也是非常高的。長此以往,很多中小企業的資金來源渠道越來越少,可獲得的貸款規模越來越小,最終形成了企業生命周期越來越短的惡性循環,影響了企業的關鍵性發展。

表1 2006—2017年河南省對外直接投資額(萬美元)
在目前眾多的區域經濟合作中,河南省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這就需要河南省充分抓住各個機遇,逐步增強自身競爭力。首先,也是最關鍵的河南省政府應該確保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完善與拓展。任何經濟區域要想在經濟上提升自身競爭力,基礎設施建設肯定是關鍵。因此,河南省政府應重點關注省內交通、互聯網、電信、水、電、環境等基礎領域的建設與發展;其次,河南省政府特別關注包括陸路、鐵路、航空等多種運輸通道的建設與完善,尤其是要分析河南省在區域經濟合作中承擔的重要角色與作用,并做相應的發展規劃,應充分提高河南省作為區域經濟合作交通樞紐的地位,通過對交通基礎設施、空港、陸港的有效建設,做好多種運輸方式的高效銜接,吸引更多的國內外優質資源落戶河南省,從而進一步增強河南省的綜合經濟實力。
首先,河南省政府要積極行動,積極與周邊地區以及區域經濟合作中的成員國保持對話與溝通,深入挖掘各種潛在的合作機會,為企業日后走出去進行對外直接投資打好前站;其次,河南省應不斷完善現有與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活動相關的法律法規,如風險防控措施、相關的政策體系等,為日后企業走出去提供制度層面的保障;第三,政府是企業對外合作的堅強后盾,河南省政府應充分與省內企業合作、溝通,了解企業的困難與劣勢,分析自身的特點與優勢,并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舉措為企業走出去提供便利與支持,如提高企業相關對外活動的審批效率、為企業提供咨詢服務、為企業搭建對外合作的平臺、創建國際交流的機會等。
在前文的分析中我們已知在眾多的進行對外直接投資的企業中,中小企業的比重非常高,且單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非常低,控風險的能力較差。因此,為抓住全球化高速發展的歷史機遇,河南省的企業在彌補自身劣勢的同時,應充分意識到單打獨斗是不行的,為了抵御外部的各種風險,企業抱團走出去是非常必要的。河南省中小企業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應充分運用網絡技術,通過提升自身研發能力,引進國外的先進的核心的技術,不斷發展自己。通過與區域經濟合作中的成員方共建科技園區、經濟合作區、產業園區等方式,利用自身的優勢與特點,積極鼓勵并支持河南省內具有一定實力的企業向那些農業發展落后、相關技術缺乏、資源困乏的區域進行合作投資,以此作為河南省對外直接投資的突破口,形成優勢產業抱團走出去,為河南省創造品牌,提高聲譽,搭建對外合作與交流的平臺,幫助后續企業降低相應的成本,提升企業對外投資的抗風險能力。
河南省企業在缺乏資金的同時,人才匱乏也是其面臨的難題之一。在從事國際商務活動的企業中,河南省的中小企業是主力軍,這些企業缺乏完備的選人、聘人以及用人機制,與對外直接投資相關的商務人才、金融人才、法律人才非常匱乏。這就需要河南省政府統一制定人才引進計劃及相關的政策,并結合省內企業實際與對外合作的各種機會,積極開拓促進人才培養的各種路徑。同時,加強與我國其他省份在人才培訓與學習領域的合作機會,積極向一些經濟發達、在對外直接投資活動中具有優勢的省份學習;另外,也可以通過在與國外經濟合作中,創設各種人才能力提升機會,從而達到多為企業輸送人才,輸送優質人才的目標。
河南省中小企業在對外投資的活動中,缺乏法律意識,處處受阻,利益損失較多。政府應積極完善相關的法律制度,通過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給予企業對外投資的保障。另外,也需要不斷地優化省內的投資環境,確保能不斷的引進國外資金,促進企業發展。與此同時,政府也需要開拓多種途徑幫助企業不斷的了解、學習與國際投資相關的法律法規,幫助企業了解東道國市場環境、法律環境、政策環境,為企業提供相應的咨詢服務,保障企業在真正的進行對外直接投資之前,對目標市場及相關行業有充足的了解,降低企業的對外投資風險。便利投資相關程序以及提供資金保障等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也應逐步的完善,確保企業能夠順利走出去,便利走出去,安全走出去。
本文在全球分工逐步深化的背景下,結合當前區域經濟合作現狀,對我國河南省對外直接投資情況進行了深入分析,文章認為河南省目前的對外直接投資活動中存在投資規模小、企業融資困難以及投資領域技術含量低等劣勢,并認為可以通過完善河南省對外直接投資法律法規、建立完善的人才引進政策、政企合作、企業抱團走出去以及不斷完善基礎設施等措施逐步提升河南省對外投資企業的競爭力與綜合實力,改善目前企業對外投資的困境,逐步增強自身優勢,減少劣勢,最終幫助河南省企業在全球價值鏈的分工中占據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