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高良澗小學 何 麗
在小學中低年級語文教學中,作文是主要內容之一,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積累,培養他們簡單的語言表達與運用能力,通過寫話、交流和探討,激發他們說的興趣,提升說的能力,繼而通過寫話訓練為他們以后寫作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礎。
作文的教與學基本上是從三年級開始的,但是學生的寫作興趣、寫作能力的培養更早。在幼兒園、一二年級的語言學習中,繪本閱讀、看圖說話等都是最初的寫作活動。
小學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了對小學中低年級寫話能力培養的要求,教師應注重對學生寫話有興趣的培養和激發,引導他們寫自己想說的話、想象中的事物,并能正確表達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受等。這樣的目標和要求,不僅是對學生語言表達的訓練,更是對學生寫話素養的培養。可以說,在中低年級,如果科學地開展寫話訓練,那么,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能力就會不斷提升,這對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和寫作能力都具有深遠的影響。
萬丈高樓平地起,學生寫話能力的提升是循序漸進的,需要訓練多個知識點,提高多種能力。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學習規律,從細微處入手。
小學中低年級的語文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讓他們掌握必要的寫作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受能力,能夠對一些詞語有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如教學《神州謠》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11個生字,會寫其中的8個,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感知祖國的偉大。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依據學情,從學生比較喜歡的圖片切入,通過多媒體展示祖國一些地方的風景圖片和人文資料,讓學生觀察圖片、探討交流,運用在課文中學到的詞語表達。如觀看了黃河、長江、長城、珠峰等圖片后,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如此,學生會形成語言積累和運用的意識。不斷地開展這種說話、交流的訓練活動,就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寫話能力。
對于小學中低年級的學生而言,教學的重點是引導他們接受新知識,形成一定的語文聽說讀寫能力。如在一二年級的教學中,可以通過漢字結構的認識,指導學生通過分析漢字的結構理解漢字的意思;在圖片或文章的學習中,指導他們學會把話說清楚、講明白等。在寫話教學中,可以先從認識漢字開始,然后組詞造句。畢竟,要提高寫話的質量,準確運用具有表現力的詞語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通過組詞造句,學生也能明確寫話的要求。教師要設定明確的目標,然后讓學生造句,指導他們掌握基本的造句和寫話方法,能分析句子的主要成分和進行一定的修飾與限制,從而把話的意思說或寫正確,把事情講清楚。這里,我們可以就一個話題切入。如以“我有一支鉛筆”為例,教師要指導學生拓展這個句子,然后交代鉛筆的來源,介紹它的用途、和它有關的故事等。如此,通過不斷訓練,學生的寫話能力會不斷提升。
寫話能力的提升,需要學生關注、觀察生活,還要調動寫的熱情。如教學《愛護我們的眼睛》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說說現實生活中,那些眼睛不好的人是怎樣生活的;然后,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游戲活動:讓一位同學蒙上眼睛做一些動作,如蒙上眼睛在黑板上寫字、蒙上眼睛找書包中的物品等,有了體驗才有感受,從而提高學生寫話的真實性和深刻性。除了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說話寫話,還要注意找準寫話的時機和切入點。如有個學生遲到了,可以讓其他學生說說自己有沒有遲到過、為什么會遲到、有什么想法等。再有就是可以每天安排一個學生進行說話訓練,可以圍繞“今天最高興的事”“今天發現了什么”等。
當然,除了要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多留意生活中的一些現象,還要鼓勵他們通過廣泛的課外閱讀,不斷積累知識,拓寬視野,從而寫出真實的、新穎的、有思想內涵的話。
總之,在小學低年級寫話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訓練學生的語言,通過寫話夯實語言基礎,提升語言的運用意識和能力,從而為語文的深入學習和寫作能力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