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輝民/江蘇明天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明天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由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投資3000萬元創辦。2009年進行戰略重組,增資擴股至1億元。2014年6月,率先在省內進行股權置換完成科企分離,目前是一家全民營股份制企業,注冊資本為1.23億元。2016年1月19日公司正式在“新三板”掛牌。公司在國內擁有1個全資子公司、5個控股子公司、1個參股子公司,在國外擁有2個參股子公司,主營業務包括水稻、小麥、玉米等主要農作物。公司建有自己的院士工作站、種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育種研究院,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國種業信用骨干企業、中國種業信用AAA級企業、首批農業走出去全國百強企業。2019年12月3日,公司被農業農村部授予“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經過數年的發展,明天種業規模不斷擴大,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尤其是種業市場化改革以來,在全行業面臨競爭加劇、市場需求趨弱、經營利潤下滑的大環境下,把握發展機遇,準確定位,連續實現銷售規模從不足1億元發展到3.5億元的跨越,2019年在全國種業企業綜合排名已躍升至第12位。
準確把握行業大勢。2011年國家“種業新政”出臺后,在資質申領和平臺搭建上,公司搶抓機遇,乘勢而上,通過收購山東臨沂大糧種業100%的股權,建設淮安明天產業園,完成了國家育繁推一體化資質的申領,躋身國家隊,并獲得國家發改委項目、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和江蘇省種業發展基金連續5年的項目支持,促進公司在科研、生產、推廣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在國家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期間,全國玉米行業跌入了低谷,公司審時度勢,通過收購河北滄玉種業整體科研,儲備玉米品種,目前,已自主選育省審和國審玉米品種13個,其中部分品種現已成為黃淮海區域大單品,單品年銷量已突破200萬袋。公司成立了“明天種業研究院”,開展品種研發及配套技術的研制工作,分別在江蘇、海南、河北、甘肅設立核心育種試驗基地6個,建有國家黃淮粳稻綠色通道1個,牽頭組織江蘇省水稻聯合體1個,參加聯合體8個,形成選育、測試、審定等全面的新品種產出機制。目前,公司已自主選育水稻、小麥、玉米、棉花等系列新品種24個。
準確定位發展方向。江蘇省特殊的地位位置,決定了江蘇的種業企業南可下、北可上、西可進、東可出。明天種業清醒地認識到目前的能力,在國內眾多種業企業中,雜交水稻方面比不上隆平高科,雜交玉米方面比不上登海種業,常規小麥方面比不上江蘇大華,于是準確定位,采取多作物多區域運作,保證公司運營安全。公司主營業務涉及稻、麥、玉米,銷售區域不僅僅局限在江蘇、安徽,在長江流域主推雜交水稻和常規秈稻,在黃淮海區域運作玉米系列品種。同時,在公司發展的不同時期,提出不同的戰略目標。公司自2012年起,根據運營情況和發展目標,制定3年發展規劃,從2012年的“兩常保生存,兩雜求發展”,到2015年的“兩常穩發展,兩雜求突破”,再到2018年的“穩固國內做出特色,拓展海外做出影響”,做精做細各類作物。
準確發力布局海外。需求在哪里,市場就在哪里。江蘇種業企業要做大做強,必須要“走出去”。公司自2007年開始布局“走出去”發展規劃,研究制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思路。第一階段是2007年~2009年的“種子走出去”,主要形式以種子貿易為主,目標市場為巴基斯坦、越南、菲律賓等國家。第二階段是2009年~2016年的“種業走出去”,就是品種、技術、人才、生產、市場走出去。公司派駐技術人員與巴基斯坦當地種業公司合作,開展雜交水稻試驗制種、新品種示范等工作。2019年,公司在巴基斯坦制種面積達1800畝,預計制種量40萬公斤。其次,在緬甸組建合資公司,注冊資本500萬美元。進行雜交水稻種子的生產和銷售,目前已推廣面積180萬畝,成為緬甸最大的外來水稻品種。第三階段是2017年至今的“農業走出去”。2017年起,公司決定在緬甸追加投資蓖麻產業,合資公司注冊資本增資為1100萬美元。與國內多家省級科研院所合作,引入高產品種,實現農民增產增收。同時,通過收購、加工、國際貿易回流的方式,布局產業鏈閉環,實現“農業走出去”。目前蓖麻推廣訂單面積已達10萬畝,計劃5年內實現推廣面積100萬畝,年產5萬噸蓖麻油供應中國市場,拓寬中國進口渠道。
明天種業在過去的發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獲得了一些榮譽,但企業的壯大任重道遠,處于農業高質量發展和種業轉型升級的歷史機遇期,要繼續拼搏,砥礪奮進!
拼核心競爭力。未來企業的發展要靠創新,品種的創新、管理模式的創新、企業文化建設的創新、海外拓展模式的創新等都會決定公司今后能走多遠。明天種業將通過具有“明天”特色的商業化育種體系,多方位、多渠道與企業、高校、科研單位進行深入合作,在品種選育上能有突破性產品;通過現代化的管理軟件和公司一直嚴格執行的預算機制和績效考核來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創新企業管理模式;通過團隊建設、企業內訓和外訓結合及股權激勵等方式,加強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穩定團隊人才,保證公司安全運營;在海外拓展上,注重模式打造,構建技術壁壘,形成育繁推一體化企業,增加海外競爭力。
拼集成服務能力。未來公司將著力打造以種業為引領的農業創新服務平臺。公司正在布局發揮種子的“源頭”和“載體”作用,實現產業延伸鏈的增值,創造出比競爭對手更強的價值,從而滿足用戶的需求。通過與地方政府合作,定向選育適合當地種植的優勢品種,當地繁種當地銷售,并聯合糧食收購部門訂單加價收購,形成產業鏈閉環模式。目前,該模式已在阜寧落地,成立了鹽城市明天立新農業發展科技有限公司,各項工作正有序推進。同時,公司聯合藥、肥、農機、飛防等企業,對終端用戶實現直供,減少中間環節,降低種植成本,為終端用戶提供優質、價廉的種、藥、肥、飛防等服務。目前公司已成立控股子公司江蘇龍信佰年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對該業務進行對接。
拼產業鏈多元化。未來公司將繼續堅持品種和區域多元化的發展,以保證公司安全運營,同時要延伸種業產業鏈,在大米、雜糧、蔬菜等領域進行拓展,通過打通產品銷售渠道,實現訂單種植,帶動種子銷售,進一步促進明天種業主營業務發展。目前,公司成立的江蘇明天南粳米業有限公司,已成為京東小店的大米和雜糧唯一供應商。在海外拓展上,也要采取多元化發展,不僅要做好雜交水稻的銷售,還要將雜交水稻的科研、生產做好,同時,拓展油料作物如蓖麻、豆類和花生等方面的訂單種植和產品加工。
明天種業將充分利用公司體制機制的便利、人才團隊的優勢,以江蘇省推動千億級現代種業產業建設為契機,把握趨勢、乘勢而上,用好綠色發展、融合發展、科技創新等政策措施,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培育經營管理者優良品質,主動融入鄉村振興大潮,發揮要素集聚、產業融合、業態創新、聯農帶農的優勢,帶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自身做大做強,建成以種業為引領的農業創新服務平臺,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打造江蘇省千億級種業產業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