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欣悅
轉眼間,我的教師生涯已數載。駐足回首,往事歷歷,清晰可辨。習慣于去奔跑,追求理想,追逐喧囂。喧囂過后,可否留下內心長久的云淡風輕?我們應放慢腳步,給自己一些時間去閱讀和思考,重新審視我們的工作與生活。近來,我在閱讀陶行知先生的相關文章,這些文章博大精深,立意深遠,同時也深入淺出,清麗脫俗,娓娓道來,一氣呵成。拜讀完先生的文章,我對教師職業發展有了如下新的認識。
陶行知先生認為:“在教師手里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學生人生之路的導師。習近平總書記認為:“教師重要,就在于教師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青少年階段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教師的品德對學生“三觀”的形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崇高的師德會激發學生對真善美的追求,引導學生走上正確的人生之路。對此,陶行知先生提出“要我們大家‘建筑人格長城’,建筑人格長城的基礎就是道德。”“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要修養到不愧為人師表的地步。”作為教師,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樹立高尚的師德;另一方面,“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要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言行感染、激勵學生,給學生以示范的作用,為其樹立直接現實的典范。
陶行知先生在給新安小學師生的信中寫道:“我們是絕不會忘記你們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你們抱著這種精神去教導小朋友,總是不會錯的。”教育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途徑,為了教育改革,為了民族復興,為了實現“要使中國人民都受到教育”的愿望,他奉獻一生,苦苦追尋,艱難探索。他曾說過:“為了勞苦大眾,我們吃草也干。”語言雖樸實無華,可是決心卻是多么擲地有聲!
什么是人的價值?人的價值是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統一,人生真正的價值在于奉獻。身處紛繁復雜的現代社會,教師要潛心耕耘,在教書育人、無私奉獻中實現自己真正的人生價值,點亮自己的職業理想。“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教師要用其無私奉獻的精神,照亮莘莘學子的求知之路。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是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經世名言。陶行知在繼承孔子思想的基礎上,進一步理清了兩者之間的關系。他認為,我們要繼續不斷地學,才能繼續不斷地教,我們要“學而不厭”,才能“誨人不倦”。因此,他對教師的學問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當今社會,知識更新的速度異常迅速,獲取知識的渠道也不斷拓展。作為知識傳播者的教師,如果不及時拓展自己知識儲備的深度和廣度,必將被時代和學生所拋棄。陶行知早在《兒童節對全國教師談話》一文中對大家發出警示:“小孩是長進得很快,教師必須不斷長進,才能教小孩。一個不長進的人是不配教人,不能教人,也不高興教人。”學高方能為師,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活到老,學到老”。要想增加學生的知識見識,作為教師更要不斷更新知識見識。教師增長知識見識可以通過與同事與學生“共學、共事、共修養”來實現。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也是他畢生追求的教育真諦。他所處的時代,教育尚未完全普及,普通大眾很難獲得受教育的權利。為此他立志要讓“知識化為甘霖,使大地處處受到潤澤,知識化成太陽,使所有民眾都得到照耀”。
“熱愛每一個學生”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為了孩子甘為駱駝,于人有益,牛馬也做。”愛是一名教師最重要的教育情懷,也是教師教育工作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要以愛的眼光看待教育事業,永遠對教育事業飽含熾熱的愛。教師要在心中充盈著對教育事業、對學生、對學校的愛,為自己、為社會、為祖國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
陶行知認為,教育如果依葫蘆畫瓢,那就太無聊了。對此他反對教師教死書,死教書,教書死,也反對學生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改變舊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創造出具有創新精神的教育。兒童是祖國的希望,鼓勵兒童進行創造,激發兒童的創造力也就成了重中之重。陶行知認為:“我們發現了兒童有創造力,認識了兒童有創造力,就須進一步把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出來。”如何解放兒童的創造力呢?他又提出了“六大解放”,即解放頭腦、雙手、眼睛、嘴、空間和學問。
身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教師要有“敢入未開化的邊疆”的開拓精神和“敢探未發現的心理”的創新精神來引導、激勵學生。無論實施什么樣的教育,教師是關鍵,教師是創造性教育的靈魂所在。“教育不能創造什么,但它能啟發解放兒童創造力以從事創造工作。”只有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才能善于發現學生的創造力,挖掘學生的創造力,為創新教育添磚加瓦。
以上幾個方面是我閱讀陶行知先生相關著作的感悟。身為青年教師,我們要永葆熾熱的教育熱情,懷有遠大的教育理想。我們要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淡泊名利,寧靜致遠;腳踏實地,仰望星空,點亮學生的求知之路。教師要“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終有一天會“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