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婷
(上海農林職業技術學院,上海201600)
2010年起上海市開始實施中高職貫通培養模式,這種培養以專業為主線,學籍管理前3年在中等職業學校,后2年在高等職業學校,總的學習年限為5年。這種培養模式一經產生就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很多學者就該培養模式下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師資力量等方面的貫通提出了建議。李俊平、荏良計就中高職貫通學生德育工作的特殊性進行了研究,提出中高職貫通學生德育工作的特殊性表現為教育對象的特殊性、教育主體的特殊性、教育內容的特殊性和教育管理的特殊性[1](63)。從近幾年對中高職貫通研究的文獻來看,眾多的理論研究聚焦于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的貫通,學生管理工作的研究比較少,尤其是升入高職階段,學生管理工作的主體發生了變化,由中職階段的班主任管理轉為高職輔導員管理,如何做好高職階段的中高職貫通學生管理工作是一個值得探索的話題。
相對于普通中職生,中高職貫通的學生入學時比普通中職生的分數要高,學習習慣較好,再加上中職階段已開始按專業培養,接觸專業課程較早,專業基礎良好。相比經歷過高考的普通高職生,中高職貫通的學生沒有高考的壓力,雖然能夠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但對內容的深度挖掘和理解不夠,再加上中高貫通學生有長達5年的專業學習,升入高職階段時已是專業學習的第四年。有學者曾提出中高職貫通學生在長學制下極有可能出現學習動力不足的問題[2](54-56)。根據筆者與中高職貫通學生的座談了解到,高職階段的中高職貫通學生學習新鮮感和專業興趣進入了相對穩定甚至疲乏期,學習勁頭和動力不足。
高職階段的中高職貫通學生升入高職之前已經經歷了三年的班級化集體生活,學生之間相互熟悉,“抱團”的交際圈基本穩定。這種“抱團”的交際圈將繼續延伸至高職階段,一方面為增進學生間的友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難以使他們較快融入高職氛圍,減少與其他班級或者專業學生接觸的機會,一旦原有的交際關系出現裂痕或者破裂,高職階段的中高職貫通學生就難以與其他同學構建新的交際關系。
高職階段相比中職階段,學生課程安排相對寬松,教室不固定。另外,中高貫通學生戶籍多為學校隸屬省份戶籍,很多學生走讀或者周末選擇回家,相對于普通高職生,他們的朋輩陪伴時間較短,班級集體活動難以組織。以上海農林職業技術學院植物科學技術系2019級貫通班的學生為例,42名學生中僅有2名是外地戶籍,其余40名全部是上海戶籍,周末少有人留在學校,再加上經過中職三年的班級集體生活,升入高職的學生對班級集體活動的參與度和熱情大幅度下降,最后一年多半時間外出實習,同學之間的接觸和交流更加缺乏。導致高職階段的中高職貫通班級管理過度依賴中職積累起來的班風、學風,一旦中職的班級凝聚力基礎差,高職階段就難以提升。
中職階段學生管理內容集中于日常行為、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的培養,側重于行為習慣的養成,進入高職階段后,學生管理不僅涵蓋了中職階段的管理內容,而且包含了學生思想動態的把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側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3](211)。高職階段的中高職貫通學生基本已經年滿18周歲,獨立意識和獨立需求逐漸增強,身心成熟程度和自我約束力進一步增強。很多學生習慣了中職階段的班主任管理,升入高職后從比較嚴格的班主任管理到相對寬松的輔導員管理,無法很好地適應這一管理方式和管理主體的改變,在日常事務上依賴性強,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能力有待提高。
中高職貫通學生在高職階段只有兩年時間,第一年的時候用于進一步加強專業學習,第二年要步入社會參加實習和就業,但從筆者與學生的談心談話中不難發現,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淡薄,相當一部分學生根本沒有考慮過以后要做什么,還有一部分即使想過也不知道如何規劃,特別是在求職的實操方面,如簡歷的制作和面試等環節,中高職貫通學生相比普通高職生要薄弱。
高職階段的中高職貫通學生戶籍多為學校隸屬省份戶籍,有些辦理了走讀的學生每天除上課在校園外,其他時間則在家里,大部分學生到了周末也選擇回家,組織較為松散。高職階段只有兩年,第二年在校外實習,多數在實習崗位不在校內,真正在校區的時間只有一年多的時間。如何在組織松散的情況下嚴格管理、有效管理,在短暫的時間內培養中高職貫通學生良好的綜合能力和素養,無疑對學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戰。
大學是一個豐富多彩的舞臺,不僅是學習專業知識的天地,還是各種社團、學生會組織百家爭艷的地方,在各種活動中鍛煉人際溝通、組織策劃、文案寫作等多方面能力。但從筆者對中高職貫通管理者的走訪調研了解到,高職階段的中高職貫通學生參與校園活動不積極。另外,普通高職生大學時光有三年,學生會骨干一般是從一年級的學生會干事做起,到了二年級轉為學生會干部帶領下一級的學弟學妹組織活動,到了三年級進行換屆選舉退出舞臺。中高職貫通學生由于缺少一年的鍛煉,高職階段在學生會、各種社團組織中擔任重要職務的中高職貫通學生極少,無法起到以點帶面的帶動效用。如何鼓勵學生參與校園活動,真正融入大學無疑是學生管理工作的一大挑戰。
與一般的高職生相比,中高職貫通的學生升入高職前,同學之間相互認識甚至相互熟悉。以上海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為例,中高職貫通的學生中職階段和高職階段的班級是同一個,并不做班級的調整。這些學生經過三年的同窗生活后,相互之間非常了解,人際交往圈子相對固定,一旦中高職貫通學生之間產生宿舍矛盾、人際交往矛盾,相比其他一般高職生,矛盾化解難度增大,管理者處理協調的難度升級。
中高職貫通學生的學制由于從6年壓縮至5年,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高中階段和高職階段的內容全部壓縮在前3年完成,即在中職階段完成。以上海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園藝技術專業中高職貫通的學生為例,他們在中職階段的德育課程既包括與一般中職生相同的職業生涯規劃課、職業道德與法律、經濟政治與社會、哲學與人生,又包含高職階段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升入高職階段后,中高職貫通學生沒有思想政治理論課,基本為專業課程的學習。高職階段的中高職貫通學生同樣面臨著職業生涯規劃、理想信念教育等問題,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缺位的情況下,學生管理工作者如何做好德育工作是一個挑戰。
無論是同一校區的中高職貫通培養,還是松散的總分校管理模式下的中高職貫通培養,或基于相關或相近專業的不同管理體制下的中職與高職貫通培養,學生的事務性工作總體處于各自為政的狀態。以上海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高職階段的中高職貫通學生基本來自上海市農業學校,雖然上海市農業學校和上海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的校區和領導班子、師資隊伍是一樣的,但兩者的學生管理規則和評獎評優體系并不相通和連貫。以評獎評優和黨建為例,中職階段獎學金是按學期進行的,而高職階段的獎學金則是按學年進行的。中職階段由于學生多為不成年,黨建工作基本沒有啟動,升入高職即相當于二年級的中高職貫通學生,同樣具有入黨和評定省市級獎學金的資格。如何在觀察學生高職階段表現的同時銜接中職階段的表現,縱向綜合考查學生表現,對于高職階段的管理工作者而言是一個難題。
基于高職階段中高職貫通學生的特點及管理工作遇到的挑戰,對高職階段的中高職貫通學生管理工作做以下幾點思考:
在高職階段,學生管理工作者可組建學習幫扶小組,通過傳幫帶的方式帶動班級良好學風的形成;對遲到曠課達到一定次數的學生嚴格按照學校規章制度給予紀律處分,并做好后進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組織具有專業特色的技能比賽,通過比賽增強學生學習專業的主動性和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組織學生企業參觀,了解專業發展前沿問題,保持專業好奇心與新鮮感。
以輔導員為主體的班級管理者要在班級凝聚力建設方面下功夫。一方面要充分調動學生個體的自主性,在活動的策劃、組織和實施過程中充分聽取學生主體的意見建議,經常舉辦一些學生參與度高、體驗性強的集體活動。另一方面在實習期間,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網絡主題班會,組織素質拓展、團隊建設等活動,在活動中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和班級概念。
高職學生會組織和社團應打通中職和高職活動的銜接,高職學生會干部競選時要充分吸納考量中職階段的表現,將中職階段的學生會經歷等同于普通高職學生大學一年級的表現,讓升入高職階段的中高貫通學生有機會平等享受學生會干部競選,適當增加中高貫通學生在學生會干部中的人數比例。
相比普通高職生,高職階段的管理工作者尤其是輔導員,要特別重視對中高職貫通學生的就業指導,上好職業生涯規劃課的同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可邀請朋輩校友開展就業交流,邀請企業人事走進校園開展講座,特別是在簡歷制作、面試技巧等方面多加指導。對于中高職貫通學生而言,這些工作都需要提前進行,讓學生提前接觸就業問題,正確認識就業問題并設定相關目標。
高職階段的中高貫通學生管理工作者尤其是一線輔導員,要與原來的中職班主任、思政課教師加強溝通,形成合力。可建立中高職貫通管理工作者團隊,增加不同輔導員之間、院系之間、校際的教學合作,共同研究中高職貫通管理工作的特殊性,提高管理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中職班主任管理制度下,高職管理工作者可以嘗試以副班主任的方式提前介入學生的管理工作,加深對中高職貫通學生的了解;可考慮中高職貫通專業學生在進入中職階段時同步配備有經驗、責任心較強的高職教師擔任班主任,升入高職后由同一老師擔任輔導員,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思想政治引領、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進行教育引導。
搭建中、高職兩校貫通平臺,形成一體化合作機制。中高職貫通的中、高職兩校應該從領導層面、教學管理、學生管理等方面進行一體化設計。依據學生管理的具體化要求,研究設計學生管理的目標、方法和實施路徑,定期對中高職貫通階段學生管理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
中高職貫通模式下的學生在整個求學階段經歷了從未成年到成年的轉變,其他人用6年完成的高中教育和大學教育,他們用5年完成,學生管理工作顯得更加復雜。因此,針對中高職貫通的學生管理工作,廣大教育工作者要不斷摸索,依據中高職貫通學生的特點和成長規律,依據中高職貫通的人才培養方案,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走近學生、貼近學生、服務學生,堅持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面落實“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探索出有針對性的適合中高職貫通學生的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