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平
(廣東廣播電視臺對外傳播中心 廣東 廣州 510066)
新媒體時代,人們的生活與思維方式發生了巨大轉變。“微電影”“微廣告”“微信”等新型“微”文化以及相關產品的出現,使信息傳遞與接收方式愈加趨向“碎片化”。微紀錄片以一種有別于傳統紀錄片的形式,成為一種更為便捷、輕松的方式進行信息記錄與傳播。微紀錄片具有及時性、真實性、簡潔性等優勢,貼合大眾當前的信息獲取習慣。應充分利用全新的敘事方法與制作技巧,使微紀錄片更具創新性,更好地滿足受眾需要,適應新媒體視野下紀錄片發展與轉變需求。
現代化網絡與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大眾對信息的接收與處理方式發生前所未有的轉變,人們希望可以利用更少的時間獲取更多有效的信息,而傳播媒介也隨之趨向于向便捷化方向發展。更具藝術性、真實性及傳播性的微紀錄片,出現在各大社交視頻平臺上,并迅速發展和推廣。微紀錄片與傳統記錄相比較,其顯著優勢在于:制作周期相對較短、資源投入花費較少、且傳播極為迅速,通常情況下微紀錄片的時長較短,一般在4-10分鐘左右[1]。
新媒體與傳統紀錄片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是微紀錄片出現的重要前提。微紀錄片與傳統紀錄片之間存在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微紀錄片所依存的微傳播模式,已逐步深入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二,新媒體視野下的微紀錄片,其創作更符合“互聯網+”的觀影習慣。第三,微紀錄片更符合新媒體平臺的傳播模式,而相關的技術也在進行不斷革新與發展。
首先,對于畫面的審美性越加重視。傳統紀錄片對紀實美學極為推崇。紀錄片創作非常注重對原生態的展現,后期的修飾較少;伴隨著多樣化影像語態的回歸,大眾對紀錄片畫面的美感有了更高層次的需求。在新媒體語境下,畫面自身的美感可以調動受眾的觀影興趣。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利用數字影像技術,可以創造出以假亂真的視覺效果,而相關影像技術與設備的更新、完善,使得越來越多的新技術被運用到微紀錄片創作中,使影像表達方式得到更進一步發展,以適應在移動終端上進行觀看[2]。比如微紀錄片《鄉村教師》,它講述了鄉村女教師多年來留守鄉村、教書育人的故事。情節雖然簡單,但其鏡頭運用與表現卻非常嚴謹,極具表現力與視覺張力。片中利用多機位、多景別的調度,通過簡單的鏡頭語言使畫面更加的靈活、多變,且極富美感。
第二,使畫面擁有更為充足的意義表現空間。除使畫面增添美感外,微紀錄片還使畫面擁有了充足的信息與意義的展示空間,從而使其深度和廣度都得到進一步擴展。如果微紀錄片的畫面只有美感,沒有相應的信息,則缺乏應有的意味,顯得空泛而又乏味。微紀錄片創作不僅需要提供視覺上的美感,還需要提供具有意義與價值的信息,使受眾可以透過畫面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紀錄片是對現實進行創造性的處理,紀錄片創作必須具有一定的思想內涵,而在影視創作時,一個簡單的影像符號被賦予了多種意義。因此,拍攝者在構圖時可以為畫面注入一些內涵元素、主觀意識,并使畫面的內涵得以豐富。由于微紀錄片具有時長較短這一特性,這就對紀錄片的畫面表現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紀錄片的畫面內容足夠豐富,還應利用其中的符號為紀錄片提供更為豐富的意義與想象,使受眾可以在觀影時利用自身想象力對畫面進行影像進行讀解,以此增加受眾的參與感,還可以在有限的時長內拓展影片的容量。
第三,充分利用快節奏的單線敘事表達方式。在新媒體視野下,信息的傳遞與接收愈加碎片化,這使大眾的閱讀與觀影習慣也在逐步發生變化。專注力的下降,是現階段一種極為普遍的現象;而隨著智能移動終端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利用碎片時間,利用智能終端進行觀影或閱讀。在這種情境下,如果影片在三分鐘內沒有開始對故事進行深入敘述,觀眾便不會再觀看紀錄片了。微紀錄片制作要在較短時間內迅速地開始對影片內容進行敘述;為進一步抓住觀眾的注意力,可以將重要或有吸引力的內容放置在較為靠前的位置。此外在敘事技巧方面,微紀錄片與傳統紀錄片也存在差異,復線敘事會使紀錄片的內容更加豐富,也可以使片中的沖突更好地進行展現;但微紀錄片對快節奏的單線敘事更容易掌控,且更符合新媒體傳播的需要。
首先,拓展交互功能。當前,國內的紀錄片制作者對交互功能的認識仍較為淺顯。通常是在制作播放中利用新媒體社交平臺或是其它方式,與觀眾和用戶進行互動交流,但這種交互的程度仍存在著缺陷。常見的交互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種:“對話交互”“超文本交互”“參與交互”以及“體驗交互”[3]。這四種模式雖然在應用時各有側重,但是在提升觀眾與體驗感這一核心方面并沒有改變。為了提升交互性,可以根據受眾需求隨機選擇紀錄片主題與拍攝內容,并對影像進行隨意組合。借此打破傳統的線性傳播方式,并為紀錄片發展提供更多的選擇。
同時,利用大數據分析提升市場競爭力。作為一個成功的新媒體平臺,Netflix公司利用大數據作為影視制作的主要依據,是影視制作中的典型實例。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大數據被廣泛應用于各領域中,使各類信息要素通過數據化得到更好保存,并通過更詳細的分析、整理以獲得更加精準的信息。現階段的互聯網平臺都擁有著強大的數據庫資源,以及對數據進行分析與整合的能力,使相關數據如收視率、點擊率等更容易獲得。由于微紀錄片的受眾群體較為年輕化,他們對作品的要求往往更為嚴格。因此為了實現微紀錄片的廣泛傳播,大數據分析就變得極為重要了[4]。以相關數據資源為基礎,使大數據分析在微紀錄片創作中的有效運用成為可能,比如分析受眾的觀影習慣,并以此作為創作的依據;挖掘受眾目標,選擇適宜的播放平臺精準投放,進一步提升微紀錄片市場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