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仁學院 教育學院,貴州銅仁 554300)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2010-2020)》中,全面、系統、科學的規劃了中國未來十年特殊教育的發展。并強調,要使殘疾人融入社會這個大家庭,必須要不斷加大殘疾人的教育投入力度,更要關心特殊教育,支持特殊教育事業發展,最終是要促進殘疾人的全面發展[1]。要促進殘疾人的全面發展,讓他們接受特殊教育是實現其全面發展的基本途徑。其中,更要注重殘疾人的職業教育[2]。可以根據我國近年來發布的相關政策文件,看出國家對殘疾人職業教育的重視。殘疾人通過接受相關職業教育,可以獲得生存所需要的勞動技能知識,使他們的某些身體缺陷能得到一定的彌補。該研究對銅仁地區五所特殊教育學校的職業教育開展情況進行調查,該研究的進行可以豐富特殊教育學校職業教育的相關理論。為貴州地區教育行政部門在制定發展特殊教育的相關政策時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持,也可以為貴州地區特殊教育學校完善職業教育培訓體系,為職業教育培訓課程更加科學合理提供一些理論參考。為了了解貴州地區特殊學校殘疾人職業教育開設現況,欲采用抽樣調查的方法對銅仁地區的5所特校展開調查,主要欲解決的問題有:(1)銅仁地區特殊教育學校是否對特殊學生開展職業教育?(2)銅仁地區特殊教育學校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如何?(3)銅仁地區特殊教育學校職業教育課程設置情況如何?
該研究采用抽樣調查的方法對貴州銅仁地區5所特殊教育學校職業教育現狀進行調查,問卷取自于王妮娜碩士發表《河南省特殊教育學校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論文,該問卷信度良好,為0.887,研究使用SPSS 24.0 對回收的問卷進行最終的數據處理。
從調查的這5所特校建校時間、開設職業教育情況來看,從1981年到1994年只建立了2所特殊教育學校。在2009年到2017年先后建立了3所特殊教育學校。可以說銅仁地區特殊教育事業起步較晚,總體發展速度緩慢。并且在這5所特校中,只有銅仁市特校對學生開展職業教育。
該研究從貴州銅仁地區特殊教育學校職業教育教師年齡、學歷結構及是否參加職業教育課程培訓等方面,對銅仁地區特校的職業教育師資隊伍發展現狀進行調查。
調查表明31~40歲的教師占36.59%,21~39歲的教師占40.24%,40~50歲的教師占18.29%,50歲以上的教師占2.88%,銅仁地區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的年齡結構層次,總體趨于年青狀態,高齡教師所占比例最低。從整體上看來,銅仁地區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年齡結構合理。
特殊教育學校專業教師是否參加職業課程培訓中可知,在銅仁地區特校專業教師中,僅有14.04%的特校教師參加過職業課程培訓,而未參加職業教育課程專業培訓的教師高達85.96%。中年教師占據銅仁地區特殊教育學校教師隊伍的大部分,青年教師數量相對較少。而在銅仁地區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學歷上,特教教師的專科學歷占該地區特教教師學歷總體的43.90%,而特教教師的本科學歷仍未能占據絕對優勢。銅仁地區特殊教育教師參加過職業教育技能培訓的僅有14.04%。
數據分析顯示,銅仁地區特殊教育學校對特殊學生,開設的職業課程主要集中在美容理發、傳統手工、剪紙、民間工藝制作、計算機、書法繪畫、服裝設計與制作等方面。
在調查中有 “學生進行某項職業教育的依據”一題,選項回答中有49.12%的學生是由教師分配安排的,12.28%是由家長決定的,24.56%的學生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進行相關的職業教育學習。其他類由于各種原因進行學習的占12.28%,目前能夠自己決定學習什么職業技能的學生,所占總體的比例極小,只有極少數的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愿進行職業教育。
特殊學生的職業教育與正常學生的職業教育教學是相同的,最主要的是需要專業的場所和設備。專業的職業教育場所和設備是特校順利開展特殊學生職業教育的重要保障。經過調查,銅仁地區特殊教育學校的職業教育場所,仍然不能滿足大多數特殊學生的職業教育需求。主要問題有以下3個方面:第一職業教育場所數量少;第二職業教育場地建設落后;第三職教育培訓設備陳舊。
銅仁地區特校師資隊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銅仁地區特殊教育學校特殊教育專業教師總體數量少,特殊學生人數眾多。不能滿足1:3的正常師生比例。而銅仁地區的特殊教育師生比遠遠小于1:3。這一情況的出現,導致特教教師不能完全照顧到所有特殊學生的發展,導致教師重視身體各方面較好的學生,輕視殘障程度較重的學生這種情況的出現。
第二,特殊教育專業教師匱乏。在特殊學校中,多數教師是由普通中小學教師轉崗而來,特殊教育專業畢業的教師十分稀少,教師的特殊教育職業素養參差不齊,從而影響特殊教育教學質量。
第三,專業性職業課程教師缺乏,在該研究所調查的銅仁地區五所特殊教育學校中對特殊學生進行職業課程的教學,多數由其他普通教學的教師代替,專業的職業教育教師缺乏。
第四,對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師進行職業教育培訓少,造成了現有教師無法滿足特殊學生的職業教育需求。目前,仍未建立起專門的“雙師性”人才師資隊伍力量。而擁有專業性的職業教育教師在銅仁地區特殊教育學校更是寥寥無幾,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銅仁地區特殊教育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嚴重落后。
第五,師資隊伍穩定性不足。特殊教育學校難以引進與職業教育相關的人才,即便引進了相關人才,也往往由于教育理念不同、與特殊學生溝通交往不適應等問題而離崗,出現引得來,留不住的情況。
第一,職業課程科目開設單一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目前仍延續開設傳統專業如裁剪、美容、理發及烹飪等。
第二,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力度小,仍然以傳統職業教育專業課程為主,沒有繼續開發出新的職業教育課程,嚴重缺乏地域特色。
第三,職業課程教學相關計劃不夠規范,其職業教育課程的設置缺乏合理性,沒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需要進行教學改進。
第四,職業教育課程教材,缺少系統性。銅仁地區特殊教育學校進行職業教育多數采用普校職業教育的課程教材,相關課程教學不夠嚴謹,缺乏邏輯關聯,教學內容較為零散。
政府應繼續增加對各地方特殊教育學校職業教育建設的經濟投入力度,加強對特殊教育的宣傳力度,呼吁社會各界力量支持特殊教育學校職業教育的發展,形成國家政府主導,各部門配合,社會各界支持的局面,共同促進貴州特殊教育職業教育的發展。
從經濟和政策兩個方面,建設好貴州地區特殊教育學校職業教育場所,給特殊學生一個完善的職業場所,幫助他們更好的學習寶貴的生存技能。
首先,加大特殊教育教師培養力度,培養更多的特殊教育教師人才。滿足貴州的特殊學校教學需求,同時要保證特校教師隊伍的質量。
其次,培養或引進足夠數量的專業性職業教育教師,并推行崗前培訓和在職培訓等方式,不斷提高教師職業教育教學能力,從而建立完整的特殊教育職業教育師資隊伍。
再次,積極創建職與教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引進有志且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職業教育人才,從事職業教育專業課程教學。職業教育教師,既要有豐富的理論,又要有進行理論實踐化的能力。不僅要注重“雙師型”教師的數量增加,更要注重“雙師型”教師的質量提高。
最后,提高特校教師相關福利待遇。留住職業教育人才,使特校職業教育教師隊伍穩定,有利學生的成長進步發展。
特殊學生接受職業教育,能夠提高他們的生存能力,能更好地在社會上生存,也為將來參與社會的各種競爭,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貴州地區特殊教育學校的職業教育,必須根據該山區的實際情況為出發點,基于當地經濟的發展水平,因地制宜的設置符合當地社會需要的職業教育課程。在開發新的職業教育課程時,需要更加注重貴州民族地區的特色,挖掘該地區的民族特色課程,如蠟染、苗繡等。進而豐富特殊學生的職業教育課程內容,促進貴州省的特殊教育事業發展。
在實施過程中,應當由政府牽頭,組織職業教育專家學者和特殊教育專家學者,基于特殊學生的特殊性上,打造具有適用性、創新性、易學性的殘疾人職業教育課程和學習材料,突出特殊教育對特殊學生“特殊性、抵償性、生活性”的教育特點,使開發的職業課程適合特殊學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