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青海西寧 810000)
在高中大學語文課程教學中,要以就業為基本導向,與專業課程相互融合是新時期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必然要求。但是有部分高職院校在教學中,對于大學語文課程與專業課程融通缺乏有效認識,導致各項教學改革措施難以全面實踐。在高職大學語文課程教學中,要從專業化角度分析,對教材內容合理編排,挖掘更深層次的教學內容。從多個角度對語文課程教學知識進行分析,對各類作品深入解讀。在大學語文作品展示過程中要突出各類作品基本載體作用,提升教學審美特征與人文精神。基于專業課程教學視角挖掘教學內容,完善語文課程教學內涵。要對大學語文與專業教學理論基礎進行融合,促進教學改革活動全面開展。
自《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頒布實施開始,要求高等院校在教學中要積極創設各類教學條件,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全面開展教學課程。在高等教育體系中,職業教育占有重要位置,在教學中要全面面向全體學生開展課程教學。在高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試行中,在職業院校專業必修課程教學中,未能錄入大學語文教學課程,教學過程中缺乏良好重視度,教學課時設定不合理,對教學成果具有較大負面影響。高職大學語文教學課程開展中,課程教學邊緣化問題較為突出,在課程教學課時分配中,主要是受到就業發展導向、技能培養目標影響,在教學中會對大學語文此類基礎教學課程課時隨意壓縮。加上教材各類版本較多,內容復雜程度較高,有諸多內容存有重復性。有部分高職大學語文學科教學中選取的教學方法較為落后,課堂教學氛圍較差。在目前高職大學語文課程教育與專業課程教學中,要通過課程融通設定對應的教學項目促使教學活動能全面開展。通過多類教學方法應用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與文學常識進行培育[1]。
在個人專業能力發展中,為了在今后學習與發展中能有效適應各類崗位發展變化要求,要注重提升自身職業素養與發展能力。其中主要有創新革新、自我學習、信息處理、問題階段、團體合作等能力。在現代化高職教育發展中,對人才進行培育要注重提升其合作協調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自學能力、信息處理能力等。其中語言文字表達、信息處理、自學能力培育與大學語文教學課程之間具有較大聯系性。在專業課程教學中與大學語文課程進行有效融合,能對學生綜合能力進行考察,從個體專業能力發展基礎上實現語文課程全面教學,對學生綜合素質進行培育[2]。
首先,高職大學語文課程與專業課程融通能幫助學生明確在受教育階段大學語文重要意義,從思想層面上全面轉變大學語文邊緣化問題。其次,能有效強化大學語文與專業課程教學之間的聯系,大學語文與專業課程學習沒有主次劃分。在高職大學語文課程與專業課程融通發展中,不能片面追求大學語文要為專業課程教學所服務,二者之間應用處于相互補充地位,這樣能有效拓寬學生綜合學習思路。在大學語文專業化教學中,與各類崗位專業課程開展屬于互補關系,在教學中要注重將二者能相互銜接與融合。在大學語文教學中,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不能偏離學生語言運用能力教學核心,在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語言綜合能力進行鍛煉。在高職大學語文與專業課程教學中,不僅要注重教學教材挖掘,還要強化對各類作品深層次理解,提升審美度,對實現大學語文改革發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3]。
大學語文在各類學科中屬于基礎學科,能對學生文化知識素質進行培育,全面拓寬學生文化知識學習視野,幫助學生確定知識結構。作為當代大學生,不論參與到哪種專業課程學習中,都要對其語文學習能力進行培育,奠定語文學習基礎。所以目前在大學語文與專業課程融通之前在心理方面便要有效融通,能明確融通思想觀念,對教學內容進行全面改革,依照學生學習發展需求,對教學方法合理取舍,突出專業教學特征[4]。例如,針對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學生來說,可以從中英文聯系出發,通過英語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漢語學習興趣。在英語翻譯中,借助中文進行推導,表達各類語言意象。將中國與西方文學作品進行對比聯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大學語文教學內容與專業課程融通中,在專業化課程教學中要對學生語文素養進行延伸性訓練。大學語文屬于大學階段重要基礎課程,教學知識基本載體主要是語言文字,學習與教學均是語言活動。在專業化課程教學中要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與人文素質進行培育。首先,在擬定教學計劃時,要對專業課程與大學語文課程教學主要目標進行分析,在專業課程教學中要適度補充滿足專業教學需求的文學類作品比重。其次,在大學語文教學中,要針對專業課程進行有效說明與集中反饋,保障學生語言應用能力能全面提升。在課后作業設計中,比如,在專業課程學習中要求每位學生能完成某項項目訓練任務,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要求各個學習小組在項目方案擬定與實施中能進行有效交流。對方案可行性與試試效果進行評價,要求學生對方案進行規范化寫作,這也是大學語文教學理念的有效延伸。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選取規范化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成效與學習積極性具有較大影響。目前在高職大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要對學生基本學習現狀與專業課程學習特征進行分析,對教學內容、教學計劃、教學進程合理調控[5]。有部分學生學生在學習中缺乏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各類知識點學習中要在更為直觀化的環境中進行。從教學實踐中能得出,在教學中確定具體教學目標,提高學生學習參與度,能有效適應高職學生發展要求。在日常教學中可以選取實踐訓練法、直觀演示法、引導探究法等。在教學中要結合學生各類專業特點,對教學情境合理設計,比如,高職學前專業要求學生能掌握舞蹈技能、音樂知識、美術繪畫能力等,還要求學生具備豐富的語言文化知識。所以在大學語文教學中,要對原有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優化。例如,在詩歌部分學習中,可以借助彈、唱、跳等更為活潑的方式學生學習積極性。在課后依照教學內容對教學過程進行改編。在課前組織幾分鐘交流時間,引導學生對學習資料進行收取,促進學生學習思考,對各類作品進行多層次解讀。讓學生能對自身理解表達能力進行鍛煉,在學習中還能與專業課程學習相互融合。
課堂教學僅僅是完整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轉變學習態度,還要開展課外拓訓練。比如,在全面建設書香校園過程中引導學生能閱讀經典文學作,根據學生自身興趣與所學專業,設定對應的閱讀書單,建立文化墻,為學生推送更多富有正能量的作品。在教學過程中全面引導學生開展形式多樣化的課外活動是提升教學成效的重要實踐方法,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基礎。除了各類實踐活動開展,在校內要定期組織開展職業觀、價值觀主題辯論活動,開展詩歌、散文、小說創作大賽。建立第二學習課堂對學生綜合學習能力進行重點培育,強化學生人文素質,促使常規教育與職業教育相互連接[6]。
在各個學科、各個領域相互融合滲透中,基礎教師與專業教師隊伍要全面協作,做好專業課程相互結合。在專業課程教學中要突出重點,為專業課程有效服務[7]。在專業課程中保持大學語文原有活力,促使此類課程教學作用全面提升,培育更多綜合素質較高的人才。基礎教師與專業教師要順應學科融合內容,基于科學發展觀與就業發展導向對學生展開技能培育,提升學生人文素質[8]。
綜合上述,高職大學語文教學能有效開闊學生學習視野,對學生文化素養進行培育。在教學中,將大學語文與專業課程有效融通,基于長遠發展目標,創新教學模式,適應學生發展要求,能推動高職教育現代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