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崇州市人民醫院 王 群
出現先兆流產究竟要不要“保胎”?門診時幾乎每天都會遇到患者問這個問題。有的說:“好不容易懷上一個寶寶,無論如何也要留住他。”也有人認為:“流產和胚胎停止發育都屬于優勝劣汰,應該順其自然,不進行保胎。”究竟哪種說法對呢?
先兆流產主要是指在妊娠28周前,孕婦陰道出現流血的情況,或者孕婦的下腹出現疼痛感,宮口閉合,胎膜沒有破裂。診斷依據包括B型超聲檢查、血HCG水平、孕激素測定等。這些檢查結果還可用于判定先兆流產的預后。
先兆流產一般是可以緩解的;如果癥狀持續加重,最終將變成難免流產,難免流產就是自然流產。這就是先兆流產的兩種最常見結局:好了和掉了。第三種結局,嚴格意義上不能算作先兆流產,只是這類情況的表現很像先兆流產——同樣有停經后的陰道流血和下腹痛,但經檢查證實是宮外孕或者葡萄胎等非正常妊娠。從這個角度來說,先兆流產者必須先做一件事:排除宮外孕和葡萄胎!只有明確是宮內懷孕,才能考慮是否保胎的問題。
先兆流產的原因很多,超過一半可能是胚胎本身的問題,比如染色體異常,這種情況下保胎是沒有意義的,最終會因為優勝劣汰的規律而自然流產。
如果超聲檢查后顯示胚胎發育正常,其他方面也顯示正常,只是有少量的出血,那就不需要太擔心,可以適當保胎;若陰道流血停止,腹痛消失,B超證實胚胎存活,可繼續妊娠。
如果檢查是胚胎發育異常,導致異常出血,血HCG持續不升或下降,表明流產不可避免,這時候就無需保胎了,要根據實際情況停止妊娠。
還有一些原因,如果能在懷孕前干預,就會有比較理想的結局。比如,子宮畸形、黏膜下肌瘤和免疫因素等,這些可能會引起復發性流產,如果等到懷孕了才去保胎,多數的結局還是失敗。不過,發生先兆流產后才保胎的,也有成功的希望,比如內分泌問題(黃體功能不足、甲減、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好)、感染的因素和宮頸機能不全等。
經過檢查,醫生表示可以保胎者,需做好幾下幾點——
1.改善心理。孕婦不能為此過度擔憂,緊張、壓力會導致機體內分泌的失衡,對于胚胎、胎兒的健康發育也是不利的。
2.加強個人衛生,糾正不良生活習慣。保持會陰部清潔,排尿、排便后會陰部建議清水清潔,勤換內衣、內褲,預防感染;絕對臥床休息不是最好的選擇,適度活動,保證足夠睡眠,避免過度的勞累,禁止性生活即可。
3.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用藥。保胎最常用的是黃體酮,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口服、肌注或陰道用藥。月份比較大的先兆流產,可以使用硫酸鎂、安寶等宮縮抑制劑。保胎過程中如果發展為難免流產,或者胎心消失,應及時停藥,終止妊娠。保胎成功后繼續用藥1~2周,然后停藥。
4.合理膳食。因保胎藥物有抑制消化道平滑肌收縮的作用,再加上孕婦運動減少,很容易誘發便秘,因此,建議多喝水,增加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攝入;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食物,以增強抵抗力。便秘時避免使用開塞露等可誘發宮縮的藥物,可使用乳果糖等緩瀉藥。
那么如何判斷保胎是否成功呢?保胎過程中可以隨訪B超,觀察胚胎的情況,如果胚胎按規律生長,長出胚芽、原始心管搏動(早期胎心)等,同時臨床上的出血和腹痛也消失,那么保胎就可以算成功了。個別人可能會持續有少量陰道流血,如果B超正常,就要排除一下宮頸病變,如宮頸息肉、宮頸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