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市中醫醫院 廖 莉
去年,老家一個親戚找到我,說胃鏡檢查診斷為萎縮性胃炎,很是緊張,因為聽說萎縮性胃炎是一種癌前病變。我看了他的胃鏡檢查和活檢組織病理檢查報告,胃黏膜炎癥不重,萎縮也是僅限于胃竇部的“輕中度萎縮”。我耐心、細致地給他作了解釋,開了調理的中藥湯劑和一些西藥,并叮囑了飲食等注意事項。今年6月復查,發現癥狀已經消除。
萎縮性胃炎是一種消化系統疾病,是胃黏膜遭受反復損害,導致腺體減少的一種慢性胃部疾病。談起萎縮性胃炎,很多人聞聲色變,就會不由自主地將它與胃癌聯系起來,并心生恐懼,飯也吃不香,覺也睡不好,整日憂愁。但其實這種病并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一般而言,萎縮性胃炎只見有單純的胃竇部的萎縮和/或腸化,其癌變風險很低。國外相關研究顯示,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的年胃癌發生率僅在0.1%~0.25%。但胃體、胃底(即胃的上2/3)為主的萎縮性胃炎,尤其是程度嚴重時,胃癌發生風險顯著增加。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表現不僅缺乏特異性,而且與病變程度并不完全一致,常出現以下臨床表現:胃脘部脹滿;胃脘部疼痛;燒心及消化不良癥狀;大便異常及虛弱癥狀;貧血。西醫治療主要是根除幽門螺旋桿菌(Hp),此外是根據癥狀對癥用藥,比如口服莫沙必利片緩解腹脹,消化酶制劑幫助消化,奧美拉唑、鋁碳酸鎂等治療腹痛燒心。此外可以適當補充葉酸、胡蘿卜素等。
中醫將慢性萎縮性胃炎歸納到“胃脘痛”“痞滿”“嘈雜”等范疇。本病主要因情志失和、飲食不調、外邪犯胃、藥物所傷,以及先天不足脾胃素虛等多種因素損脾傷胃,致使脾失健運、胃失和降、中焦樞機不利、氣機升降失調,從而產生氣滯、食停、濕(痰)阻、寒凝、火郁、血淤等各種病理產物,進一步妨礙脾胃氣機之升降;另一方面由于脾胃運納功能受損,氣血生化乏源而致使胃絡失養。中醫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多從胃陽不足、濕阻氣滯的病機入手,治療方法以健脾養胃、理氣化痰、降逆止嘔為主。研究表明,摩羅丹、胃復春、荊花胃康顆粒等中成藥可有效逆轉和減緩萎縮。具體用藥要請專業中醫師辨證,靈活變通,隨時調整處方、藥味、用量,以求理法方藥絲絲入扣。遣方用藥全面考慮,理氣不可過用辛燥,以防傷陰;活血通絡應兼顧養血,慎用攻破逐淤之品;清熱須防苦寒攻胃;化濕應慎用溫燥以防助熱;養陰當防滋膩礙胃。另外,應結合現代檢測手段,根據Hp感染、胃酸缺乏與否等情況用藥,方能提高治療效果。
俗話說“三分治,七分養”,對待萎縮性胃炎更是如此。患者忌暴飲暴食、飲食過冷或過燙,喝咖啡、濃茶以及偏食等,這些飲食習慣可破壞胃分泌的節律性,引發慢性萎縮性胃炎。食物不新鮮、質硬、不易消化及不規則進食,長期酗酒,都可對胃黏膜產生物理性和化學性損害,也要避免。此外,患者要注意勞逸結合,減輕心理壓力。精神壓力重、情緒低落或焦慮、怨恨、緊張、恐懼等情況如果持續存在,會可影響胃的蠕動和胃酸分泌,而誘發胃炎或使病情加重。
需要提醒的是,慢性萎縮性胃炎不是好了就萬事大吉,一定要做好隨訪檢查。重度萎縮性胃炎需3~6個月復查1次,中度萎縮性胃炎需每年檢查,輕度萎縮性胃炎需2~3年復查1次。檢查需做胃鏡和胃黏膜活組織病理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