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閬中市人民醫院放射科 鄧 偉
以往門診中,中晚期的肺癌患者居多,很多患者一查出已有遠部轉移,預后很差;但這幾年,隨著檢查設備的精進,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肺癌早期患者增多,來詢問“肺結節會不會癌變,該如何處理”的人更是有明顯越多的趨勢。下面就給大家講講該怎么正確對待肺結節。
廣義上的肺部結節是指≤3cm的肺內球形病變,無肺不張、衛星灶,無淋巴結及遠處播散。狹義的肺部結節是指≤1cm的結節。單個病灶定義為孤立性,2個及以上病灶定義為多發性。根據結節內部的密度不同,肺結節可以分為磨玻璃結節(GGN)和純實性結節,GGN又可分為純磨玻璃結節(pGGN)和部分實性磨玻璃結節(mGGN)。在這3類結節中,pGGN可以為普通炎癥、真菌感染、腺瘤樣不典型增生、原位腺癌、微浸潤癌、浸潤性癌;mGGN的影像表現就類似“湯圓”“餃子”——實性的陷、磨玻璃的皮,如果實性成分大于50%,是肺癌的可能性極大;純實性結節惡性概率小。
肺結節不容忽視,但也不必驚慌,可自己進行大致的判斷:首先看年齡,小于30歲人群肺癌罕見,35~40歲間不太常見,隨著年齡增長,肺癌可能性會逐步增加;有沒有吸煙史(吸煙史是我國肺癌發生的最常見病因,開始吸煙的年齡越早、吸煙年限越長、吸煙量越多,肺癌發生率越高);有無環境或高危職業暴露史,如石棉、放射性物質接觸者;既往有無癌癥史,以往存在癌癥史的病人若在肺內發現結節,尤其多發更可能是惡性的;有沒有肺癌家族史,一級親屬有肺癌史者,發生肺癌的風險也會增加。
那么,當胸部CT檢查提示肺部結節時該怎么處理呢?
≤8 mm 實性結節:①對于肺癌低風險人群,結節≤4mm,可選擇性影像隨訪;結節4~6mm者,每12個月復查CT1次;結節6~8mm者,6、12、18、24個月各復查CT1次,如未見明顯變化,其后常規胸部CT年度隨訪。②對于肺癌高風險人群,結節≤4mm,12個月CT隨診1次,如未見明顯變化,其后常規胸部CT年度隨訪;結節4~6mm者,6、12、18、24個月各CT隨訪1次,如未見明顯變化,其后常規胸部CT年度隨訪;結節6~8mm者,3、6、9、12、18、24個月各CT隨訪1次,如未見明顯變化,其后常規胸部CT年度隨訪。
直徑8~30mm實性結節:醫生評估惡性的概率極低時(<5%),只需定期隨訪胸部CT;評估惡性概率低/中等時(5%~65%),進一步行增強CT、PET-CT檢查,根據檢查結果選擇定期復查CT,或活檢確診、手術及其他治療手段;評估惡性概率高時(>65%),需積極進行治療。
磨玻璃結節(GGN):①純磨玻璃結節(pGGN),≤5mm,6個月CT隨訪1次,如未見明顯變化,其后常規胸部CT年度隨訪;結節5~8mm者,3個月CT隨訪1次,如未見明顯變化,其后常規胸部CT年度隨訪;結節>8mm者,需考慮活檢和(或)手術切除。②部分實性磨玻璃結節(mGGN),≤8mm,3、6、12、24個月各CT隨診1次,如未見明顯變化,其后常規胸部CT年度隨訪,若隨訪期間結節增大或實性成分增多,需考慮手術;結節>8mm者,3個月CT隨訪1次,若結節持續存在,建議行PET-CT、穿刺活檢和(或)手術切除。
要注意,早發現早治療,依舊是肺部疾病的治療金標準。建議45歲上的人群每年接受1次低劑量螺旋CT檢查。若是觀察結節大小的動態變化(隨訪),最好在同一醫院進行CT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