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仁壽縣人民醫院 張利鋒
2019年年底突發的新冠病毒疫情迅速蔓延全世界,造成嚴重的危害。在疫苗上市前,如何準確檢測感染人群,保證診斷的準確性,成為疫情防控的關鍵點。核酸檢測和CT影像檢測都是重要的檢測方法,后者可作為前者的重要補充,在新冠病毒診斷中發揮著重要的應用價值。
CT檢查是反映新冠患者感染狀況的主要方法,在病癥分級與針對性治療方面都具有重要價值:①CT檢查雖然征象不具特異性,但卻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比如早期為多發小斑片影及間質改變,以肺外帶明顯,再加上高分辨CT影像能將患者肺部細微病變狀況排查出來,更有助于醫生根據檢查結果對患者展開針對性治療;②對于部分經核酸檢測出的假陰患者,能夠通過CT影像檢測對其肺部病變狀況加以明確,以及時檢測出感染患者,避免病情延誤和傳染他人。有統計顯示,60%~93%的病例在初始核酸檢測陽性之前(或同時)具有與新冠肺炎一致的初始CT陽性表現。③CT檢查還能對患者感染病癥的反應狀況及具體進展加以評估,比如對比之前的CT影像,發現變化過大,在24~48h以內即出現50%以上的病變進展,說明患者病情已開始轉向重癥乃至于危重癥程度,這時需盡快對患者展開緊急救治;④CT檢查也可作為新冠治療療效的輔助評估手段,通過對患者病變部位變化狀況的檢測,對治療方案進行合理調整,同時也能為判斷患者預后提供重要參考。有統計顯示,42%的病例在核酸檢測結果轉為陰性之前,其胸部CT掃描已經顯示病灶吸收。
不同分期的新冠患者,其在CT影像檢測中的表現也有很大差異性:①早期主要呈現出多發小斑片影及間質改變,炎癥陰影以肺外帶為主,可以繼續發展為雙肺磨玻璃樣陰影以及浸潤影,病變部位集中在肺部的胸膜區域,其中磨玻璃性最初比較微小淡薄,表現不夠明顯,隨病情發展出現較大面積和深度的增粗肺血管影,并與空氣潴留并存出現較大面積的影像模糊狀。②進展期,雙肺部出現比較明顯的磨玻璃影,或者出現支氣管氣像,病變部位周邊出現突出的“暈征”表現,病灶中可清楚發現密集細血管網格影,并會出現少量的胸腔積液,隨病癥加重也會逐漸出現如肺不張、纖維化等問題。③重癥期和危重期會出現肺實變影問題,并可檢測出雙肺彌漫性病變,甚至出現“白肺”狀況,且病灶范圍會在短時間內出現大幅增加,肺部纖維化病變嚴重。
一般不會很短,因為在檢測中不僅要完成單純掃描操作,還需由醫生對患者進行體位的調整和掃描預操作,甚至對于部分狀態不佳的患者還需進行呼吸指導;尤其是新冠檢測中還要注意消毒操作,避免出現交叉感染,所以檢測時長一般也相應較長。
因為檢測中使用到X射線,所以難免會對人體造成一定的損傷,但其實檢測中所出現的輻射量很小,一次胸部CT掃描也僅會帶來5~8mSv的輻射,對人體致癌率上并無明顯提升,尚不如吸二手煙的致癌率提升高,所以可以放心進行檢測,對于一些需要多次檢測的新冠患者,可通過增加一些防護措施來減少輻射影響。
實際上,屬于影像學診斷方法的CT影像和屬于病原學證據的核酸檢測是從兩個不同維度去觀察一個事物,兩者各有優缺點,不可相互替代,只能相互補充。CT無法區分患者感染了哪種病毒,而核酸檢測可以批量甄別出來,病原學證據在感染性疾病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只有影像學和實驗室檢查并重,才更有利于診斷,更有利于疫情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