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麗,賈鑫龍,李 華
(江蘇大學 財經學院,江蘇 鎮江212013)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鎮江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引進外資、出口、進口、境外投資、勞務輸出等開放經濟要素次第發展,地區生產、就業、技術進步日益與世界經濟緊密聯系在一起。外部經濟條件對地區經濟的持續增長和產業結構轉型正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但也體現出更強的約束和挑戰。自2017年8月特朗普授權美國貿易代表對中國開展301調查以來,一系列針對中國的貿易制裁接踵而來,中美貿易摩擦成為影響鎮江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最重要外部變量之一。在中美貿易摩擦歷經加劇、緩和、沖突升級以及再次緩和的背景下,鎮江對外貿易雖然在短期內保持了平穩發展的態勢,但企業利潤空間壓縮、投資者信心受挫已經讓鎮江經濟感受到絲絲寒意;而在中長期,貿易摩擦帶來的外資轉移風險、產業鏈升級壓力更是加大了經濟增長的隱憂。美國一直是鎮江的第一大出口市場、引進外資的重要來源地,中美貿易摩擦將會對鎮江開放型經濟產生哪些短期沖擊和長期影響值得關注。
開放型經濟發展的動態
在中美貿易摩擦不斷、轉型升級持續推進的形勢下,鎮江經濟增速下行的壓力不斷加大。如圖1所示,自2012年以來,鎮江GDP累計增長率一直保持下行趨勢,2018年GDP增速降至3.1%的歷史最低水平。在推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投資自2016年開始連續三年負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占GDP比重雖穩步增長,但仍然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出口貿易對鎮江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一直處于較低水平,且總體呈現出下降的趨勢,出口占GDP的比重從2008年的19.6%一路下滑至2017年的11.8%,僅2018年略有反彈。

圖1 2008—2018年鎮江投資、消費、出口、GDP及增速情況
短期內,中美貿易摩擦對鎮江對外貿易的負面沖擊尚未顯現。從貿易規模來看,2018年鎮江實現外貿進出口118.3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9.1%;其中出口79.88億美元,同比增長11.0%。從出口方式看,一般貿易出口63.5億美元,占全市出口比重達79.5%。從出口地區看,對美國、歐盟和東盟、日本等傳統市場分別增長24.1%、25.9%和11.1%,對“一帶一路”新興市場出口增長23%。從出口主體看,民營企業對出口貢獻度超過外商投資企業與國有企業的總和,以鼎勝鋁業、天工工具為代表的民營企業出口增長強勁。從出口商品看,機電與高技術產品已經占據半壁江山,浮動或潛水式鉆探或生產平臺、太陽能電池、新型鋁制品等新技術、新材料產品出口穩步增長。
受發達國家經濟增長低迷、國內要素成本不斷攀升的影響,鎮江引進外資進入規模增長的拐點期。2018年鎮江市實際利用外資共8.68億美元,同比下降35.8%。其中制造業利用外資6.53億美元,同比增長4.7%;服務業利用外資2.53億美元,同比下降60.5%。2019年,鎮江市引進外資延續下滑趨勢,1—9月實際利用外資同比下降36.6%,其中服務業利用外資下降60.6%。隨著服務業利用外資絕對規模的萎縮,制造業外資占比顯著上升,且利用外資的結構有所改善。2018年,鎮江戰略性新興產業實到外資占比超過50%,同比提高22%;美歐日澳投資項目占新批項目的63.7%,同比提高近30%。
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以及 “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鎮江企業境外投資進入加速發展的階段。2018年,鎮江魚躍醫療等14家企業在東南亞和南亞投資總額1.38億美元,較上年增長58.6%。其中,鼎勝新能源在泰國投資新建5000萬美元的鋁箔項目,以規避反傾銷和加征關稅等貿易保護措施對鋁板帶箔產品出口的限制。此外,服務外包與境外工程承包也呈現出良好的態勢,2018年服務外包執行總額突破20億美元,同比增長26.4%。
目前,鎮江開放型經濟由于對美依賴程度不高,受貿易摩擦的負面沖擊暫不明顯,但鎮江地處經濟開放度較高的長江三角洲,各項產業作為長三角制造業鏈條的有機部分已經融入全球經濟運行體系,隨著中美貿易摩擦的不斷演進和延伸到更廣領域,貿易制裁對鎮江經濟的負面影響將逐步顯現,并通過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引進外資、對外投資、技術創新等變量間的復雜關聯對整個地區經濟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研判此輪中美貿易摩擦對鎮江開放型經濟的影響應采取“短期看外貿、中期看外資、長期看創新”的分析框架①。
當前,鎮江對美貿易,一是絕對數額和占比較大,2018年,鎮江對美出口額為16.66億美元,占外貿出口總額的20.8%。二是外商投資企業與民營企業為主體,據不完全統計,鎮江對美進出口貿易企業120多家,其中外資企業(含中外合資、外商獨資)64家,民營企業55家。三是貿易結構呈互補狀態,鎮江對美主要出口五金工具、機電、紡織、眼鏡和造紙等技術含量較低的資本或勞動密集型產品;主要進口農產品以及機械設備、醫療器械、集成電路、醫藥品等高科技產品。從美國對華加征關稅的商品清單分布行業來看,美國第一輪對華加征關稅主要影響鎮江機電產品的出口,但第二輪2000億美元清單和后來醞釀的3000億美元清單幾乎涵蓋所有出口產品,將對鎮江出口貿易帶來較大的沖擊。據筆者對部分對美出口企業的調查顯示,85%以上的企業表示加征關稅后將削弱競爭優勢,導致對美出口訂單大幅減少。
值得注意的是,中美貿易摩擦對鎮江出口企業的實際影響可能大于統計范圍。一方面,不少企業產品在上海等地出口,外貿實際供貨量大于自營出口量,加征關稅受影響面可能更廣。另一方面,鎮江作為產業型城市,生產的大多是配套產品或半成品,受中美貿易摩擦的直接影響較小,但出口萎縮帶來實體經濟不景氣會進一步壓縮資本產品的國內市場需求。
與此同時,受中方反制措施的影響,中儲糧鎮江糧油、中海糧油等農產品進口企業以及金東紙業等木漿、原木進口企業將受到較大沖擊。進口成本上升將擠壓糧油、造紙、木業加工、家具等行業的盈利空間,增加企業生產性投資的風險,并誘發總體通脹水平的上升,抑制居民消費需求,對地區經濟帶來“二次傷害”(崔連標等,2018)②。
一直以來,鎮江利用外商直接投資以制造業為主,累計設立外商投資企業900多家,主要分布在機電、化工、非金屬礦物和汽車零部件等行業。如果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升級,鎮江制造業出口導向型外資規模會顯著下降,現有的對美出口外資企業也可能重新布局,將被加征高額關稅產品的生產轉移至第三國或撤回母國(地區),中長期內不僅增量外資更傾向于進入東南亞國家、美國,部分在鎮江的外資企業可能撤資或向境外轉移③。此外,中美兩國間經貿關系的不穩定,使得國際投資者無法對未來市場趨勢做出準確判斷,對于在華投資趨于保守,一定程度上也會減少外資企業進駐鎮江。從利用外資結構來看,中美貿易摩擦將促使外資更多地流向技術與資本密集型的制造業和服務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外資流入會減少;以占領市場為主要目的的水平型外資增加,而以布局產業鏈為目的的垂直型外資會減少④。利用外資規模和結構的變化預示著鎮江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的機會窗口逐漸縮小。
對外經貿環境的不確定性不僅會促使外資企業轉移,也會加快鎮江企業境外投資步伐。為規避貿易壁壘并降低生產成本,2018年以來,一些龍頭企業相繼將生產環節轉移至東南亞等國家。不僅會減少其對地方稅收和就業的貢獻,還可能帶動其他配套或相關企業的跟隨轉移,對鎮江產業發展和就業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
此輪貿易摩擦彰顯美國遏制中國科技創新和經濟崛起的戰略意圖,鮮明的戰略競爭色彩決定了其持續時間的長久性和影響的深遠性⑤。截至2019年5月17日,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的中國本土企業已經達到147家。其中,不少企業在鎮江設立了分公司或從事經營活動,如被列入清單的中航工業在鎮江航空航天產業園投資建立的菲舍爾航空部件、西飛鎮江航空技術等兩家公司。此外,美國301調查報告針對的航空、集成電路、工業機械均是鎮江著力打造和培育的支柱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2019年5月23日,美國國務院還以安全為由宣布對包括丹陽企業江蘇天元金屬粉末有限公司在內的13個中國企業或個人實施制裁。可以判斷,今后鎮江高科技企業在美國開展科技投資或并購,將面臨極其嚴格的審查。外部封鎖和制裁固然會加大地區產業技術進步和自主創新的難度,但從長遠看,對于擁有航空航天、高端裝備等“中國制造2025”項目布局的鎮江而言,將面臨通過自主創新實現經濟追趕的重要機遇期。
短期內,中美貿易摩擦對鎮江對外貿易、國內生產、就業及資本市場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可避免,但仍在可控范圍之內。各級部門應建立聯動機制,積極引導和幫助企業妥善應對因貿易摩擦造成的經營困難。首先要建立并完善貿易摩擦預警機制,就是要進一步加快建立健全鎮江產業數據庫,及時獲取信息采取應對策略。其次要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就是政府要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切實降低企業的外界成本壓力。也需要企業自身繼續苦練“內功”,加強管理,降低各項成本與費用。最后要積極開展企業幫扶與損失補償工作,就是要為企業提供信貸保險等綜合援助,降低企業不良融資的風險。
貿易沖突、國際政治變化給國際直接投資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加大了中長期產業鏈遷出的風險,能否穩定并進一步擴大利用外資是打贏貿易戰的重要基礎。首先,各級政府應凝聚共識,做好現有外資企業的安撫工作,并進一步加大吸引外資的力度。其次,要融入“一帶一路”開拓新興市場,大力推進市場多元化。各級政府部門要為企業開辟新興市場做好引導和服務工作,如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在搭建對外經貿平臺和信息網絡中的作用。企業應積極開拓歐洲、亞洲和國內市場的需求,積極推進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在中美貿易摩擦的大背景下,持續推進改革開放,增強自身的發展活力,是應對中美貿易摩擦的最好方式。一是借力江蘇自貿區,加大吸引中高級生產要素。利用江蘇自貿區資本、技術、人才等流入帶來的機遇,培育新的對外合作增長點。二是積極融入國內市場一體化和專業化分工。在充分發揮長三角地區合作與發展聯席會議等區域間政府官方合作機制基礎上,建立與省內其他城市以及浙江、上海、安徽等省份的地區間協商合作機制⑥。三是努力提高本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構建新型政產學研創新互動關系,加強自主研發或尋求替代技術源的方式來防范美國可能采取的其他措施。四是要加強高端人才引導、培育的力度。
注釋:
①徐建,王凱民.中美貿易摩擦對外向型區域的影響及應對研究——以浦東新區為例[J].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2019,(01):15-19.
②崔連標,朱磊,宋馬林等.中美貿易摩擦的國際經濟影響評估[J].財經研究,2018,44,(12):5-18.
③黎峰,曹曉蕾,陳思萌.中美貿易摩擦對中國制造供應鏈的影響及應對[J].經濟學家,2019,(09):104-112.
④盧進勇,張航,李小永.中美貿易摩擦對我國利用外資的影響及對策分析[J].國際貿易,2019,(01):28-38.
⑤張幼文.中美貿易戰:不是市場競爭而是戰略競爭[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3):8-10.
⑥黎峰,張遠鵬.中美貿易摩擦對江蘇出口的影響及應對[EB/OL].http://www.yangtze-idei.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4&id=588/2018-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