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曼 羅軍強



【摘要】目的 分析在剖宮產術中應用多部門協作干預方法對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成效的影響。方法300例行剖宮產術患者,均采用多部門協作干預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比較不同年度術后用藥療程、抗菌藥物品種使用率,分析抗菌藥物選用品種適宜率影響因素。結果 干預后,給藥劑量偏小發生率0.33%、抗菌譜重疊發生率0.67%均低于干預前的2.67%、4.00%,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后,用藥療程≤24h、≥72h的患者占比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用藥療程為24-48h的患者占比38.33%低于干預前的47.00%,用藥療程為48-72h的患者占比55.00%高于干預前的46.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注射用頭孢唑林、注射用頭孢呋辛、甲硝唑氯化鈉注射液、阿奇霉素注射液使用率分別為17.00%、10.00%、9.67%、7.00%,均低于干預前的34.00%、32.00%、29.00%、25.00%,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剖宮產術預防使用抗菌藥物干預中采用多部門協作干預方法,有助于確??咕幬锸褂玫暮侠硇裕嵘擞盟幈O管效果及質量。
【關鍵詞】多部門協作干預;剖宮產術;抗菌藥物;用藥監管效果
DOI:10. 14163/j.cnki.11-5547/r.2020.16.070
近年來,我國的剖宮產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發展趨勢,通過對我國2018年的剖宮產率進行了解可知,高達58%。由于刮宮產手術為進宮腔手術,與產婦的陰道相通,在手術期間極易遭受到感染,為了預防產婦出現感染,應給予患者抗菌藥物[1]。由于剖宮產手術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新生兒及產婦的健康,抗菌藥物使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經濟性成為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近年來,我國的抗菌藥物濫用現象較為嚴重[2],對廣大患者的疾病快速康復及生命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影響,抗菌藥物濫用現象受到了社會的高度關注。為了提升抗菌藥物在剖宮產中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確保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應規范抗菌藥物使用方法,確保用藥的合理性[3]。本文將300例在醫院中行剖宮產術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在剖官產術中應用多部門協作干預方法對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成效的影響?,F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本院行剖宮產術患者300例作為研究對象,年齡22-38歲,平均年齡(29.5±3.3)歲。納入標準:孕周≥37周的孕婦。排除標準:①于手術前3d使用過抗菌藥物的產婦;②術前有過呼吸道感染、陰道炎、泌尿系統感染、絨毛膜羊膜炎患者;③妊娠合并淋病及梅毒患者;④手術前血象及體溫較高者;⑤羊水度為Ⅲ度,或出現糞然及渾濁者。
1.2方法
1.2.1調查方法 醫護人員通過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以此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抗菌藥物品種,手術前后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嚴格按照《剖官產圍術期預防用抗菌藥物管理實施細則》中的要求,對剖宮產術患者抗菌藥物的應用情況進行評價。
1.2.2干預方法 醫院感染科牽頭組建多部門協作,科室構成包括醫務科、藥劑科、質量控制科協作等部門,以紅頭文件的形式制定出各項規章本制度,要求各部門應明確抗菌藥物使用方法。醫院的感染科對醫護人員的抗菌藥物使用方法進行監督和指導。醫務科的工作任務為組織疑難病癥會診,確保能夠明確診斷患者的病情。藥劑科中的臨床藥師應指導醫生進行正確選擇抗菌藥物。質量控制科對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要求各科室在使用抗菌藥物時,應嚴格按照《醫院感染診斷標準》、《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中的要求對抗菌藥物的使用效果進行判斷。婦產科中的醫護人員應積極參與到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培訓中來,建立完善的抗菌藥物反饋機制及監督體系,檢查抗菌藥物預防用藥檢查情況,剖宮產圍術期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主要由醫院婦產科的醫師及監督部門來進行反饋,并提出合理化的抗菌藥物用藥措施。
1.3觀察指標 比較比較干預前后預防使用抗菌藥物的用法用量、用藥療程以及抗菌藥物使用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干預前后預防使用抗菌藥物的用法用量對比 干預后,給藥劑量偏小發生率0.33%、抗菌譜重疊發生率0.67%均低于干預前的2.67%、4.00%,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干預前后用藥療程對比 干預前后,用藥療程≤24 h、≥72 h的患者占比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用藥療程為24-48h的患者占比38.33%低于干預前的47.00%,用藥療程為48-72h的患者占比55.00%高于干預前的46.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干預前后抗菌藥物使用率對比 干預后,注射用頭孢唑林、注射用頭孢呋辛、甲硝唑氯化鈉注射液、阿奇霉素注射液使用率分別為17.00%、10.00%、9.67%、7.00%,均低于干預前的34.00%、32.00%、29.00%、25.00%,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剖宮產術作為一種切口手術,在實際的手術過程中,存在的高危感染因素較多,為了提升手術治療效果,確保手術治療工作的高效實施及開展,做好抗菌藥物的預防使用尤為重要[4]。在預防用藥時,應嚴格按照《實施細則》中的要求,在鉗夾臍帶術后,立即通過靜脈為患者給藥,藥物會通過胎盤進入到胎兒的體內??咕幬锏脑缙谑褂?,對敗血癥癥狀起到了掩蓋作用[5],但是也會導致新生兒耐藥。在剖宮產手術感染治療中,切口表面會存在革蘭陽性菌,在切口的深部位置會存在革蘭陰性菌、厭氧菌和腸球菌等[6]。現階段,國內外通過多年的研究,提出在剖宮產預防用藥中,應給予患者第一代頭孢菌素,是因為第二代和第三代頭孢菌素在術前應用作用不如第一代好,并且在廣泛用藥后,加重耐藥問題[7,8]。在選擇抗菌藥物時,倡導使用價格低廉、安全性高及臨床治療效果好的藥物。醫學上相關的研究顯示,對于術后48d未出現感染的切口,無需再繼續使用抗菌藥物,抗菌藥物長期使用,不僅不能降低切口感染率,還會提升細菌的耐藥性及患者的經濟負擔[9,10]。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給藥劑量偏小發生率0.33%、抗菌譜重疊發生率0.67%均低于干預前的2.67%、4.00%,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后,用藥療程≤24h、≥72h的患者占比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用藥療程為24-48h的患者占比38.33%低于干預前的47.00%,用藥療程為48-72h的患者占比55.00%高于干預前的46.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注射用頭孢唑林、注射用頭孢呋辛、甲硝唑氯化鈉注射液、阿奇霉素注射液使用率分別為17.00%,10.00%、9.67%、7.00%,均低于干預前的34.00%、32.00%、29.00%、25.00%,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梢姡嗖块T協作干預剖宮產術后,抗菌藥物在剖宮產術預防中應用適應性得到了提升,有效的改善了抗菌藥物使用不合理情況,促進了抗菌藥物在剖宮產術期使用的合理性,聯合用藥率大大降低,抗菌藥物種類明顯減少。
綜上所述,在剖宮產術預防使用抗菌藥物干預中采用多部門協作干預方法,有助于確保抗菌藥物使用的合理性,提升用藥監管效果及質量。
參考文獻
[1]崔吉平,胡晶晶.多項措施改善醫院剖官產術圍術期抗菌藥物預防應用.中醫藥管理雜志,2018,26(22):88-90.
[2]金燦,姚曉燕,朱玲仙.我院藥師干預剖宮產術預防使用抗菌藥物的回顧性分析.中國藥房,2016(11):1558-1560.
[3]欒澤淳.臨床藥師干預對剖官產圍手術期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的影響大家健康旬刊,2017,11(3):170-171.
[4]姚敏,李文武,楊勇.藥師干預剖宮產圍術期抗菌藥物預防性應用效果分析.中國醫藥,2019,14(3):118-122.
[5]胡建華,才讓吉.對在剖宮產手術中預防性地使用抗菌藥物的時機分析當代醫藥論叢,2015(17):284.
[6]夏芳.藥房管理在婦產科抗菌藥物的規范化使用中的成效分析.醫療裝備,2015(181:163-164.
[7]吳浩,房華,汪瑞忠.抗菌藥物管理協作干預改進抗菌藥物使用前微生物標本送檢.診斷學理論與實踐,2019,18(1):99-103.
[8]桑軍俠.抗菌藥物專項管理實施前后對I類手術預防抗菌藥物使用比較分析.北方藥學,2018(1):163-164.
[9]周歧驥,周惠芳,韋賢,等.抗菌藥物專項整治對醫院管理的成效分析及持續改進研究.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21):4971-4974.
[10]楊利芳,李彩霞.臨床藥師干預I類切口手術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效果分析.中國藥業,2019,28(10):90-92.
[收稿日期:2019-12-10]
作者單位:527300 云浮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