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曉維
【摘要】物理作為初中階段的重難點科目,素質教育賦予初中物理更高的教學使命,對于課堂教學而言不失為一項挑戰。在此背景之下,針對物理課堂教學構建模式的探究方興未艾。現以提升物理課堂教學趣味性為切入點,結合教學實際展開探討。首先,分析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現狀,明確影響教學趣味性的因素。其次,立足學生的主體地位,針對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趣味性的途徑提出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初中物理? ?課堂教學? ?趣味性
引言:物理學科具有抽象性及復雜性的特點,對于首次接觸該科目的初中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難度。單純的理論教學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課堂教學效果欠佳。如何提升學生的課堂接受度成為困擾教師的首要問題。同時,新課改對初中物理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課堂教學構建模式的弊端日益凸顯,與新時期的教學需求之間的矛盾逐漸激化。因此,加快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創新,提升教學的趣味,以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極具必要性及迫切性。
1.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現狀
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之下,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構建形式有所改善,但是與新課標的教學要求仍然存在明顯的差距。第一,教學方式運用不恰當,學生課堂投入度較低。目前對于初中物理教學而言,宣講式教學方式占據主導地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過于被動,課堂教學的規范性有余而趣味性不足。第二,以理論知識為主,物理實驗教學組織情況不容樂觀。一方面相較于理論知識,初中物理教學對于實驗的重視程度偏低,實驗的組織頻率匱乏,加上實驗器材的配置不夠完善,學生缺乏親身實踐的機會。另一方面物理實驗組織僅僅是為了應付考核,其教學目的呈現明顯的功利性,實驗教學并未真正發揮其應有的教育價值。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主要在于應試教育觀念并未完全摒除,分數之上的教育思想仍然大行其道,對于成績的偏執追求影響課堂教學構建模式的優化。
2.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趣味性的策略
2.1采用情境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情境教學將抽象化的物理理論知識轉化為形象化的知識形態,便于學生快速理解知識要點。同時情境教學富有趣味性且互動性較強,不失為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有效方式。以蘇科版八年級下冊“浮力”相關教學內容為例,首先,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遼寧號航母航行入水視頻,并在教室內布置氫氣球,創建教學情境。提出“遼寧號航母為什么能夠浮在水面?”“氫氣球為什么能夠浮在空中?”等引導問題,組織學生進行探討,引出浮力的相關概念。并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存在的浮力事物,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其次,教師準備木材、石頭、羽毛等物體,運用計重器進行稱重。將其放入水中,觀察物體的反應及計重器的刻度變化。組織分小組探討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浮力,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浮力大小以及排開液體的關系等問題。通過情境教學方式給予學生感官刺激,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2.2發揮學生主體地位,構建翻轉課堂
教師想要提升物理教學效果需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課堂教學的有效互動。探究式教學的組織構建緊密圍繞學生實施,能夠為學生提供廣闊的自主學習空間,為學生帶來更多的課堂新鮮感。因此,教師可以采取探究式教學方式,構建翻轉教學課堂。以蘇科版八年級下冊“二力平衡”相關教學內容為例,首先,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靜止堆疊的石塊、花瓶、勻速上升的物體等現象,引導學生探討各物體的受力分析以及運動狀態,進而引出二力平衡相關知識。其次,教師提出“二力在什么條件之下能夠實現平衡?”,組織學生借助物理實驗進行探究。如將系著細線的卡片放置于兩個滑輪之上,并在線的兩端掛上鉤碼。組織學生通過調整兩端鉤碼數值、調整細線方向以及調整細線兩端的水平高度,觀察平衡狀態以及物體的運動狀態。通過不同受力條件下物體的狀態得出二力平衡的條件。借助探究式教學形成以學生為主體而教師作為輔助指導的課堂構建形式,將課堂教學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創造和諧寬松的教學環境氛圍,進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及學習能力。
2.3豐富物理實驗,提升學生參與度
所謂實踐出真知,對于物理科目而言實驗亦是不可或缺的教學環節。實驗的合理運用對于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及有效性具有推動意義。因此,教師要提高對于實驗的重視程度,正確認知實驗的教育作用,因地制宜的組織實驗教學。以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體的密度”液體壓強相關教學內容為例,教師可以通過組織物理實驗提升學生對于壓強的感知力。首先,提出疑問“液體內部是否存在壓強?”引導學生借助所學知識及生活現象進行探討。其次,組織學生通過物理實驗驗證上述問題答案。準備水、準備U型玻璃管、橡皮膜、液體壓強計等實驗設備。將金屬盒注入適量的水,觀察玻璃管兩側水面高度,呈現一定的高度差,則說明液體內部是存在壓強的。最后,通過調整橡皮膜的方向、增加金屬盒水的深度、改變金屬盒放置于不同的液體之中,觀察玻璃管液面差異,進而探究并歸納影響壓強大小的因素。借助物理實驗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感,通過親身實踐加強對于理論知識的感知力,增強課堂教學對于學生的吸引力,進而全身心的投入物理學習之中。
結束語
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物理的初始階段,其教學效果將會對學生未來的物理學習產生不可逆的影響。目前,初中物理在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設計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課堂教學效果不容樂觀。因此,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充分抓住新課改的機遇,加快課堂教學創新,提升物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以順應教育教學的發展趨勢,滿足新時期的教學要求。通過優化課堂構建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及投入度,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陳艷華.淺談如何運用實驗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課堂效率[J].才智,2018(34):56.
[2]黃夢春.初中物理情境教學的有效運用[J].低碳世界,2019,9(05):3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