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麗
【摘要】“人格決定命運”。在當今時代,要求著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然而,實施全人格教育已成為一件刻不容緩的事。圍繞“全人格教育”的中心思想,以“修養立德,全面育人”為切入點,以“興趣”主題性活動為載體,學校應該積極開展塑造人格文化教育活動,堅持文化知識學習和生活實踐的統一、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統一。
【關鍵詞】新時代? ?全人格教育? ?效能型
朱明照董事長倡導以“全人格教育”理念為中心,提出“三項內容有機結合,五育并舉培養有用的人”。并從“全人格教育的內容、十大修養、人生五大格局、”等方面深度解讀。其中,我深刻地體會到實行“全人格教育”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并且認為它十分值得我們大家去探索、踐行。
一、快樂學習,開發潛力
學校教育是一個人塑造健全人格的主渠道和重要場所。發掘學生人格上的閃光點比樹立榜樣更有說服力的教育方式。利用學生的優點去彌補不足,給予自信心。這能給學校創建出一種追求真善美的環境氛圍。學校需做好隱形課堂和顯性課堂的創建,對辦學理念、管理體制、校園文化、校風、學風、價值觀等方面的完善與要求。譬如開設第二課堂或興趣班,培養學生日后有一技之長,盡可能發揮自己的價值所在。這正符合朱明照董事長說的“好的教育就是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信心。”
二、和諧統一,有機結合
“知識教育”和“養成教育”是相輔相成的關系,而不是對立、相阻礙的。打比方,學生先有興趣去做某事,自然而然地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好的習慣再推動了學生自覺地、主動地學習。這三者缺一不可。那么如何把“豐富的文化知識、廣泛的興趣愛好、良好的行為習慣”這三項內容有機結合?首先,我們要知道“學校的一切過程都是教育。”充分利用時間,科學地使用各種教育手段,接著“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并去培養其興趣”,最后追求終極目標——“培養人的自覺性”,因為它是教育最大的成功之處和推動一切事物發生的源泉。
三、踐行理念,健全人格
能夠充分發揮學校組織功能且在各方面均有良好績效即為效能型學校,能高效地達成終極目標。那么,如何踐行全人格教育理念,創建效能型學校呢?
(一) 堅持核心理念,完善管理機制
首先,我們要把“全人格教育”的辦學理念融入到管理、團隊、課堂、班級、活動等文化當中去,從而替代“制度管人”這種方式。實施“以人為本”管理,建立學科考評組層層把關,考評要做到公平、公開、公正,使校領導、教師人人心中有目標、有動力。建設積分管理體系,促進教師自我剖析、自我修正、自我發展。但注意一點,如果扣分點比加分要多的話,會起相反作用。增加教師福利活動,如一年一次的教師體檢,畢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讓教師覺得學校有的歸屬感,會關注到身心健康。
(二) 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提升綜合素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一切學習與求知欲的動力和源泉。所以學校需給學生和教師構建濃郁的學習氛圍,人人都愛上這所學校。
在學生層面,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教給學生知識,而且要使學生會學、愛學,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如,學校的第七節課讓全班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愛好參加興趣班,讓學生們愛上“上學”,這是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成為有用的人最有效的途徑。然而,學校除了給學生創建學習環境之外,也需給予教師的學習氛圍。第七節課堂也為教師開展特長培訓班、能力提升班,讓教師覺得在這個工作環境中,自身也能得到各方面(學識、師能、人格、情感、才藝)的提升。切入點是尋找師德建設的有效途徑,激發教師投身教育事業的熱情和發展強能。
(三) 以學生為主體,打造高效課堂
首先堅持全人格教育理念引領,以“精講多練”、“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模式來打造高效課堂,教學方面要做到“兩化”——知識要點化、作業試卷化;和“兩法”——精講多練法、要點背誦法,藝體方面做到點面結合,注重普及提高。其次教師做好課堂觀察,觀察學生的準備、注意、思維、交流等學習的狀態與效果,是否達成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的預設三維目標,評價教學行為(提問、講解、輔導、巡視、評價、反饋等)要有效性。最后做到反思重建,對自己的教學行為的反思,不斷構建新的教學理念和有效的教學行為。
(四) 發揮班主任工作室示范功能,集思廣益
班主任工作室的示范作用在于根據課堂教學和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困惑、問題確定研究的專題、研制。專題研究,變常規工作的“經驗性實實踐”和“研究性實踐”,提高實踐智慧和工作效能,引導班主任開展沙龍研討等微型課題行動研究,在研究性的教育實踐中實現專業發展。
(五) 家校攜手,貫徹理念
教師在“知識與技能”和“行為習慣”這兩方面中,從“孝、愛、善、禮、誠、勤、勇”這七方面入手,如讓學生準備以“我的全人格成長記”為中心的日記本,每天記錄自己孝愛他人等事情,末尾他人的評語,這樣的評價既可以及時督促、指導,又能激勵。讓他們能夠自覺做事,自律做人,擁有健康、高尚、智慧的健全人格。
綜上所述,義務教育階段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學校的工作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的養成教育,不能只關注學生專業的培養。我們在教學中除了教學之外,還要有教育,做到“教書育人”,先學做人,后做學問。人格的完善是教育的核心。教師要走進學生世界,促進學生的自覺成長。
【參考文獻】
[1]康冬梅.提高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對策研究[D].吉首大學2013
[2]劉躍剛.新時代下小學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思考[J].教育現代化.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