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晗
摘 要:實踐教學是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環節。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職院校食品專業構建實踐教學體系的意義,隨后從兩個方面分析了其研究與實踐,以此來供相關人士交流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食品專業;實踐教學
引言: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發展的一種類型。高等職業教育應為該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貢獻,以就業為導向,加快職業改革和建設;大力推動職業教育的發展。工學結合,突出實踐培訓,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實行校企合作,加強培訓和實踐基礎建設;同時,注重“雙師”結構教學團隊,加強專業化與專業化相結合的教學團隊建設;規范管理,建立健全教學質量保證體系,重視過程監控。實踐和建立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是以高職院校為核心,培養具有綜合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高素質人才。積極探索和建立以專業技能培訓為主體的合理的實踐科學教學體系,是高職院校的“高點”,是高職院校發展的保證。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以職業技能為基礎的以就業為導向的綜合營養實踐教學體系。
一、建立高職院校食品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意義
教育家陶興志指出:“不做事不是真正的教學,沒有做事就不是真正的學習”,就是說,學生必須以實踐為目的,在實踐過程中學習。高等職業教育的首要目標是培養能夠滿足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等一線需求的高科技應用型人才。人才培訓的最終目標是運用理論來實踐和解決“做什么”和“如何做”。“做”問題允許學生在學習后立即使用它,并在學習后立即使用它。因此,教學應根據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注重素質和技能的培養,以實踐技能的培養為目標,改革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和結合以實踐教學環節為中心,以合理的時空為中心,改革實踐教學管理制度和實踐教學條件,完善制度,確保形成相對獨立,全球優化,統一的食品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有機地使畢業生能夠適應其職位需求并具有專業性[1]。
二、高職院校食品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
實踐教學一般是指有計劃地組織學生直接參加實踐教學活動,這是高等專業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食品行業的主要實踐教學鏈接主要包括教授體驗課程、課程設計、生產培訓、后續實習、畢業實習(包括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以及科學技術活動。因此,必須在這些聯系的基礎上,加強實踐教學,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達到加強實踐教學的目的[2]。
(一)認知實踐訓練
認知實習是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基本形成的實踐性教學聯系。這也是學生提高工作技能和專業知識的重要實踐平臺。包括專業工作和社會實踐活動。專業老師可以指導學生在上學期的某個生產季節安排1-2周的時間,以便學生可以在集中或分散的食品工廠工作。在冬季和暑假期間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對社會現象,食品工業發展和人才需求進行調查,以了解社會和經濟發展,食品工業生產和業務運營等方面,以增加感知理解并穩定專業思維。通過認知實習,學生可以將專業的感性知識和理性知識相結合,將基本的專業知識與專業實踐相結合,將書本知識與現實相結合,并提高他們對學習專業課程的實踐能力和興趣[3]。
(二)特殊技能培訓
專業技能是指有資格獲得專業職位(小組)的專業能力。根據食品專業人員的特點,學生可以在掌握食品分析加工技術,掌握食品加工技術的前提下,編制食品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和食品檢驗操作規程。食品感官檢測與分析,化學檢測與分析技術以及微生物檢測與分析技術。此過程的重點是培養學生掌握職業小組中常用的技術,并要求學生使用一種或多種技術來解決實際環境中的實際問題。在第一至第四學期的每個專業課程以及實驗室和學校相應的培訓中心都進行特殊技能的培訓。同時,根據職業技能評估要求進行培訓,組織學生參加由國家勞動部門組織的公共食品檢查員和營養師等職業技能評估,并獲得資格證書專業的特殊職位。
(三)綜合技能培訓
綜合技能是指專業職位(小組)的職業能力所必需的綜合體驗技能,運動技能和創新技能,通常是指學生直接需要在某行業工作的技能和能力。畢業后的職業地位,以培養學生的技能適用性和創新性的目的是使學生能夠應用基本技能和專業技能來解決實際問題。綜合技能培訓階段以真實或模擬的真實對象為背景,重點在于使學生能夠在更現實的專業環境中綜合運用相關知識和技術來解決綜合性實際問題,從而形成實踐技能。第五學期在學校的培訓中心進行綜合技能培訓。主要通過模擬項目,模擬產品和其他方法,以主題形式培訓學生,以培訓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綜合職業技能。并且應當強調獨立操作,通過反復訓練來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與專業的素養。
(四)在職實習
在職實習是彌合學生和公司之間在心理質量,社會適應力和生產第一線急需的技能方面的差距的最佳方法。這也是適合專業學校特點的一種教學方式。實習將在第六學期進行,并將根據校企合作協議安排在相應的公司進行。在學生實習期間,將聘請公司的技術骨干作為學生實習的指導者,他們將與專業指導者一起參與對學生能力的組織和管理,定位和評估。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和產品生產過程中接受真實的實踐訓練,并完成真實的劍和武器操作訓練。在實習期間,學生具有員工和學徒的雙重身份,不僅提高了他們的綜合技術應用能力,而且加強了專業素質培訓。職場實習極大地促進了學校與公司之間的合作,完善了工學結合的學校管理模式。實現了學校商業教育,學校商業環境,學校商業資源以及高專業素質和扎實的職業技能的結合。實現學校教育與企業生產需求的“零對接”。大多數學生在實習期間都與雇主簽署了就業協議[4]。
三、高職院校食品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實踐
構建完善的高職院校食品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之后最重要的就是通過實踐來檢驗優化教學體系,通過實踐來對教學體系進行不斷的優化完善,使之成為培養優秀的食品專業學生的有效教學體系,為社會輸送大量的優質人才,為此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
有必要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工作適應性,根據階段和培訓要求進行內外部教師培訓,并對校內外學生進行專業培訓。一年級主要用于專業認知和基本專業技能培訓,以便學生可以掌握該專業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各種專業技能。二、三年級主要進行綜合技能培訓,使學生能夠全面運用職業所需的專業技能,并組織學生參加國家勞動部門組織的職業技能評估,獲得勞動操作職業資格證書。在上學期,工作與學習的結合將使學生參加生產和實踐培訓,并受到現代企業管理和實際工作崗位的影響,這鼓勵形成正確的愿景并縮短了適應時間。
(二)加強校內外實訓基地的建設
內部和外部培訓基地的建設是高等職業食品實踐教學體系正常運行的關鍵環節。一方面,在校園內建立一個從高起點就符合職業發展目標的培訓基地。校企聯盟將把校園培訓基地變成真正的專業氛圍,先進的設備,配套的軟硬件,高利用率和強大的輻射力。一流的培訓基地;另一方面,進一步擴大封閉式校外培訓基地,加強學校與公司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充分利用企業行業資源,改善實習和培訓條件,使學生可以深入公司的第一線并進行“崗后”培訓,以實現與實際工作相結合的“零距離”。在第一年和第二年,學生將在公司安排一定時期的實習,以得到專業認可;第三年,他們將去公司實習。在校外基地對學生進行了動手實踐培訓,以奠定堅實的基礎,掌握技能,提高適應能力并彌合就業與社會需求之間的鴻溝。
四、結束語
高職院校實踐教學的改革和完善為學生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和范圍。學校的學生不僅在學習文化知識,而且是培養和鍛煉技能,提高整體素質的重要一步。只有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才能引導學生走上更好,更開放的道路,為學生早日進入社會,實現人才培養方式的轉變和完善打下堅實的基礎。并使學校和諧。社會聯系緊密,為將來學生進入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并確保了高質量和高水平的人才培養。
參考文獻:
[1]吳敏. 高職院校食品專業思政課程中實踐教學的現狀與紓解路徑——評《思想政治理論課案例與實踐教學手冊》[J]. 食品工業, 2020, v.41;No.287(08):393-393.
[2]趙奇志, 許鋒, 王爾茂,等. 高職生物 食品 藥品類專業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標準的研究[J]. 農產品加工, 2019, 000(008):118-120.
[3]楊萌, 薛香菊, 王建剛,等.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踐--以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為例[J]. 教育教學論壇, 2020(16):352-353.
[4]邱朝坤, 范露, 沈瑞敏,等. 民辦高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以武漢設計工程學院為例[J]. 農產品加工, 2019, No.471(01):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