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影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及教學目標都發生了很大程度的轉變。而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教學內容,也面臨著更高的要求。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應在先進教學理念的指引下,深刻等認識到小學語文教學中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并根據這些問題,對癥下藥,進行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的創新,以此實現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新方法
一、閱讀的意義
幾乎各類教學科目都離不開閱讀。學生要通過閱讀,理解內容的含義,做出正確的判斷。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首先可以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識字能力,有許多漢字都是他們借助字典等工具書,或者是通過請教他人,在平時的閱讀中主動識字積累的。不僅如此,閱讀還能加深學生對已經認識漢字的印象,達到加強鞏固的目的。其次,閱讀能夠加深學生對閱讀對象的理解,能夠促進其對一些常用詞語的正確理解及運用。漢語言是世界上含義最豐富的語言。一詞多義,同義多詞,褒義貶義,修辭手法等語言現象,看起來雖無甚差別,但表意卻大相徑庭。只有通過不斷閱讀,方能品味其真正用意和深層含義,而不至于不辨東西,胡亂解釋。另外,教師通過閱讀,還可以提高小學生的聽話、說話能力,增強其語言表達能力,幫助小學生獲得許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積累生活經驗,開發他們的智力,提高其審美情趣,促使小學生美好道德情操的形成。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創新策略
(一)通過明確閱讀教學目標的制定和良好閱讀環境的營造,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積極性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自主學習的模式是備受推崇的一種教學形式,它不僅能使學生更好的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同時還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應積極的進行自主學習模式的實施。首先,教師應注重制定明確的閱讀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對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同時對學生的學習活動也具有明確的導向性。因此,教師通過結合新課標的規定,對學生的閱讀目標、任務及閱讀行為進行明確的規定,使學生的自主閱讀活動得以順利的開展。其次,教師還應注重良好閱讀環境的營造。閱讀環境作為一種外在的影響因素,對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的養成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通過“圖書角”的創設,來引導學生利用課間、課余的碎片化時間來進行積極的閱讀,從而在班級內營造濃厚的閱讀環境和氛圍。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豐富多彩閱讀活動的開展,為學生營造一種濃厚的閱讀氛圍,如在班級內利用課前5—10分鐘的時間進行經典誦讀的活動,在學校范圍內開展詩詞誦讀大會、語文知識競賽及辯論、演講比賽等活動,使學生在良好閱讀氛圍的引導下,在對這些活動進行積極參與的情況下,認識到自身知識儲備的不足、深刻理解到閱讀活動的深刻內涵,從而有助于學生閱讀欲望及閱讀積極性的產生,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閱讀的習慣。
(二)積極構建問題情境,拓展閱讀教學的趣味性
閱讀文本中包含許多知識,但是由于小學生接受閱讀知識的能力有限,而且他們所儲備的知識也難以理解許多問題,教師在實踐教學中需要構建良好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可以更好地接受閱讀知識,學生也可以在構建情境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效掌握閱讀能力,而且在問題情境中也可以提升閱讀教學的趣味性。因此,教師可以積極構建問題情境,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進而可以逐漸提升學生掌握閱讀知識以及分析閱讀問題的能力。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老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可以適當地增加對多媒體的使用,而且老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中的相關軟件用視頻或者圖片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從而讓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有更好的了解。比如在講解宋代著名詩人王安石的作品《元日》時,老師根據詩中描寫的情景找到一些合適的圖片或者自己制作一些合適的圖片,然后將詩句放到相應的圖片當中,讓學生結合著畫面對這首詩進行閱讀和欣賞,從對圖片的觀察來加深對該詩的記憶和理解。這樣富有畫面感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的想象力更加豐富,從而使學生可以在閱讀過程中能有更多的收獲。
(四)閱讀與背誦
按照國家要求,小學生都要有一定的課外閱讀量,并能夠背誦一定量的古詩文,只是不同年級,要求不同。從這一要求出發,我在教學中,會把小學生的閱讀與背誦相結合,在班里設置讀書角,從學校給他們借來一些圖書,自己從家里拿一些,也鼓勵學生自己帶一些。這樣,班上就會有許多圖書供他們自由閱讀。對一些朗朗上口的古詩詞,或者是吸引人的短小現代文段,我會鼓勵同學去背誦。為使閱讀成為風尚,我會定期舉行閱讀成果展,一是讓學生展示自己在一定時間內所閱讀過的書籍,看看誰的閱讀量大,看看大家都讀了哪些方面的書籍,順便了解學生的閱讀興趣。二是展示自己的閱讀筆記,看看哪些同學都有閱讀記錄,甚至寫了閱讀體會。三是檢查同學的背誦情況,看看他們都背誦了哪些詩詞或片段,背誦的量怎么樣。
(五)因材施教,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每個學生由于學習基礎、學習能力、興趣愛好的不同,在閱讀方面都表現出了相應的差異性,如果仍采取以往“一刀切”式的閱讀教學方法,勢必會打擊一部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個性化差異,進行閱讀材料的個性化推薦、閱讀教學目標的個性化制定及閱讀教學模式的個性化實施,來對學生開展因材施教的閱讀教學,使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都能得到針對性的指導,使全體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能力得到全面的發展。如,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自主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在對學生基本學情進行充分了解的基礎上,為學生推薦難度、題材都具有層次性、多樣化的閱讀資料,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認知能力進行自主的選擇。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某一個范圍內,通過網絡資料的搜集與查詢進行課外閱讀資料的拓展,使學生的閱讀意識和閱讀能力在長期、持續的閱讀活動中得到強化。
結論
在新課程指導下,教學過程需要重視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在實踐教學中需要構建高效的教學方式,不斷提升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教師不僅需要明確閱讀教學的目標,在實踐教學中通過良好的方式引導學生參與閱讀課堂,而且通過閱讀和寫作結合的方式還能促使學生有效輸出語言表達,能夠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鄔玲霞.談如何有效開展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活動[J].魅力中國,2019(49):176-177.
[2]張秀娣.試論如何有效地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中外交流,2019,26(3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