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雅
[摘 要] 上世紀90年代我國進行了稅制改革,自此消費稅成為流轉稅新設稅種,在多方面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隨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多元,消費稅的職能僅將重點限于調節消費顯然過時,當前更應注重發揮其保護環境生態方面的作用。樹立環境資本理念,主動發揮消費稅的生態職能,利用其引導消費行為顯然是可行且必要的。文章以建設“無廢城市”為背景,重點探討目前我國消費稅在環境保護職能,引導綠色消費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對此給予相關建議,以為我國無廢城市、生態中國的建設建言獻策。
[關鍵詞] 消費稅;生態職能;無廢城市
中圖分類號:F253 文獻標識碼:A
一、研究背景
2018年年末國務院發布有關《“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的文件。作為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的“無廢城市”,其是從城市整體層面解決固體廢物問題,深化環境管理改革問題,實現城市廢物產生量最小化,資源利用率最大化,將其有效配置,進而達到提升城市環境、建設生態中國的目標。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不僅在十九大報告文件指出,同時也是我們的共識。消費稅作為我國一重要稅種,應充分踐行黨的十九大精神,集中于消費稅生態職能的發揮,樹立環境資本理念,使消費稅成為推動“無廢城市”建設的有力抓手,得力稅收工具。量化與環保相關的消費稅收入,進行資源環境價值的衡量,對我國“無廢城市”建設提供有力支持[1]。
二、消費稅發揮生態職能存在的問題
(一)征稅范圍較窄
就目前消費稅的征稅范圍而言,涉及生態環保類的消費品僅僅包括一次性筷子、實木地板和石油制品及部分污染類等產品,而市面上流通的一次性電池、一次性飲料容器、塑料袋等易于污染環境的消費品卻不在征稅范圍之內。被納入征稅范圍不利于環保的消費品,是國家為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在稅收政策上的一個體現,顯然這是有助于引導人們的消費理念,逐漸培養節約環保意識。但相比一次性筷子,部分尚未在消費稅征稅范圍的消費品,可能更能減少人們對不利于生態發展的消費需求。例如倘若對高檔家具加征,在節約木材的同時會引導正向積極消費,另外隨著近些年電商外賣行業高速發展,塑料制品消耗量急速上升,造成環境巨大壓力。一份國家郵政局報告顯示140億個塑料袋、32億個編織袋、還有3.3億卷膠帶單就2016年就被消耗。由此看出,一些高污染不環保產品尚未納入征稅范圍,我國消費稅征稅范圍較窄[2]。
(二)部分稅率結構不合理
消費稅稅目多樣,稅率不一,部分稅率結構無法體現出其生態職能。以小汽車為例,大排量車調整后的稅率并不高,對于大部分大排量汽車消費者來說,更多傾向于高收入家庭、個人,或采用公款采購方式購買的,其需求彈性不大,提高這部分車型稅率,消費者轉頭購買小排量汽車的可能性不會很高。對于小排量汽車來說,其本身價格是略低的,即使調整消費稅稅率至1%,也不會引發其本身價格大幅度下降。從另外一個環保角度考慮,高排量與高能耗并非完全劃等號,現實中排量高的車型,科技含量往往越高,技術含量越高其能耗也相對更低,所以往往部分排量高的車能耗反而低于中低排量車。因此,節能環保型小汽車受到國家鼓勵發展的政策無法被有效體現,這種稅率結構的劃分方式顯然有待商榷[3]。
(三)征收環節較單一
在我國1994年消費稅制度剛設置時,應稅消費品的繳稅環節僅限于生產環節,經過上世紀90年代與本世紀共3次改革,逐步拓展了消費說征收環節,除生產環節外還拓展到零售、批發環節。但改革僅限于部分特殊消費品,大多仍只集中于生產環節,這種相對單一的征收環節,更難以將消費品稅負直接體現在消費者面前,使得它的隱蔽性更強,消費者難以認清相關稅負的承受者其實是自己,國家消費稅政策的調控目的,也因為消費稅的存在、對自身的影響被忽視而弱化,消費稅促進環境保護功能的實現面臨較大難度[4]。
(四)實際影響力較低
專門針對環保生態而征收的部分消費品,其本身價格較低,需求彈性小、替代品少,對木制一次性筷子、實木地板、成品油這類消費品征稅,對消費者的需求影響是微乎其微的。例如,由于一次性筷子單價較低,單雙市場價值不足幾毛,即便是征收5%的消費稅,引起的價格變化對消費量影響也并不大,該部分稅收收入也許還不足以彌補征稅中人力物力的消耗。
三、正確發揮消費稅生態職能
(一)擴大征收范圍
建設“無廢城市”,重點發揮消費稅的生態職能,就要在滿足當前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和消費水平變化情況的同時,適當的調整消費稅征稅范圍。生活中中資源消耗量大,技術、環保認證標準低,污染嚴重的消費品可在評估衡量后,納入征稅范圍,同時也可考慮部分不合理不環保的消費行為。而相反可利用價格信號鼓勵健康型消費、綠色消費?;蛞恍┕I用品企業,如果其生產不利于生態的產品,就應考慮將該產品加征消費稅,甚至對該行為進行處罰,提高其生產成本,再達到消費者消費成本上升的目的,限制對這部分產品的消費,引導公眾正確綠色的消費理念,鼓勵廣大消費者實現健康消費[5]。
(二)實行差別稅率征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政府應巧妙利用稅收手段調節個人的消費導向,稅率作為衡量稅負輕重的重要標志,也最直接貼合影響公眾的消費能力,因此不妨借助差別稅率,實現引導公眾消費的目的,政府可依據不同消費品或消費行為,對其所消耗的能源,其污染程度而實現等級不一的稅率。例如:為發揮出消費稅的環保效果,引導購買者消費行為,對于直接發生環境污染、生態破壞、資源浪費的消費行為,就可通過對企業征收消費稅,甚至根據污染程度設置不同稅率。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減免稅的方式,激勵更多的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等發展,暗示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選擇。
(三)加大資金利用效率
消費稅征收所取得稅收收入,應當被合理利用,可以進行專項支出。在資金支出方面,要鼓勵地方政府全面統籌相關財政或稅收政策,用以專門支持地方生態事業的發展、基本公共設施的合理建設。首先應做好統籌工作,進行資金安排分配,明確稅收資金使用規模及范圍。其次設立專項基金,專門用于環保支出。劃歸地方政府的環保類消費稅收,規定建立專項綠色環?;穑瑢崿F??顚S?,加強監督績效管理避免資金濫用或相關支出被其他項目擠占。最后還可對現有的污染企業加大科技資金投入,助其設備研發制造,工藝技術更新改造,以在根本上減少降低污染。
(四)強化社會宣傳,嚴格監管執法
構建綠色“無廢城市”,推行綠色生活方式需每一位努力,所以必須應加強宣傳,使綠色理念深入人心。首先發揮政府宏觀調控作用強化頂層設計。政府主動開展生態文明教育宣傳,針對企業、學校、社區、家庭等不同群體,利用新媒體方式宣傳稅收知識,匯集民智,引導公眾綠色消費。也可采取教育培訓的方式,宣傳綠色生態理念。其次我們要推動立法保障,盡快將有關方面納入法律條例。發揮社會公眾監督作用,提高民眾參與度使綠色消費積極陽光化,也有更多的正向保障,進而激發市場活力,帶動經濟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四、結語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經濟的發展勢必離不開自然生態的穩定,消費稅的生態職能也顯得尤為重要。發揮消費稅的生態職能,就要在制度上進行生態化改革完善,在稅收政策上區別對待清潔型和污染型消費品。同時引導消費,也要關注人類對環境產品消費傾向,調整消費結構,促進節能環保消費。建設“無廢城市”,使消費稅成為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稅收工具,積極發揮出其生態職能的政策亟待完善。
參考文獻:
[1]馮俏彬.中國財政四十年:經濟社會重大變革的“開路先鋒”[N].中國經濟時報,2018-12-17(5).
[2]崔志坤,吳迪,經庭如.地方稅的現實職能界定:完善地方稅體系的一個前提考量[J].財政科學,2018(10):98-109.
[3]王金霞,王佳瑩.新時代消費稅職能定位的思考[J].稅務研究,2018(10):93-97.
[4]鄭日晟.消費稅收入分配機制調整:法理檢視與實現路徑[J].稅務與經濟,2019(01):93-100.
[5]錢斌華,毛艷華.面向循環經濟的消費稅改革思考[J].遼寧稅務高等??茖W校學報,2007(05):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