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太明 楊姝 吳夢婷 楊昕燠
[摘 要] 目前,高校學生存在許多諸如逃課、考試不及格甚至無法順利畢業的現象,學業倦怠問題日益成為眾多高校關注的重點。文章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南京審計大學學業倦怠的成因進行調查研究,發現存在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學院對課堂管理不足等導致學業倦怠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雙院制聯動”機制,從而解決“雙院”學生管理體系下學業倦怠問題。
[關鍵詞] 學業倦怠;雙院制;管理體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本文系南京審計大學2019年度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19SX02016Q
目前,在校大學生普通存在較為嚴重的學業倦怠現象,在每年的期中期末考試階段都會有數名學生因考試作弊而受到處分,更有甚者因績點無法達到學校基本要求而無法順利畢業或被中途勸退,這是家長和學生本人都不愿意面對的問題,同時,也是學校管理部門必須面臨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近年來,實施書院制教育成為中國高校教育改革的一種積極探索和嘗試,那么,在“書院和二級學院共存”新型管理制度下,如何解決當代在校大學生的學業怠現象就是一個全新的課題,本文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南京審計大學的學業倦怠進行了相應研究,探索“書院與學院有效的聯動機制”,從而提出解決“雙院制”學業倦怠問題的有效方案。
一、文獻回顧
“學業倦怠”研究自人們將心理學家提出的“職業倦怠”(burnout)的視角轉向學生而起,國內對于學業倦怠的研究起步并不早,但龐大的學生群體與國內對教育的重視程度無疑使學業倦怠問題成為一個值得被廣泛關注的話題,因而學業倦怠研究近年來得到迅速的發展。“學業倦怠”作為一個新的研究領域被沈陽師范大學心理學系的穆懷容與孫力(2005)稱為“一個需要不斷深入的研究領域”。甘怡群、奚莊莊、胡月琴等(2007)將自我評價與學業倦怠聯系起來,得出“神經質與學業倦怠水平呈正相關,一般自我效能、自尊水平與學業倦怠水平呈負相關”的結論。蔣文明、李迎香、張金珮等(2017)同樣得出“大學生手機不當使用與學業倦怠關系密切”的相似結論。尹紅峰(2017)對三所不同類型大學的316名大學生進行調查,得出大學生在學業倦怠上以情緒低落為主,在時間管理傾向上以時間監控觀的缺失為主,大學生的時間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學業倦怠水平較高,理科學生學業倦怠水平顯著高于醫科學生,且大學生的學業倦怠與時間管理傾向密切相關。以書院制對大學生心理資本的影響為例,高軍、朱書卉、眭國榮(2017年)等以 709 名大學生為調查對象,得出了心理資本與學業倦怠呈負相關,且心理資本對學業倦怠具有良好的預測效應,書院健全的人才培養體系,完善的人才培養平臺,能夠有效緩解學業壓力。結合學生訪談結果來看,學院所搭建的人才培養“四個平臺”,獲得學生們的廣泛認可。在雙院制的學業倦怠方面,也有許多成功的先例。在西安交通大學的《“雙院制”模式下大學生學業影響因素分析》中提到,學校設置學習指導委員會,定期召開雙院聯席會議與班主任工作會;委員會下設學業輔導中心,班主任,學業導師,輔導員,各司其職。為解決學業倦怠問題提供了新思路。通過回顧相關文獻,我們發現在現有的對于學業倦怠問題的研究中,基于單院制視角的占據大多數,而隨著教育環境的不斷變化單純的以學院為主體的管理制度逐漸顯露出其某些缺陷和局限性。西安交通大學的案例讓我們看到了雙院制在解決學業倦怠問題方面的優勢與潛力。因此本小組以南京審計大學為例,從“雙院制”這一新角度提出解決學業倦怠問題的有效方案。為完善解決在校大學生倦怠問題作出有益補充。
二、南京審計大學學業倦怠的成因分析
(一)研究設計與數據來源
文章為調查校內學生學業倦怠的成因設計了問卷,對生源背景、對所學專業滿意度、導師對學生學業的指導情況、家長的關注程度等多種可能因素進行調查。此外還通過采訪相關老師了解雙院制的設置與實施情況。最后將調查結果匯總并進行數據分析。面向南京審計大學的學生,本文通過本科學生班級QQ群和微信群的線上發放問卷的形式調查其學業倦怠相關情況。共收回271份問卷。數據分布情況為:15.5%為男生,84.5%為女生。其中大一學生占6.64%,大二學生占17.34%,大三學生占31.73%,大四學生占44.28%。從回收的問卷調查分布可知,覆蓋面較廣,其中,性別分布基本反映了被調查對象的男、女同學分布的實際情況。作為一所典型的文科類財經院校,南京審計大學的男女同學比例基本上是1:4的分布結構,此外,本文主要研究被調查學業倦怠問題,回收問卷的年級分布也是比較廣的。因此,數據來源的有效性及研究結論是比較可靠和可信的。
(二)南京審計大學學業倦怠的原因
1.地域影響比較明顯。在所有被調查者中績點在2以下的學生占1.48%,績點在2-2.5的學生占5.54%,而這些學生大部分來自我國華南(主要是廣西)、西南(主要是云南、貴州)、西北(主要是新疆、青海)地區,一共占績點2.5以下學生的64%。上述地區教育資源相對匱乏從而教育水平也相對較低,這些地方的學生進入大學后可能會有更多的不適應,因此更有可能出現學業倦怠的情況[1]。
2.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比較弱。在被調查者中有20.66%的學生曾有過所學課程不及格的現象,從數據上看雖為少數但在實際中學生“掛科”仍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它反映了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自己的學業不夠重視,存在著學業倦怠問題。另外有70.48%的學生表示不會主動與班導師進行交流,班導師是學院為每個班配備的老師,這從側面也反映了大多數學生在學業上積極主動性不足,當在學業方面出現問題時老師也很難第一時間知道并解決,這很有可能會形成學業倦怠的惡性循環[2]。
此外,被調查學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對高考志愿中所填報的專業不感興趣,其比例高達68.27%,甚至排斥所填報的專業,而真正所填報專業感興趣的只占少數,比例尚未達到三分之一,只有27.68%。這一現象需要家長、學校管理部門及學生三方面深思[3]。
3.導師及管理人員工作尚存不足。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19.19%的學生表示自己的導師不會定期開展思想教育、分析專業發展動態、了解學生日常壓力情況;有6.64%的學生反應自己的專業課老師不時常關注學生學習和考勤情況并及時答疑解惑。這些數據說明仍有部分老師存在教育方式單調、對學生情況不夠關注等問題,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便容易出現學業倦怠的問題。
4.家長對學生的關注還不夠。調查顯示,僅有2.21%的家長擁有碩士研究生及以上的學歷;初中以下學歷的有39.85%;中專、高中、職校學歷的最多,占43.91%。當代大學生的父母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屬于少數,這可能會導致他們很少與孩子在學業方面有共同話題,而當孩子在學業方面遇到問題時也很難與孩子交流解決方法。只有25.46%的被調查者表示自己的父母會經常關注自己的學習情況并與老師進行交流,大多數父母只是偶爾關注學習(30.63%),甚至基本上不關注(18.08%),有25.83%的父母雖然經常關注學習但不與老師交流。父母對本科教育的不熟悉、對孩子學習關注的不足和與老師交流的缺失都可能影響學生對學業的態度。
三、解決南京審計大學學業倦怠的對策建議
我國當代大學多采用重學院輕書院的“學院制”育人模式,但多年來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出現了諸多問題,所以人們又重新將目光放在了書院管理上。2014年南京審計大學也實施了書院與學院并行的“雙院聯動”機制,開始了對“雙院制”的探索。每個學院分成若干個專業班,每個班都配備有專業班導師,負責學生課業以及相關學業信息的傳達;每個書院分若干個書院班,每班配備有書院輔導員,負責學生的日常生活,包括心理輔導、就業規劃等。學生在學院學得專業知識后,又在書院接受其他通識類的素質教育,學院教育與書院管理齊頭并進,不再只偏重一方,豐富了學生的大學生活同時也使學生得以全面發展。本文認為從完善“雙院制聯動”機制來解決南京審計大學的學業倦怠,其具體政策建議如下:
(一)精簡雙院管理體系
由于同時受學院與書院的雙重領導,很容易出現職責分工不明與辦事流程混亂的問題。應精簡學院和書院的管理體系,明確分工與相關工作流程——學院負責學業、書院負責生活,相應的管理部門和人員的職責也應界限分明或有主有次。最好不要出現既負責學業又負責生活的情況,這樣學生在遇到問題時才能夠快速、準確地尋求到相應負責部門或人員的幫助。就學業倦怠問題而言,應以學院為主,通過增設特色課程、邀請名師進行講座等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以書院為輔,通過舉行趣味活動、增設心理輔導項目等方式緩解因學業帶來的負面情緒。主次分明,才能更高效地解決問題。
(二)加強雙院導師和學生組織的聯系
鑒于南審現在大多數的書院班都以學院班為劃分標準,負責書院班的輔導員和負責學院班的導師可以組成小組,每月進行工作交流(線上線下均可),分享所帶班級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對于個別特殊情況的學生,小組內部進行討論,共同商討解決問題的方案。例如針對學業倦怠情況嚴重的學生,小組研究出具體的幫扶方案,并以小組的形式與學生及其家長進行方案可行性的討論。
學院學生會和書院學生會分別設立一個單獨的部門,專門負責兩院學生工作之間的溝通交流。兩院學生會聯合舉行講座、沙龍、文藝比賽等綜合性活動,讓學生們在更加深入地了解和體會雙院制內涵的同時自身能力得到全面發展。特別是對于學業倦怠的學生,能夠通過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提高對學業的興趣與積極性。
(三)利用互聯網深度推進雙院聯動
創建“雙院聯動”APP或小程序,供學校老師、學生及其家長使用(用戶實名制登錄)。在其中可以看到雙院制內容和運作機制的詳細介紹以及當前雙院聯動的進展情況,可以查詢在校生所有學習和生活信息(涉及隱私的除外),還可以跳轉到教務、奧蘭等學校重要網站。學生可以在上面進行學習專業知識、查詢就業情況等;學院導師和書院輔導員可以利用這個平臺進行線上交流;家長可以在上面查看學生所在學院和書院的動態,還可以找到學生的輔導員和班導師并與他們進行必要溝通。利用互聯網彌補當前雙院制運行的一些不足,使雙院聯動機制更靈活、更深層次的發展。
四、結語
南京審計大學作為為數不多的實行雙院制的學校,在解決學業倦怠的問題上與學院制相比具有獨特的優勢。本研究小組以此為出發點,運用發布調查問卷結合數據分析的方式,對南審學生學業倦怠成因進行研究,并基于“雙院聯動”的視角提出相關建議,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未來雙院制在解決學業倦怠問題上所發揮的作用還需要更深入的探索與研究。
參考文獻:
[1]馬雅菊.關于大學生學業倦怠狀況的調查與分析[J].教育探索,2014,273(3)144-145.
[2]李繼發,劉敏,馮國營,等.淺析大學生學業倦怠現象成因及對策[J].學生管理,2016(4):235.
[3]梁俊鳳,薛周利,師會芳.“雙院制”模式下大學生學業影響因素分析[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5,7(4):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