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營 董倩 趙鵬
摘要:“大數據”時代下是高職高專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理念。本文基于“大數據”視角下以渤海理工職業學院會計專業為例,從課程建設計劃、課程建設目標、課程建設內容、課程組織結構、評價方法和實施效果等方面,闡述了在下“大數據”時代下出納課程教育教學體系構建與分析,為高職院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了新的方向。
關鍵詞:大數據;出納;教學
一、引言
隨著大數據時代不斷發展,高職高專現代教育出現機遇和挑戰,因此學校要建立基于“大數據”時代下課程建設體系,出納是會計專業基礎核心課程,也是會計專業的前期課程,因此會計專業課程建設應從出納課程設置開始,建立出納教育教學機制,保證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解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更好的做好全面教學工作,提高學生整體職業能力。
二、“大數據”時代下出納教育機制構建
大數據時代下出納教育教學機制構建主要通過課程計劃、目標、內容、考評等,完善我院出納課程機制構成,其中課程內容的建設成為整個機制建設的首要目標,目前我院會計專業出納實務課程教學機制采用大數據時代下的新型的培養模式,為學院課程機制改革建設提供有力保障,同時健全教學教學模式,完善教學機制,提高教學水平,從而使得高職高專教育教學邁向新的起點。
三、基于“大數據”視角下出納教育教學探索與實踐
當前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現代教育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因此出納課程信息化建設需要重視大數據信息技術的應用,建立出納數據課程庫管理,促進學生在出納崗位適應社會需求和創新創業的能力。通過大量的網絡數據搜集,通過發放問卷調查掌握社會及學生針對教育教學的需求,完成數據分析,從教學內容、師資隊伍、教學方法三個角度分別闡述。建立了“三維一體”監督機制,實施《出納實務》課程教育教學,建立課程改革實施體系。
(一)教學內容
1.課程建設目標
大數據時代下出納課程目標設立有自己獨特的功能,《出納實務》課程就是依據出納崗位設置的,旨在培養學生的出納崗位技能、出納職業素養、財務信息化技能,使學生能夠適應出納崗位的工作要求,完成出納崗位工作任務。本課程以培養會計專業出納技能為出發點,圍繞出納技能及財務信息化進行教學。讓會計專業學生在完成項目操作的過程中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培養崗位職業能力、財務信息化的共享能力及可持續性發展能力。
2.課程組織結構
強化大數據時代下《出納實務》教學組織形式的多樣化,體現信息化特點,企業教學組織形式體現信息化財務工作崗位要求。嚴格選聘有相應學術水平、有責任、有教學經驗的教師任課,選聘企業信息技術骨干通過試講任課;任課教師依據課程標準編寫學期授課計劃和教案;信息化財務教學應嚴格按照教學計劃及課程標準的要求開展教學;規范信息化財務教學考核辦法,嚴格進行專業課程及崗位技能考核。
3.課程教學計劃
大數據時代下《出納實務》教學計劃的制定、實施過程體現信息化、系統化,及時吸納行業企業專家參與教學計劃制定,教學計劃內容與企業財務軟件信息化需要相一致。制定出納課程標準要符合大數據下教學計劃要求,體現出納課程在實現培養目標中的地位和作用。優化課程信息化建設理念,重視信息化課程內容的構建,做到課程內容與相對應的職業資格證書、財務軟件內容相融合,課程教學中的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相融合及課程設置與崗位群的職業標準相融合。
4.課程建設內容
會計專業課堂改革采用教學“三課堂”制,即“教室+崗位+網絡課堂”,在信息化教室、理實一體化實訓室、財務工作崗位中靈活選用授課地點,采用信息化課程平臺,同時采用在線教育、數字化平臺、云平臺、大數據技術,改善教學質量。目前會計專業信息化課堂涵蓋4門專業核心課程,針對出納課程建立共享數據庫課程,增加財務軟件課程引入,充分利用信息學習資源、網絡仿真模擬軟件、項目模塊化教學,其中《出納實務》采用信息化模塊化課程教學,推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5.課程評價方法
利用大數據督導及評價現代教學,使教學機制更透明更合理形成統一合理的教學思路。建立課程的理論試題庫、技能試題庫、數據網絡題庫及相應的考核標準及考核方法。引入行業、企業標準、財務軟件信息標準,利用大數據信息技術,通過制定教學各環節相關制度,將教學質量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單項評價與綜合性評價相結合,實操評價與數據評價相結合。
6.課程實施效果
目前會計專業《出納實務》課程在采用大數據模式下培養,滿足了學徒方自我發展訴求,并創新數據共享化的工作方法,強化會計專業學生財務質量意識,財務責任意識,定期為學生進行信息化下專業素養培訓,大大提升了基于大數據時代下出納人才的專業素養。會計專業在參加全國高校商業精英挑戰賽“科云杯”財會職業能力大賽會計專業兩個代表隊參加比賽,分別獲“科云杯”財會職業能力大賽全國網絡賽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
7.課程實施監督
會計專業《出納實務》課程,在大數據模式下,采用現代思維對教學質量進行監督,運用大數據進行教學質量及綜合水平的監督及管理,建立事務監督,動態管理的教學實施監督機制,搜集、整合、分析各類教育教學中的數據,為《出納實務》的教學質量提供保障。
(二)師資隊伍
目前會計專業擁有一支42人專兼結合的雙師結構教學團隊,專職教師13人,其中出納教學團隊8人,企業師傅29人,其中信息化數據團隊10人。會計專業學生出納課程培養由校內教學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和企業管理者、一線信息技術骨干、能工巧匠均為企業師傅共同實施。
(三)教學方法
利用大數據技術運用到日常教學中,制定良好教學方案;利用大數據特點,在日常教學案例中總結共同點,根據主要問題采取解決方案,從數據庫中獲得案例教學與方法,提高教學效率,積極推進信息化改革,實施翻轉課堂,并輔以網絡仿真模擬軟件,信息化財務軟件、學生能夠進行模擬創業、模擬企業經營、模擬財務軟件操作。實施翻轉課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探索“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主要采用任務驅動、翻轉課堂、信息化課堂穿插講授、演示、討論、角色扮演等形式的教學方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四、結論
目前我國會計人員,主要的人才結構失衡,業務能力管理能力相結合人才缺乏,學校與企業應相互結合,共同構建多維度協同培養體系,大數據時代數據呈信息化、繁雜化的特征,需要出納人員具備系統化的思維、數據管理及分析能力,利用云計算等多種技術方式完成財務數據分析工作,學生學習數據分析相關基礎知識,具備個性化數據解決方案的能力滿足管理大數據時代的要求,創建適合大數據時代下的課程體系,完善人才培養目標,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財
參考文獻:
[1]烏婷,喬引花.大數據時代管理會計職業能力建設探討[J].會計之友,2017(19):38-42.
[2]花雙蓮,王英.大數據背景下的管理會計信息應用[J].財經月刊,2019 (3):86-95.
[3]秦榮生.我國管理會計面臨的困境與創新發展探析[J].財務與會計,2018(16):10-12.
[4]高桂楨.現代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學督導現狀及對策研究[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2 (2):135-138,147.
[5]萬慧芬.大數據時代財務會計轉型策略的構建分析[J].現代商業,2018 (34):139-140.
[6]岳昆.大數據時代本科數據庫課程體系改革設想[J].計算機教育,2015 (11):104-107.
[7]黃琳.大數據時代高校財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措施[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20 (22):219-220.
[8]周瑋.大數據時代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和創新機制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