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
摘要:湖南省2018年全面推進并正式啟動高考綜合改革。如何立足新高考,迎接新挑戰,是我們需要學習,需要思考,需要研究的新課題。尊重學生的基礎,幫助學生彌補缺陷,發現學生的潛能,從而長有所揚,找到自信,適應時代的需求。教師要適應改革,調整自己的教學觀念,積極探索出路,挑戰與機遇并存。
關鍵詞:新高考;新挑戰;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4-0168
為符合教育規律、順應時代要求,2017年,上海、浙江第一批高考綜合改革試點平穩落地,北京、天津、山東、海南第二批改革試點順利啟動。兩批試點省份在完善高中育人方式、增強學生綜合素質、優化高校選才方式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了有益經驗。2018年,為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積極穩妥地推進高考改革,按照“堅定改革方向、堅持穩中求進、注重綜合施策”的基本思路,教育部在有關省份開展改革條件自評的基礎上,組織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專家對申請啟動改革的省份逐省進行了實地評估,確定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等8省市啟動高考綜合改革,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湖南省2018年全面推進并正式啟動高考綜合改革。如何立足新高考,迎接新挑戰,是我們需要學習,需要思考,需要研究的新課題。筆者有以下幾個不成熟的想法。
一、為什么要進行新高考?
新高考,尊重學生的選擇,重塑高中的育人模式。讓學生“選考”,倡導選擇性教育,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學,有利于學生保持興趣,發展特長,做到尊重學生的基礎,幫助學生彌補缺陷,發現學生的潛能。
二、如何進行新高考?
以浙江省、上海市、湖南省為例簡明地說明一下新高考的模式。1.浙江省的新高考模式
(1)必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3門。外語分為英語、日語、俄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
(2)選考科目:考生根據本人興趣特長和擬報考高等學校及專業的要求,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等7門設有加試題的高中學考科目中,任意選擇3門共有35種選擇作為高考選考科目。
(3)語文、數學、外語每門滿分150分,得分計入考生總成績;選考科目按等級賦分,每門滿分100分,以高中學考成績合格為賦分前提,根據事先公布的比例確定等級,每個等級分差為3分,起點賦分40分。考生總成績滿分750分。語文、數學成績當次有效,外語和選考科目成績2年有效。
(4)語文、數學考試于每年6月進行。外語每年安排2次考試,1次在6月與語文、數學同期進行,考試對象限于當年高考考生;1次在10月與選考科目同期進行。選考科目每年安排2次考試,分別在4月和10月進行。外語和選考科目考生每科可報考2次,選用其中1次成績。
2.上海市的新高考模式
與浙江最大的區別是等級考試少了一門技術科目,選考科目較浙江高考少了一次。
(1)外語有兩次考試機會(高三一月份和高三六月份,以兩次成績中較高分計入總分)。(2)除語數外再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6門中選考3門,選考5月考試。(3)語數外每門150分,選考科目分等級打分,每門最高70分,最低40分,總分660分。(4)取消一二本等批次區別。
3.湖南的新高考模式
2018年進入高中一年級的學生將正式執行“3+1+2”選科模式,即語數外3門+首選科目物理或歷史1門+再選科目2門組成。
(1)首選物理的專業可理解為傳統理工類專業,首選歷史的專業可理解為傳統文史類專業,物理和歷史均可的專業可理解為文理兼招專業。高校給予的專業選擇中“僅物理”和“物理和歷史均可”占首選科目要求的絕大多數。其中,重點院校物理、歷史選科分類更明確。
(2)3+1+2模式下12種選科組合對應可選專業
湖南新高考語數外每科150分,總分450分,計原始分,物理、歷史100分/門,計原始分。政治、地理、化學、生物:100分/門,以等級賦分成績計入總成績(賦分等級分為A、B、C、D、E,5個等級,最低等級賦分為30分)。因此,從選考科目的角度來說,政治、地理、化學、生物中選擇的2門科目更影響考生志愿填報選擇范圍。
(3)增加聽力考試內容;高中階段會組織考試兩次外語,取成績最高分計入高考總成績。
(4)根據學生三年在校表現記錄成案,內容包括:思想品德、學業成績、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內容,不僅是自主招生要參考《素質評價表》,高考錄取也會參考。
三、實施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
1.學生高中課程的如何合理設置,選課指導的時間點怎樣確定。2.學校人事調整和教學組班的合理化,選課和排課系統的信息化。3.課后管理的智能化,課后監控和輔導的合理化,考核機制的目標化。4.同一科目不同次考試之間的分數不等值。5.選考時間太早,次數太多帶來諸多問題,畢竟“多次考試是把雙刃劍!”
四、如何迎接新挑戰?
1.擺正心態,接受教育改革,認真的解讀相關的新高考的文件和方案,堅信“選考”是為了無限可能而設計的。2.與時俱進,提升自身業務水平。學術立身,質量為本,矢志不渝的培養有德、有才、有識的對社會有用的人才。3.“走班制教學”不是為了走而走,怎么走值得探討和思考,分類分層組合走班,設法走在最前沿和科學性的走。4.規劃化的指導學生職業生涯。為學生配備成長導師,努力做好影響學生課程選擇的關鍵人物。5.關于教學與課程建設的思考。(1)關注外語學科,重視第一次高考,特別重視聽說測試。(2)關注數學學科,它是語數外三門中最容易拉開差距的學科,也是學生最有可能遇到思維瓶頸的學科。(3)重視選考學科,采用賦分制大大縮小了示范性中學和普通中學的差距。(4)形成了新課程建設的特色:“志趣最佳發展域”模塊課程,生涯課程,邀請社會翹楚參與新課程,微課程,開設呼應時代與社會接軌的課程(如:職場模擬實習等),限定性課程和自主性課程結合。
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要做到熟悉新高考政策,要有改革的意識,并迅速適應改革,調整自己的教學觀念,積極探索出路,挑戰與機遇并存。力求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教師,立德樹人,相信路在腳下,更在心。
(作者單位:湖南省長沙縣第一中學4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