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鴿 黃麗君
摘 要:文章探索適合高職發展的教學改革之路,分析了高職高等學校生本教育的現狀和意義,提出了高職課堂生本教育的內容和方法。
關鍵詞:生本教育;高職;教學理念
目前,國家大力扶持高等職業教育,各地各校都在積極探索適合高職發展的教學改革之路,生本教育近十年來已成為在內地和香港、澳門地區越來越有影響的一種教育理念和方式,但生本教育的理念主要是在中小學開展,高等職業學校的生本教育研究和試驗基本上還是一塊待開墾的處女地。高職的教育目標,與普通教育的學科型知識學習完全不同,這是職業教育內在規律的要求,是職業教育教學課堂改革的根本所在。當前,職業教育的教學改革顯示出銳不可擋的態勢,采用生本教育,實現高職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創新,將大大提高教學質量。
一、生本教育理念下高職課堂教育的內容
(一)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
學生是教育的本體,是教育過程的終端,教育的倫理觀是:高度尊重學生,教學不僅是一個特殊的認識過程,又是師生情感共融的過程,教師是為了學生主動發展,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服務。教育的價值觀是:為了每個學生發展,既關注學生學到知識多少,又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涯是否快樂、幸福,營造一個學生心理安全的氛圍,給每個學生提供創造及成功的機會。
(二)構建生本教育下的課程觀
生本教育就是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把教轉化學,以學定教,不教而教。教師恰當地激發學生思維,促進學生親身感悟知識。學生對知識的感悟,教師是不能代替的,是由學生自身去感悟,感悟程度高,學習效率高,學習的把握就大,因此,教給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師盡可能少講,而要騰出時間讓學生實驗、實踐,使學生在活動中能親身主動獲得知識,感悟知識。
二、生本教育理念下高職課堂教育的方法
當前,高職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在教學模式上,教師大都注重知識的傳授和簡單的模仿練習,偏重于理論型、知識型、邏輯思維訓練,缺應用于工作的實際技能;在教學方法上,大多高職院校的教師仍是“一支粉筆,一本教案,一張嘴”。
課堂是教學的主戰場。我們應立足課堂教學,注重生本教育,通過開放式、互動式、先做后學的教學形式,培養學生的個性化能力、專業動手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創設能適合學生自由表達、自主及自信地參與、主動學習的情境,以期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個性化、專業化的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同時采取實例教學法、信息法、觀察及情景法、反饋共商法、經驗總結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努力實現由傳統的教學模式向現代的、以人為本的職業教育教學形式的過渡。
(一)情境引入,有效促進教學效率
據腦科學的研究,人的大腦功能,左右兩半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腦左半球是掌握邏輯、理性和分析的思維,包括言語的活動;而大腦右半球則是負責直覺、創造力和想象力,包括情感活動。右半腦與知覺和龍件有關,具有音樂的、繪畫的、綜合的整體性等空間的鑒別能力,直接影響一個人的直覺、領悟和創造性才能的發揮。而情境教學較好地協調了大腦兩半球的互補協同的作用。
傳統的課堂教學,學生在課堂上往往處于被動的“靜聽”狀態,收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要改變這種狀況,教師必須要更新教學理念,充分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強烈的激情中暴發了,興趣成為了學生學習的一股無形的動力,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轉變教學行為,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兼顧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養和個性塑造的過程,是全面地關照學生成長與發展的樂園,讓學生在這樣一種精神氛圍之中接受文化的洗禮和熏染。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教科書教活,轉變教學行為,就有效地提高教學實效。
生本教育課堂,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合作,引導學生勇于創新,使學生能得到充分的發展。良好的教學行為是促進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發展創新能力的重要方式。
(三)找準切入口,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小立課程,大作工夫”,是生本教育所秉持的課程觀。小立課程,指的是教給學生的基礎知識盡可能精簡,而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讓學生大量地練習和活動。大作工夫即使整個教學過程體現“教少學多”。在繁重的教學任務中,教師泛泛而談,表面上似乎教得很全面很深刻,但學生是否學得扎實,課堂教學是否有效,學生是否學到知識,就不言而喻。
三、生本教育理念下高職課堂教育的意義
(一)我們原來的教育體系基本上是一種“師本”的教育體系,過去我們認為,教師好教就是學生好學,然而結果表明,兩者并不相等,而且許多時候是對立的。生本教育的研究,對于深化教育的改革,負有重大的使命。“生本教育”就是教師主導下的學生自主有效的學習,教師表現自我、體現能教的境界應該是“教而不見(現)”,這樣讓教學成為學生主動學習、愉快學習的活動,讓課堂變成學生以小組為主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殿堂,讓學生自己去整合知識,使學生的智慧、能力自然生成;而教師的教學主要是為學生好學、樂學而設計的教學,讓每堂課都能激發學生思維的靈感、碰撞思想的火花,使每一節課都成為學生文化的盛宴。
(二)生本教育的理論意義受到關注,事實上,它的實踐意義也非常突出。生本理念來源于實踐,它是在實踐中發展起來的。郭思樂教授提出生本教育理念是他幾十年理論與實踐工作的思考與總結。但其形成并形成體系,則是在實踐中進行的。迄今這這個過程并沒有終結,依然在探索和發展之中。由于生本教育從一開始就了為實踐服務的宗旨,所以它重視操作層面的探索。素質教育提倡了多年,但教育的發展總未能盡如人意,為什么?抱著傳統的東西舍不得丟,或者是知道應該改革但不知從何改起。生本教育探索了一條實實在在的推行素質教育的路子。以教材為切入點,帶動觀念、方法等的徹底的變革。既給教師指出了一條改革的方向,又給老師留下一個廣闊的空間供其創造與創新供。
創新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核心,已成為時代的主旋律。生本課堂的精髓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課堂教學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鼓勵不同觀點的爭鳴與碰撞,強調對問題多角度的理解,善于對同一個問題發表各自不同的觀點,使問題富有創造性,讓課堂富有新意。因此,高職課堂教育以“生本教育理念”的價值觀、倫理觀、行為觀、評價現為指導,創設開放式的學習環境,建立開放式的選學機制,打造開放式的高效課堂有著及其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