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琴
摘 要:在當前的教育形勢下,課程教學標準發生了轉變,從傳統的單一性知識教學轉為綜合性的教育培養。其中,數學核心素養、數學學習能力、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課程創新成為新的教學內容,需要教師在實踐中加以落實,改變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學習狀態,并讓學生的綜合性能力有所提升。本文立足于小學數學教學角度,分析了多媒體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多媒體;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引言:信息化高效課堂的打造要落實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并解決學生的學習困難,以此保證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其中以多媒體技術、互聯網技術、信息技術的應用為主,在課堂的教學形式、方法和精準度上做出優化,提高教學效率。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課堂教學越發重要,因此,對于多媒體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研究有著鮮明現實意義。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課堂教學形式
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有了豐富的形式和內容,但是在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中,要以此技術來改進教學形式,讓知識的學習和理解有具體地感受和認識,能夠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綜合能力的提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知識的呈現上,可以應用多媒體豐富數學知識的展示,以此創設生活化應用的情境,讓抽象的數學概念有直觀地呈現,促進學生興趣的激發,也讓知識理解有思維上的推理,可以保證知識理解的有效性。例如,在一年級《認識人民幣》一課的教學中,課堂中就以多媒體為學生做生活中數字運算的呈現,并將人民幣的數值體現出來,促進學生進行自主思考,能夠強化學生對 100 以內數學的認識,也能對數學理解有具體的方向,學習也就能在創設的情境中變得積極主動。
其次,多媒體技術可以在課堂中將抽象知識與直觀事物進行對比,以此降低自主學習理解的難度,促進學生直觀想象和數據分析素養的養成。例如,在《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一課的教學設計上,以多媒體技術做對比分析的形式,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教學內容,將教學內容簡約化,保證知識理解下的思維和思想發展。
最后,多媒體技術能夠讓德育教育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得到了有效落實,并且在形式上不會引發學生的抵觸心理。其中,主要是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德育教學,可以在數學題目和數學文化的角度進行課堂設計。例如,在《分數的初步認識》的教學中,教師就在分數的演示中融入家庭文明教育,融入謙讓的精神文化,展示在家庭生活中分配食物,同時,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去感受平均和公平。知識學習變得生動而有趣,在學習過程中也會促進學生個人素質的提升。
二、多媒體技術與學生的學習興趣相融合
利用多媒體技術作為教學的輔助工具,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減少學生對數學的畏懼心理。小學數學有著較高的邏輯性以及概括性,并且很難讓小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感興趣。所以,教師應該適當運用多媒體,將教學知識變得更加具有趣味性,從而提升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當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圓的知識》這一課時,為了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提升,集中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教師可以創設以下的教學情境。在課堂教學剛開始時,利用多媒體播放音樂,同時播放一些在網上尋找的由圓形圖案構成的美麗圖片,供學生欣賞,在多媒體演示結束后,再發放實際的圓形圖片給學生進行操作。教師將音樂與圖片進行結合,對學生的手、眼、腦等進行多種刺激,讓學生感受圓形在實際生活中的實用性。最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段小視頻:“當一顆小石頭或者樹葉掉進水里,水在湖中所蕩起的圈圈漣漪;圓柱以及圓錐的動態對比圖;一顆滾動的球體在投影儀下所展現的投影等”這些都可以讓學生通過多媒體來感受到圓型的動態之美。
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時,可以給學生進行這動畫展示:“學生外出去公園野餐,有一群排成隊的學生來到了公園。”這種動畫情境十分的生活化,有利于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接下來教師就提出問題:“將 4 個橘子以及兩瓶飲料平均分給兩個同學,那么每個同學都能分多少東西呢?”通過動畫的演示,可以讓學生真正理解到“平均分”的概念。接著教師提出:“那如果將一個蛋糕分成兩份,那么每個人能分多少?”這就衍生出了“一半”的概念,自然而然引出了本節課程的主要內容:分數的認識。
三、多媒體技術與學生學習的方法相融合
以往教師會通過反復講述和學生的反復練習去強化知識的記憶,這種方法只是給學生單一地講述了結題方式,不利于學生的思維發展,更不能讓學生對重點難點知識有深入地理解。因此,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將教學中的難點具體化,幫助學生突破難點,找到進行學習的方法。
例如,當教師帶領學生學習《圓柱的表面積》一課時,書上要求將圓柱的底面分割成多種扇形,這個過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難以操作,此時教師除了應用常規的教具之外,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優勢,給學生展示圓柱進行拆解以及拼合的整個過程。通過多媒體的展示,學生可以較為直觀地感受圓柱的組成部分,更加清楚地看到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一個長方形,其底面圓其實就是由側面展開圖長方形的長圍成的,就能更加簡單地認識到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底面圓的周長,側面展開圖的寬就是圓柱的高,而總結得出,圓柱側面積的計算公式=圓柱的底面周長 × 高。同樣,在教學圓柱的體積公式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更加直觀地讓學生感受知識,通過教師的引導,由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推導出圓柱的體積公式,運用多媒體既對教學難點進行了突破,還讓學生領會到了學習的方法。
結論:綜上所述,小學數學信息化高效課堂的打造,讓學生的學習變得主動,有具體的過程參與,會有深度的學習理解,并能在知識的理解中養成核心素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習慣。在高效課堂的打造策略中,教師要把握多媒體技術、互聯網技術、信息技術教學工具的應用,以使教學的內容和形式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需要,同時也在設計、結構和模式上以自主學習為基礎做出改進,保障學習理解中的思維和思想應用,學生的知識、素養、能力能夠在課堂學習中獲得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姚道亮.游戲化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的應用探討[J].科幻畫報,2020(10):260+262.
[2]劉擴軍,王露錦.小學數學教學中多媒體技術使用的誤區及對策探究[J].生活教育,2020(10):61-64.
[3]唐燕梅.淺議農村小規模學校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途徑和方法[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20):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