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淑君
班級文化是師生共同努力創造的一項群體文化。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是一股無形的教育力量。在教師的引導下,班級學生通過文化教育、心理建設等形成積極向上、團結奮進的文化氣氛,讓班集體變得更加有溫度,有人情味,并且,所有學生朝著一個目標努力,共同進步。城市初中生的信息接受度高,思維較農村學生更為開闊,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滲透初中德育教育,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方法。
初中階段是學生展現自我認知,構建人生三觀的重要時期。但這個階段,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差,需要教師不斷進行耐心指導。結合學生個性特點及特色需求,營造適宜的班級文化。這個過程離不開師生間的互相鼓勵與討論,學生是學習和文化建設的主體,應當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在教師的建議和引導下,通過小組討論,表達自身想法,對文化建設的主題進行討論。這一過程中學生各抒己見,積極參與班集體的文化建設,并借鑒他人優秀想法與見解,豐富自我知識,開拓視野。
在敲定主題內容之后,下一步就是班級布置,這樣才能緊扣班級文化的主題思想,并從方方面面滲透。例如,開展關于“學習風尚”主題活動。利用好班級中的各個角落,尤其是圖書角,貼好標語,如“我學習,我快樂,我進步,我輝煌”,利用積極向上的語言增加學習氛圍,鼓舞學生士氣。其次,利用好宣傳板報,張貼本班同學的優秀作業和試卷,透過這種方式,表揚學習優異和近期取得進步的學生,使其產生更強的學習自信和榮譽感。而對于暫時沒有進步的學生,刺激其進行反思自我,獲得競爭意識與進取心,進而促進每一位學生的進步。
文化建設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與精力,但在布置班級的過程中,學生們通過自主創作如繪畫、剪貼,互幫互助,在忙碌中收獲快樂。初中德育教育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愛國精神都有重要且積極的作用。在應試教育背景下,積極滲透德育教育,能不斷推進學生正確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進步。
文化建設及德育的進步離不開思想文化的指引。除了教師的引導,相關書籍的滲透,更能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提升。其次,開展相關故事宣講更有利于德育教育的宣傳。班主任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將現下流行且討論度高的德育故事或案例進行班級內的研討與辯論。通過相互之間的交流借鑒,增加學生的知識面,拓寬視野,同時促進其德育素養的提升。城市中的初中學生,在硬件設施和聽取專家講座方面更具優勢,家校結合的方式,更有利于推動學生進步。教師應主動聯系家長,告知學生近期學業與德育教育的收獲,并為其推薦相關書籍與講座內容,使家長抓緊對學生的文化思想教育。
班級文化建設的推進需要落實到每一位學生。班級干部更應起帶頭作用,班主任可定期組織班干部座談會議,通過學生代表討論促進相關德育工作的推進。還可舉辦校園社團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讓靜態的文化轉變為動態的活動,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并促進學生的多元化發展。城市初中學生的學習條件更加便利,可利用互聯網查詢相關鏈接,根據教材內容延伸拓展,聯系實際生活,推進學習感悟,建立精神文明意識,提升道德品質。
初中階段的學生,人生三觀并沒有完全形成。在這一階段中,樹立和培養愛國主義教育,幫助學生提高互相尊重,合作共進的意識。更有利于推動深層次的理想教育。文化建設離不開每一位學生的努力,班主任應作出積極有效的引導,并幫助學生制定富有特色的班級口號和班訓,營造向上、成長的氛圍。其次,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解決和疏導學生的心理問題,同時促進師生關系的融洽,使班級文化建設更好地推進。
綜上所述,班級文化建設可為學生提供優良且正能量的精神風貌,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班主任在引導學生建設班級文化的過程中不斷開展德育教育,有利于促進其愛國主義思想的產生,以及互幫互助、尊重他人行為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