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小霞
(重慶市墊江縣桂陽小學 重慶 408300)
回憶起來,筆者當小學語文教師已經十九年了。十九年風風雨雨,十九年感慨萬千。有過授人以漁的成功喜悅,有過不如人意的曲折坎坷;有過培養人才的幸福心情,有過身心俱疲的痛苦經歷。從總體上看,我至少有一半的時間是用在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上。其中,有幾點作文教學的經驗可以談一談。
一是持續推進思想時代化。古往今來,文章被稱作“載道之器”。“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時代風云波瀾壯闊,思想創造博大精深,文章寫作緊跟時代。教育引導學生認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道德規范,深刻感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榮辱觀念。在校園里廣泛開展先進模范學習宣傳活動,營造崇尚英雄、學習英雄、捍衛英雄、關愛英雄的濃厚氛圍。始終發揚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積極撰寫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文章。堅持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根本任務,注重全方位貫穿、深層次融入日常寫作,在字里行間、遣詞造句上下功夫。
二是持續推進指導精準化。增強作文指導的針對性、實現指導寫作的精準化,才能最大化地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在實際作文教學工作中注重方式和方法的科學性、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力求讓每一位學生常學常新、常思常新、常悟常新、常寫常新。堅持把調查研究貫穿寫作指導的全過程,全面深入細致地了解每一位學生寫作的實際情況,善于發現問題,善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學生自身原因造成的問題、教師教學方法造成的問題、家庭原因造成的問題、當前能夠解決的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的問題等做到分類研究。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從小學生寫作存在的復雜問題中把握具體指導的規律性,從苗頭問題中發現作文教學工作的指向性,從偶然問題中揭示寫作教學實踐發展的必然性。聚焦促進小學生寫作能力提升面臨的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和全面把握,提出解決實際問題的切實可行的指導辦法,做到方案精準、實施精準、指導精準。
三是持續推進閱讀自動化。葉圣陶說:“人生一輩子閱讀,其實是一輩子在積蓄中,同時一輩子在長進中。”閱讀自動化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可為作文寫作提供源源不斷的營養。堅持培養小學生的閱讀習慣,促進他們把閱讀學習作為一種追求、一種愛好、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自覺閱讀、主動閱讀、終身閱讀。精心選擇《詩經》《論語》《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等國學著作,做到每日必讀、每日必誦,專心致志地閱讀、細嚼慢咽地感悟,把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結合起來,著力在融會貫通上下功夫,切實做到知其言更知其義,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有效防止零碎化、片面化、簡單化、粗淺化。注重掌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如革故鼎新、與時俱進,腳踏實地、實事求是,惠民利民、安民富民,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與此同時,堅持開放閱讀,對全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都要強化自主閱讀,取長補短、兼收并蓄,積極吸納其中的有益成分。
四是持續推進體驗生活化。陶行知說:“我們的實際生活,就是我們的全部課程;我們的課程,就是我們的實際生活。”“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生活處處是教育,生活處處有文章。收入穩步提升、優質醫療服務、教育公平、住房改善、優美環境和潔凈空氣等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是寫好作文的現實源泉。教育引導廣大小學生深入群眾、深入生活,不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誠心誠意做人民群眾的小學生,做社會生活的小學生,虛心向基層群眾學習、向百姓生活學習。堅持從基層群眾的勞動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在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中體悟生活本質、吃透生活底蘊,把所見所思所感付諸在自己的筆端,努力為人民群眾抒寫、為社會生活抒情,書寫出溫暖人心、感悟生活的優秀文章。積極運用生活化的場景、日常化的活動、具體化的載體,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每一個家庭的生活中生根、在孩子們心中銘記,轉化為寫作的實際行動。
五是持續推進練習常態化。“貴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練習寫作文要有耐心恒心,綿綿用力、久久為功,不能畢其功于一役。堅持常抓不懈、堅定不移,切實把作文練習融入日常、抓在經常,做到寫作常在、形成常態。堅持嚴格教育和精心指導結合、激勵鼓勵和監督約束并重,完善小學生日常寫作評價和督導機制,努力構建提升小學生寫作能力的常態長效機制,切實在打基礎、補短板上下功夫。采取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相結合的辦法,不斷激發小學生勤于寫作、善于寫作的內生動力,把他們的創作能力和寫作活力充分發揮出來,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寫下去,形成天天記日記、經常寫感想的生活方式,一步一個腳印,積小勝為大勝,提高寫作的專業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