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紅
(新疆阿勒泰哈巴河縣白樺中學 新疆阿勒泰 836700)
新課標改革對初中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增加與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在互動過程中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與思維能力。技巧性的提問有助于教師更有好地了解學生,掌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薄弱點,進而根據學生的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在以前的初中英語課堂中,大部分教師都是采用灌輸式教學方法,與同學間的互動頻率較低。有限的課堂提問大都是針對課后習題進行的,這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有效的課堂提問不但可以增進師生間的交流與互動,還能改善傳統課堂枯燥乏味的提問模式,幫助學生鞏固英語知識。除此之外,技巧性的課堂提問還能帶動課堂氣氛,使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
在初中教學階段,英語占重要地位。作為一門基礎語言學科,英語教學可以同時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與寫作能力。但在課堂教學中,由于時間有限,教師沒有足夠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完善的綜合素養的培育。這就需要教師提升自身的提問技巧,充分發揮課堂提問的作用,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英語課堂變得更高效。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提問需要一定的技巧性。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反饋以及教學進度靈活地進行有針對性的提問,為后續教學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需要根據本班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情況不斷調整教學方式及教學進度。此時,教師需要設置科學合理的課堂提問,收集學生的反饋,及時調整教學進度。教學過程并不是單方面的灌輸與傳遞的過程,而是雙向溝通的過程。因此,科學設置課堂提問,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調整教學進度。
提問技巧在初中英語課堂中十分重要,有趣的問題設計和巧妙的提問方式可以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反之,如果問題缺乏設計性和探究性,不但不會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還會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使學生對英語學科越來越缺乏信心與興趣,會嚴重影響教學效率。尤其是初中學生,他們自尊心較強,因此,教師更應該注意課堂提問的方式方法,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在設計相關問題時,教師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可通過情境創設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其減輕心理壓力,增強答題的自信心與主動性,促進初中英語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1]。
例如,學習七年級上冊“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這一單元時,其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用have對物品的所屬進行提問與回答,如: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 Yes, I do. / No, I don’t. Does she have a tennis racket? Yes, she does. / No, she doesn’t.使學生可以利用所學句式談論自己喜歡的球類運動、不喜歡的球類運動及其原因。在本節課的講解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常見的體育運動視頻,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體育運動情境,對學生們經常進行的體育運動進行相關提問或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引導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使用教學中的重點句式,達到教學目的。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與推進,初中英語教學的內容與模式都要不斷更新與優化。想要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提問更加有效,教師不僅要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還要充實問題情境,創新提問形式,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使教學內容呈現得更加直觀化,在豐富的教學情境中自然地融入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實現課堂提問應有的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標[2]。
例如,學習八年級上冊“Will people have robots?”這一節課時,其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paper、pollution、prediction等單詞與What will the future be like? Cities will be more polluted. And there will be fewer trees等句型,以及will+動詞原形的一般將來時態。在開展本課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幫助學生創設一個未來時間的場景,引導學生展望未來以及暢想未來生活,通過口語交流與提問達到熟練掌握一般將來時態的目的。在逐步提問的過程中,學生根據教師的思路進行有效思考,注意力會更加集中,能有效提升英語教學效果。
英語知識與生活密不可分。英語學習不只是為了提成績,更重要的是將英語應用于生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要注重將教材知識點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從生活化場景入手,提問與生活相關的問題,將英語問題與生活場景充分融合,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有效引導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場景中探索英語知識,促進學生英語實踐能力的提升與教學效果的提升[3]。
例如,講解八年級上冊“Can you come to my party?”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個與邀請有關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用“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Sure, I’d love to./Sorry,I can’t. I have to/must...”等描述邀請與拒絕相關句式與詞語,幫助學生理解句子含義并有效用英語表達自己的觀點。在本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生活化的提問,引導學生從自己生活中常見的邀請同學玩的場景入手,結合教材中的句型與短語,設計相關對話,如如何邀請同學一起參加派對或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教師布置的場景主動結合問題進行思考,發散思維,增強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
學生在初中英語課堂上所學習的英語知識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學生認識與記憶相關知識點也是遞進性的。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問題時也要注重層次性,根據當前的教學節奏和學生的學習能力設計階梯式提問,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確保問題符合學生當前的學習能力與理解能力,保證學生的思維可以緊跟教師的提問。層次性提問可以引導學生逐步在英語學習中一步步深入思考,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4]。
例如,講解九年級教材“Sad movies make me cry”這一單元時,其教學內容主要是圍繞電影展開。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內容層層導入,首先可以從學生最近看的一些電影入手,借助學生喜愛的電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對學生進行提問,如:電影中哪些情節讓你們印象深刻?這些情節是怎樣影響你們的心情的?讓學生利用make me sleepy、drive sb crazy等詞組進行口語交流。在遞進式提問中引導學生逐步深入思考,發散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課堂提問需要科學的技巧與合理的選擇,這對于提升初中英語教學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的課堂提問不但可以啟迪學生的英語思維,加深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能活躍課堂氣氛,集中學生注意力,提升課堂質量。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要遵循三個提問原則,一是明確提問內容,二是注意語言表達,三是選擇恰當時間,以此充分發揮課堂提問的作用,不斷促進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