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先林
新課改要求小學生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尤其要注重德育與體育的融合,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強身健體,還能鍛煉學生的集體精神,培養他們的團結能力、組織能力。體育不同于其他學科,是通過身體做具體的動作來完成的,體育教師在實際的體育教學中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這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體育學科貫穿了九年義務教育,直到高中、大學都是學生的必修課程,可見這門學科的重要性。德育教育應從小抓起,科學合理地在體育課中融入德育教育,不僅可以使學生的體育技能得到鍛煉,對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都大有益處。并且,小學體育教學大綱也明確指出,德育屬于體育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所以,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也有利于促進高效率體育課堂的構建[1]。
小學生精力和體力都比較旺盛,喜歡教師用游戲的方式進行體育教學。游戲教學相對簡單易行,形式生動活潑,內容也豐富多樣,有時教師會在游戲過程中增加相互比拼環節,頗受學生歡迎。
例如,教師組織學生參加“老鷹捉小雞”的游戲,教師選擇一位身材高大的學生做母雞,再挑選一位動作靈敏的同學當老鷹,其他學生扮成小雞。然后老鷹抓小雞游戲正式開始,老鷹開始攻擊,母雞也積極擋在小雞前面,老鷹捉到一只小雞,游戲繼續……游戲結束后,教師可請老鷹、母雞、小雞的裝扮者分別說一下自己的感受和建議。最后,教師再向同學詳細講解一下,游戲中老鷹應該動作迅速去攻擊才能捉到更多的小雞;母雞要調動好自己的隊員,跟小雞配合默契才能躲過老鷹的攻擊;小雞更要聽從母雞的指揮,大家步調一致才能取勝。這個游戲能教育學生做到勝不驕,敗不餒。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了各學科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對學生進行科學、公平的評價,可以使學生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并立即改正。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評價同樣重要,當學生完成了教師指定的一些動作時,體育教師要及時給出科學合理的評價,并督促學生改進,這樣更有利于學生規范自己的動作,也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2]。
例如,教師在訓練學生進行仰臥起坐時,部分學生身體柔韌性和耐力比較好,可以做好幾組;部分學生身體柔韌性和耐力比較差,或從小嬌生慣養,不能吃苦,做幾個就不想做了。對于這種現象,體育教師要采取相應的措施,根據學生的差異進行因材施教。對于做得好的學生,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對于怕苦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及時的鼓勵和督促;對于不想參與其中的學生,教師要及時引導,讓他們參與集體活動。這些德育內容的融入,對學生今后的成長都能起到重大作用。
德育教育包括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競爭意識。在實際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有很多團體活動和小組比賽活動,小學生共同參加這些活動可以很好地提升自己的團體意識和競爭意識[3]。
例如,教師在組織小學生進行接力比賽時,過程中容易出現交接違規、搶跑等錯誤行為,此時體育教師要提醒學生遵守比賽原則,并向學生解釋遵守規則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白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在這個活動過程中,學生可以深深體會到競爭的樂趣,也能領悟到比賽過程中團隊協作的重要性。這樣的團體競技活動,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競爭意識。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會示范各種體育動作,給學生起到表率作用,同樣是學生思想品德方面的表率。所以,小學體育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提高自身修養,注重提高自身的德育滲透能力。第一,體育教師要正確認識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能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第二,不能滿足于現狀,要不斷創新,不斷學習,積極鉆研;第三,要了解和研究學生,對學生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第四,提升自己在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能力。
綜上所述,在培養新世紀人才時,教師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技能,更需要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和素質。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既是小學體育教學觀念改變的需求,也是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需求。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鍛煉身體的同時,領會教師傳達出的人生觀和體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