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斌
(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四十里鋪鎮廟莊小學 甘肅平涼 744024)
美國數學家波利亞曾說過:“數學教師的首要責任是盡其一切可能來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小學數學老師大多沒有認識到小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并沒有針對性的措施來進行對小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六年級學生,面臨小升初考試,六年級數學老師更多的是教給他們解題方式,甚至是解題的套路和模板。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與分數的提高并不是相對立的,通過科學有效的落實,對于提高數學成績和學習能力是事半功倍、效果驚人的。以下是探究所得小學數學解決能力培養的三大原則和三步落實策略。
由于數學學科屬性,小學生往往會感到數學知識抽象難懂,無法理解乃至產生抵觸心理。數學家華羅就曾說過:“人們對數學早就產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難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脫離了實際。”因此,在小學數學老師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想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必須要緊密結合生活實例,具體又生動,便于小學生理解的同時能夠使他們感到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從而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學習中來。就如六年級學生般,急于提分而又只是一味地刷題,不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只會越發讓學生覺得晦澀難懂,更加不愿面對數學問題。因此小學數學課堂解決問題能力培養策略的探索,必須堅持實際性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天性使然,必須用有趣味性的教學方式吸引其主動參與、深陷其中。趣味性原則主要體現在兩大方面,一是話題設置,二是活動設置。話題的提出和問題的提出,必須是學生感興趣的,其次課堂的活動要設置的生動有趣,使得學生樂于參與其中。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不能只是教師一頭熱而學生絲毫不感興趣,沒有進步和提升。因此必須通過有趣的問題和活動吸引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參與進來。
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反復多次地重復。只是一時新鮮或一時反響平平便就此作罷。小學數學尤其是六年級,老師急于提分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解決能力的培養,不是通過一節課的學習就能立刻提分的,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和意識的培養,會更加方便掌握知識點和理解課堂老師所講解題思路,對數學成績的提高肯定會有巨大的幫助,但教師一定不能急功近利,只圖分數快速增長,要堅持不斷重復,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項原則。
課前的導入過程,是一整節課能夠如愿高效進行的基礎,一定要詳細規劃。首先,愛玩是小學生的天性,好奇也是,對未知事物的好奇會激發求知欲,更加激發其主動學習。因此課前的導入可以以一個問題開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進而引導其參與到課程中,想辦法去解決問題。有對解決問題的渴望,才有對解決能力的提升。其次,問題的設置一定要是學生感興趣的、貼合學生實際的。比如小學數學六年級學到分數的乘法,在課前導入過程時,老師可以說:“老師有一個蛋糕,分成了二十份想分給全班同學,但是小明是大胃王,一下子把前后左右同學的全都搶過來吃了,那么他吃了蛋糕的幾分之幾呢?”問題設置既生動有趣,同時切合學生實際生活,激發其展開探討,并且帶著問題聽課會更加集中注意力,提高聽課效率。
課堂落實的方式也可以是多種多樣、生動有趣的。比如通過視頻動畫的演示、小組分組討論、學生互相出題交換比分等形式,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首先小學生都愛看動畫片,動畫人物的講解更便于他們的注意和理解。其次,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基礎的數學知識積累,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自己的思考同時借助同伴的力量,在過程中感受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所在。最后,六年級的學生往往爭強好勝不甘落人之后,可以通過交換出題的方式,激發他們的好勝心,從而使他們更加努力并且主動積極地參與問題的解決。
真相只有一個,答案也只有一個,但破案手段很多,解題方法也不可能只有一種。小學六年級的學生面臨小升初的考試,許多教師往往會教給他們“提分寶典—解題套路和技巧”,只有遇到這類題就可以直接套用模板。不能否認總結規律也十分重要,但不能太過于肯定。只有一種套路往往會封殺學生的其他解題方法,限制他們問題解決能力的提高的同時,也會使他們喪失對通過自己思考解決問題的追求,這樣對解題提分尚有風險,更無法起到提高問題解決能力的作用。因此課后要及時總結,肯定學生不同的解題思路,引發學生不同的思考,提高問題解決的能力。
問題實際,方式有趣,堅持鍛煉,從課前導入到課堂落實,再到課后總結,相信一定能夠快速、有效地培養小學生的問題解決興趣及問題解決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